慶元旦手抄報(精選9張)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對手抄報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你還在找尋好的手抄報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慶元旦手抄報(精選9張),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慶元旦手抄報
慶元旦作文
星期五的下午,同學們忙得滿頭大汗。瞧,這不,黑板的中間寫了四個彩色大字呢:“歡慶元旦。”下面還掛了兩個笑臉氣球,氣球的兩邊還畫了兩個煙花。
我們的老師還準備了許多的獎品,有刨筆器、筆、本子、糖……那是給表演節目獲勝的同學的獎品。
王譯詢是節目主持人,她宣布元旦慶祝活動開始了。節目有啞劇、搶椅子、唱歌、跆拳道表演……其中,我覺得搶椅子最有趣。我與其他同學們參加表演!第一輪我們圍著椅子轉、轉、轉,“停!”一個同學淘汰了,他失望地走了。第二輪,四位同學又圍著椅子轉、轉,“停!”另一個同學被淘汰了,他不情愿地走了。第三輪,我心里想:這次可不能把我淘汰了,我一定要加油!“開始”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我們又圍著椅子轉來轉去,“停!”慢一拍的孫琦,沒有搶到椅子,灰溜溜地下去了。這時,同學們大聲喊道“加油!加油!……”
聽到這振奮人心的吶喊聲,我想:“一定要贏!”主持人又喊道“開始!”我和最后一位同學就圍著椅子轉、轉,轉了幾圈,我的心“撲通撲通”快速地跳著。“停”同學搶先了一步,坐到了椅子上,我只坐到了椅子的一個角,只是慢了幾秒鐘啊!
在這次游戲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要想成功,就要認準一個目標,爭分奪秒,集中精神,積極努力。
今天的慶祝活動,真有趣啊!
公歷元旦的由來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我國的法定節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的法定假日。
元旦故事
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元旦,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元旦的意思
公元1920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和命名。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20年),并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