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通用2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1
小時候的我愛幻想,總覺得奶奶是天上下凡的食神,是我舌尖上的家。――題記
記憶中,奶奶是個勤勞能干的人。總穿著一件大紅的棉襖,頭上的青絲中藏著幾根銀發。她的手像大多數老人的手一樣,布滿了溝壑,青筋鼓起,交錯縱橫。但就是這雙平凡的手,卻打造出繞梁三日香氣不散的美味。奶奶最拿手的絕活就是拉面。在她靈巧的雙手下,那滯笨沉重的面團很快地就變成了一根苗條的面條。只見奶奶將那面條對折,拉長,再對折,拉長……等到面條到一定細,一定長時,就將拉面下鍋。接著她用筷子在水中攪動,使面均勻地受熱。最后,在加了一次涼水又煮開后,就把面條盛出,撒上早準備好的小料,澆上醋,再用面條湯一沖,那一碗面條就大功告成了。
熱氣騰騰的面,細看上去,沒什么特別,色彩不夠誘人,有的只是雪白的面條和星星點點深色的小料。可面條送入口中的那一瞬,面的香味就溢滿齒間,醇厚濃郁,那面條可真是爽滑勁道。面條已下肚,卻還是齒頰留香,輕輕抿一口湯,那湯也是美味,小料若多些,就太沉重,少些就有些輕薄,就像深寺里悟道的禪師一樣,不求豪華貴重,只講圓虛寧凈,重心平穩。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碗面條火速下肚。奶奶在一旁見我吃得歡,笑吟吟地說:“好吃嗎?”“好吃。”我從嘴邊擠出兩個字來,又投入到享受中。童年,似乎也在那彌漫的.香氣中化開了。
后來長大了,學業重,回家看奶奶的機會也少了。但我忘不了那碗拉面,忘不了舌尖上的家。每每經過拉面館,我都要小試一碗,可那拉面總沒有奶奶做得好吃,似乎少了什么味道。
今年回家時,奶奶迎我進門。我突然發覺奶奶老了。她不再像以前一樣忙東忙西,而是總坐在電視機前消磨時光。她的背已不再直挺,眼中的那份光彩也暗去了。我不禁百感交集,輕輕地問道:“奶奶,您能再給做一碗拉面嗎?”聽了這句話,奶奶眼中閃過火花,背似乎也挺直了一點。“好!”奶奶的回答堅定有力。隨后緩緩地走進廚房,我也一步跟了上去。
和面,燒水,拉面,下鍋,每一個動作都是那么熟悉。在氤氳的水汽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那個小男孩,在奶奶身旁蹦來蹦去……
"吃吧。”一聲慈祥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原來面已下好了。我拿起筷子輕咬了一口面條。是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我童年天天期盼的味道,我魂牽夢繞的舌尖上的家的味道。我一口一口地吃著。奶奶輕輕地問:“好吃嗎?”我抬起頭,看著奶奶那充滿著寵溺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好吃!”我想我終于明白了奶奶拉面的秘訣――愛。奶奶的每一碗面條都凝聚著她對我的愛。同樣,我之所以牢記著這碗面,也是因為愛,因為我對奶奶的愛。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2
家,是我心中最溫暖的所在,是無論我身處何方都魂牽夢繞的牽掛,而那一抹留在舌尖上的味道,更是家的傳承與記憶,讓我百轉千回,銘刻于心。 我家是地道的北方人,做面食是爺爺最拿手的了,記得小時候,每年我過生日的時候,爺爺都會親自搟面條,給我做上一碗香噴噴的長壽打鹵面。每每此時,爺爺總是利索地挽起衣袖,舀起幾瓢面粉,一邊加水,一邊和面,爺爺和的面總是很勁道,軟硬適中,這其中的分寸得相當有經驗才能拿捏得當。搟面條可是個力氣活兒。
爺爺家里的大案板足有1米長,只見爺爺用一根半米長的搟面杖用力的將醒好的面團攤開,用搟面杖壓平。然后用面團將搟面杖卷住,不停的推、拉、搟、壓,反反復復,來來回回,期間還要不停的.變化方向,一個小面團在爺爺的手中上下翻飛,最后搟成薄薄的大面餅,爺爺搟面條的力度讓桌子都微微顫動。面團被搟成薄片后,如此多次對折,壘成一摞,就這樣,長面即將誕生。恰恰這個時候,正是考驗刀工的關鍵時刻,爺爺切的面條的寬細均勻、碼放齊整,最后拎起一小撮面條在案板上輕輕一抖,一根根潔白如絲般的面條在爺爺指尖飛舞,映襯出爺爺充滿寵溺的溫暖的臉龐。 打鹵面上桌,根根不斷,入口彈牙,鮮香的味道充斥著我的味蕾。傍晚的燈光下映襯出一老一少的身影,小的早已吃的滿嘴留香,老人則在一旁欣慰地笑著,看著,手上還沾著不少面粉。在洋溢的面香中,還夾雜著一股暖暖的愛的味道。如今,爺爺年事已高,我也很難再吃上爺爺做的手搟面了,但我總是在不經意間記起那抹留在我唇齒間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更是愛的味道。
