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洞奇景300字作文(精選9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巖洞奇景300字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巖洞奇景300字作文 1
你去過馬山縣嗎?馬山是我的家鄉,那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那里的巖洞了。
離我爺爺家不到一里的地方,就有一個大巖洞,那里是我每次回老家的必到之處。巖洞里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從地下冒出來,有的從“天上”吊下來,有的從四周的墻壁上伸出了腦袋,有的像老虎在奔跑,有的像猴子倒掛金鐘,還有的像仙女撒花。大大小小的石頭后面,是一個深綠色的池塘,可以看到石頭的倒影,我和伙伴們最喜歡往池塘里扔小石子,只聽見那“叮咚”、“叮咚”的聲音在巖洞里回響,就像彈奏著一曲歡樂頌,水中的倒影也搖動了起來,有趣極了。順著池塘往上看,是一面半紫半紅的墻壁,墻壁凹凸不平,好像畫上了各種各樣的圖案,這邊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去西天取經,那邊是放牛郎坐在牛背上往家走。但是,如果不仔細看,就是“四不像”了,什么也看不出來。
巖洞里不停地冒出水來,這是山泉,泉水匯成了一條小溪,小溪唱著歡快的歌謠,“嘩啦啦”地流淌,一直流到巖洞外邊,每次到那里我都忍不住脫下鞋子卷起褲腳和小伙伴下去玩水,就像在過“小溪里的潑水節”。洞口外邊還有不少果樹,樹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果子,就像花果山。我摘了一個綠綠的、毛毛的果,嘗了一口,澀澀的,真難吃,我又摘了一個紅紅的、小小的果,甜甜的,唔,真好吃。
我愛家鄉,更愛那里的巖洞。
巖洞奇景300字作文 2
今天,我們游覽了七星巖和穿山巖,對桂林的“洞奇”、“石美”有了親身感受。
七星巖里有許多奇妙的石柱、石筍、石鐘乳,它們有的象人,有的象各種動物。最有意思的是“牛郎織女”:左邊的`一個石筍就象一位美麗的女子,正望著前方,右邊有一個石頭男子,還挑著裝有兩個小孩的擔子哩!這“牛郎”、“織女”隔橋相望。各色彩燈掛在石住、石筍上,映在洞內清澈的水潭里,使七星巖顯得更加美麗、神奇。
穿山巖里又是一種奇特的美。巖洞里的鐘乳石都是光滑的,許多甘白的鐘乳石在燈光的照握下那么品瑩透亮。還有一些鐘乳石上生有一根一根象毛一樣的晶針。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雪蓮花,沽白的食蓮多美啊!
快樂的夏令營生活使我大開眼界,看不夠這神奇的洞,美麗的石,祖國的山水多美好!
巖洞奇景300字作文 3
下午,我和爸爸、媽媽,還有美青阿姨、早早姐姐一起去碧巖洞看孫悟空。
到了山腳,我們就開始爬臺階。爬到半山腰,一抬頭我就看見了孫悟空。他站在“筋斗云”上,一只手拿著金箍棒,另一只手放在額頭上看著前方。我們加快速度繼續走,快到山門的時候,我看見三個阿姨在挖野菜。等我走近點,她們早就到廟里了,連拜佛都拜好了。我們走進廟里,看見很多“神仙”和十八羅漢。媽媽告訴我電視里的濟公就是降龍羅漢。后來我還在路邊看見了濟公的像,他拿著一把爛扇子。我們還看見墻上畫了“八仙過海”的圖畫。爸爸和姐姐介紹了他們的名字,有一個是背著寶劍的呂洞賓,有一個吹簫的`韓湘子,騎毛驢的張果老。
終于,我們來到孫悟空的面前,我給他拍了三張照片。在孫悟空旁邊的碧巖洞里,我發現了一個千手觀音,它的手很多。看完我們就爬上了山頂,那里有長城。我們看到了學校的大操場,拍了照片。然后我們休息一下就下山了。
巖洞奇景300字作文 4
暑假期間,我去“屏巖洞府”游玩。
站在山下,抬頭向上望那山上的一草一木,一樓一閣,都叫人膽戰心驚。
在覽車上,往下一看,下面是萬丈深崖,如果一不小心掉下去,必定會粉身碎骨。
幾分鐘過后,我們到達了山頂。我順著陡峭的山路走到了幾座古樓前。旁邊還有一個“無底洞”,我順手扔了一塊石頭,可是過去了十幾秒,一點聲音都沒有。
繼續往上走,看到了一座高高的`“玲瓏寶塔”,寶塔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池塘,仔細一看,里面還有很多珍稀魚種,有一些魚是我從來也沒有見過,身上都是黑色的,有許多鰭,頭小小的,身體大大的。
過了一會,我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中,進入了這座“玲瓏寶塔”。“哇”,沒想到里面是金碧輝煌的銅像,雕刻著那些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戰士,這我還聯想到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古典名作。
走出那座寶塔,在短短幾分中內,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我們也不得不離開這個即美麗又驚險的地方。
巖洞奇景300字作文 5
國慶節的最后一天,我爸帶著全家來到了婺源靈巖洞。
靈巖洞有兩個洞,一個是蓮華洞,另一個是涵虛洞。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爬到涵虛洞口,這里很寬闊,還有黑白相間的八卦陣,令人神清氣爽。
我們跟著導游的.腳步入洞,燈光絢爛,顏色豐富多彩,紅色、黃、綠、銀……鎮門神將出場,手拿兵器,虎視眈眈地對著敵人,用笑臉歡迎游玩的游客們。觀音一只手放在嘴唇上念著經,下面有一只老虎臥在石頭上仔細地聽著觀音念經,這就是“觀音講經”和“臥虎聽經”。
走著走著眼前出現了一片“瀑布”,這是石簾。石簾一直從我們頭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