這抹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家和親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他們更是承載著家的味道,留在我一生的記憶里。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3
有人說舌尖上的家的味道是甜的,像糖,絲絲熔入我們的心中;有人說舌尖上家的味道是苦的,像咖啡,散發淡淡苦澀;但我覺得,家的味道是清芬的,像茶,凈化我們浮躁的心。
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動一生。
深夜,萬蔌俱靜,月色入戶。我依然獨自坐在書桌前,輕舞手中的筆游走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書山中,穿行在“山重水得疑無路”的題海中,飛翔在“滿樹頭前萬木春”的頓悟中,在不知不覺中,時鐘的時針已以輕盈的步伐轉了好幾個圈圈。抬起頭來,覺得身心疲憊,口中十分干渴,此時我真希望有人能給我送一杯水或是一杯茶。
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動一生。
努力睜開疲倦的雙眼,望著窗外那迷離的夜空,聽著月下秋蟲的竊竊私語,不禁對外面的世界產生自由的向往,在現實中,母親就像一架提分機,開口是多少,閉口也是多少。想到這,一絲絲憂愁便繞在心房,傾聽李煜“問君能有幾分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聆聽杜甫“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他們如此愁苦,但哪能比得上我呢?
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動一生。
曾幾何時,一縷幽香瑩繞在鼻尖,抬起疲憊的頭,母親正輕輕端著茶,同時也端著對我濃濃的愛站在我身邊。“寶貝兒,注意身體,別熬太晚。”母親邊溫柔地說著邊小心翼翼地把茶輕放在桌上,輕聲輕腳地關門而去。端起茶,杯中的溫熱暖著我冰涼的手,更暖著我孤寂的`心。舉杯輕品,香氣沁人心脾,滋潤著我干燥的喉嚨,感動著我的心。
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動一生。
濃濃的茶香繞在鼻尖,可口的茶水淌在口中,柔柔的母愛包在心頭。舌尖上這淡淡的茶香,環繞在我的世界里,感動著我那在深夜跳動的心,忽然覺得一切煩惱、愁苦都煙消云散,熔入了這撲鼻的香氣中,一飲而盡,帶著它們和茶香走在這苦大的世界中,頓覺不孤單,一切都是那樣溫暖,那樣美好。
品茶,品愛,品家。舌尖上家的味道就是一杯茶,茗香,溫暖,足以容下我的一生。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4
在老家的那段日子,每當我睜開朦朧的睡眼時,總能看見奶奶放在我床邊的一個熱蒸蒸的雞蛋,那是我懷念的味道。
像濃蛋香深深愛。
經常能望見捧著幾斤雞蛋的奶奶從村頭走來。在老家的日子里每天一個雞蛋基本都沒間斷過,當然有時候會吃膩了不想吃,但奶奶總想讓我營養上去而變著花樣的給我在雞蛋上大費功夫,每次的奶奶做給我的雞蛋都能使我的口味煥然一新。于是,我幼年的生活就伴著奶奶那濃蛋香深深愛走過了。
像濃蛋香深深愛。
后來因為爸爸媽媽覺得鄉村的教育不如城市就把我接到城市里,由于城市里的物價不斷上漲,也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我也從此斷了我那每早一個雞蛋的生活,有時節假日,爸媽不上班時,他們都會在廚房大顯身手,當然有幾道菜里都少不了雞蛋的出現啊!因為爸爸之前也做過廚師,所以那些飯菜的口味也相當不錯,可是不知道為什么爸爸做的一切都好,可就是沒有把雞蛋做出個味來,總覺得味道怪怪的。于是,在老家時那雞蛋便成為我懷念的了。
像濃蛋香深深愛。
在城市的一年多里總是那么漫長,漫長。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爸爸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使他臉色大變,爸爸那陰青古板的臉,顯得那么可怕。“奶奶死了”!頓時眼淚從我雙眼里漫溢開來,我不敢接受這個事實,真的不敢接受。我不相信我那身體還硬朗的奶奶會這么快逝去,那段像濃蛋香深深愛的生活啊!
像濃蛋香深深愛。
等我們在回老家時,只剩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空院子,我步履蹣跚的走進去,總覺得少了些什么。對!少了那往日喜歡在廚房忙碌的奶奶,少了床頭前那濃蛋香!這還是家嗎?還是往日那溫馨的家嗎?
一縷陽光透進小屋,恍忽間我看到了奶奶的身影,那么近又那么遠,那濃蛋香深深愛的生活啊!那充滿愛的家啊!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5
時光可以帶走一切,但只要記憶還在,就還想著灶房里的香和灶爐邊的人。――題記
冬日里蘊藏著的,不僅有晶亮亮的雪,更多的是看雪時的一種溫暖。在這天氣凜冽的時候,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面粉里裹著的豆沙,甜甜的,卻又不膩,總溫暖著你,就是這樣一碗熱湯圓,勾起了我的兒時記憶。
過年時候,家家戶戶總是要吃湯圓的,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有好運氣,家庭和睦,團團圓圓。
奶奶做的湯圓格外好吃。記得那時候,奶奶先將一碗熱水倒進面粉里,使勁用筷子攪和著,成形后,將一個大面團倒出來,用手在揉搓揉搓,過一會兒,那面團愈發緊實,已經都合在一塊了,奶奶將和好的面揪成一個個小面團,每一個都很整齊,沒有什么兩樣,我在旁邊看著,以為是什么好玩的事情,便吵鬧著也要弄,結果卻將每一個都捏得不成樣,奶奶一邊嗔怪道又將我揉的面團重新做,眼里就沒有些許怨意。接下來便輪到搟面和包餡了。奶奶嫻熟地將面團用搟面杖壓成了一張張薄皮,速度飛快,搟面杖到她手里似乎成了一把趁手的“利器”。包餡也不難,可能是因為這次沒有我的打攪,奶奶做事也很順利,我只不過出去與鄰家小孩玩了一會兒,奶奶就已經準備好鍋爐下湯圓了。
鍋灶里升騰著濃霧,我蹲在一旁燒火,奶奶站在鍋前照應著鍋里的湯園。頑皮的我被一根稻草上蹦出的火心燙到了手背,嚇了一大跳,奶奶趕忙跑過來,詢問我有沒有傷著,我也便裝出一副要哭的樣子,引著奶奶逗我笑,但我深知,那被火心濺到的'手,已然不疼。
吃湯圓的時候,我第一個上去端了一碗吐著熱水氣的湯圓,大快朵頤了起來,奶奶看著我那饞樣兒,臉上也浮出絲絲笑意,眼角邊的皺紋,如絲綢般。
回首,看著碗里那速凍湯圓,也沒有先前那般的甜,也許是因為想吃奶奶做的了吧,我的眼角模糊了,但又將淚水收了回去,因為奶奶教過我男孩不能哭。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6
烤箱里蛋糕液,在橙紅的烤燈下慢慢的膨脹,直到表面呈現出一個完美的弧度,接著開始上色,先是一層淺淺的黃,顏色越來越濃厚,蛋糕的表面呈金黃色,“叮”橙紅的燈光,瞬間滅了,一塊乳酪蛋糕出爐了。
媽媽愛好烘焙,她第一次給家里做的就是乳酪蛋糕。
聽見“叮”的一聲,我立馬從沙發上彈起,三步并兩步地朝烤箱奔去,要伸手打開烤箱,耳邊就傳來媽媽的叫聲:“哎!你干什么呢?你餓了是吧,想吃烤肉啊?你不怕燙?”低頭看看我毫無保護的手,沖著媽媽“嘿嘿”笑了兩聲,趕緊抽回手,用另一只手摸了摸這只手,沖著媽媽說:“好險,差一點就成烤豬蹄了。”媽媽無奈,低頭笑了兩聲,而我卻在一旁笑的前仰后合。媽媽帶上防護手套,“準備了啊,開烤箱了。”我立馬收住了剛剛放蕩不羈的笑,注視者烤箱,打開的瞬間,芝士濃厚的醇香縈繞在鼻尖,蛋糕的香氣彌漫整個屋子,香氣讓我內心住進了一個小太陽,所有的不快、傷心都退卻。一塊奶黃色的'蛋糕,在潔白的點綴著碎花的盤子上,微微顫動著,富有彈性,就好像嬰兒嘟嘟的臉蛋可愛極了。
一家人圍著茶幾,用勺子舀上一勺,奶白色中夾雜著芝士的嫩黃,芝士味充斥著鼻腔,刺激著味蕾,放入口中,芝士味涌上心頭,接著是牛奶的香味,蛋糕不需咀嚼,只需放在嘴里待它融化,后味是蛋黃的鮮美。
打開電視,放著《中國好聲音》,我們坐在一起討論者誰唱的好。“我覺得這個人不如剛剛那個好。”我說到,順勢吃上一口蛋糕。正準備舀第二勺,爸爸橫勺攔下,說道:“那個不如這個好。”我抽出勺子,架在爸爸勺子上,“剛剛那個更好聲音細膩。”爸爸不甘示弱,架上我的勺子“這個更好聲音更穩。”我眼疾手快,迅速抽出勺子,挖上一大口,迅速塞到嘴里,喃喃呼呼的說到:“嘿……我贏,我贏了。”把嘴里的蛋糕咽下去道:“剛剛那個最好。”
舌尖上的家,一個充滿歡笑,一個樸實細膩,充滿濃濃愛意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7
家是母親親手包的豬肉餃子,家是父親揮汗搟成的驢蹄子面,家是爺爺辛苦制成的涼皮、南瓜粥,有愛的地方便有家。
在湖面結冰的季節,母親總會為我們包一頓餃子,因為我很愛吃肉,所以通常是肉餡的,父親先會在冰箱里拿出一塊印著冰花的豬肉,晾在案上。這時,母親便接過爺爺磨得鋒利的菜刀,細細地切著芹菜和蓮藕,取出備好的蔥花和蒜與豬肉絞在一起,再點上兩滴香油,搟面成皮,包餃下鍋,只見一只只白色的天鵝伸長了脖子,極力地長開了翅膀,從鍋沿向下滑落,飛進湖底。活蹦亂跳的`妹妹總會偷偷趁著母親不注意,偷上那么一兩塊餃子皮,然后撒腿就跑,弄得滿手滿臉都是面粉,真成了一只大花貓。大家看見了總會哈哈地笑。那笑聲與夾入嘴中的鮮嫩交匯在一起,刺激著我的味蕾,填得心房滿滿的,這就是家的味道。
在春寒料峭,寒梅展顏的季節,一盆香嫩油辣的驢蹄子面光看著就是一種享受。蒸騰的霧氣擋不住我和妹妹發綠的眼睛,一根根面條紋理分明,四四方方,被父親扯得好長,撈起一筷子,“吸溜吸溜”地引入嘴中,剛入口,不說面的滑溜,就這面的彈勁絕對是村里響當當的一絕。父親這時總會微笑看著我們狼吞虎咽,眼角的皺紋也更深了“慢點吃,又沒人搶,這一頓可不好消化呢,哎呀,做這飯把我累的呀,像打了仗的。”爺爺總是摸摸孫女的頭,在母親轉身為妹妹擦臉時,偷偷地給我夾上幾塊肉,妹妹一下子會像彈簧一樣蹦地三尺高,嗔道“爺爺!”大家狂笑了起來,當家人們便聊著度過了溫馨的午日時光。
而在艷陽高照,光芒刺眼的季節,爺爺會特意為上學的孫子孫女親自下廚蒸上幾張涼皮,再熬上南瓜稀飯,步步煎熬的夏便被抹油的涼皮驅趕走了,那一天,一定是最熱鬧的一天,姑媽伯伯們總會如期而至,并大加贊揚一下。我知道是為什么,爺爺的腿總是不好,每當吃涼皮,我燥熱的心便會沉靜下來,股股的暖流涌入我的心房。
入口,是汗水的味道,是愛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這便是我的家,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8
家的味道,使人回味留戀,它已經融入了我們的心頭,并使生活充滿溫暖……
熱奶――母親
每至夜深,總會有盞燈亮著,小小的人兒在燈下奮筆疾書,這時,便總是會有那么一杯香濃的奶端來,伴著濃濃的母愛。
“累了吧,來喝杯熱奶吧!”母親輕輕地推開門,將一杯冒著熱氣的奶輕輕地放在了書桌上,慢聲囑咐我快喝后又輕輕地帶上門,悄悄地去看書了。
我慢慢地挑起奶上一層薄薄的奶皮,晶瑩,透亮,頓時一股清香漫入我的.鼻尖,順著氣管,帶著一絲暖意融入心里,輕輕漫延……
我知道,母親一直在陪伴我,不管有多么苦,多么累,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無言的愛……
雞蛋湯――父親
臨近考試的幾天,早上總是顧不上吃飯,便匆匆忙忙的去上學了。父親總是留心看著,心里不知在盤算什么。
“好香啊”,早上起床后走到餐桌前,我不由地發出感慨,一碗雞蛋湯在那里擺著,冒著熱騰騰的氣。我連忙跑過去,溫度正好!狼吞虎咽地喝完,抓起書包上學去了,騎車子時,才想起來“這是誰做的呢?”我帶著疑惑度過了一上午。
“雞蛋湯好喝嗎?”中午回到家復習時,父親突然來了一句。我呆了一下,不作聲。“好喝地話我還給你做,每天早上不吃東西可不行啊!”我感到一陣的暖風吹過,父親從來都不會做飯的,為我他竟讓母親教他做雞蛋湯……
父愛無聲勝有聲。
糖果――弟弟
“姐姐吃糖!”童音傳來,我幼小的弟弟連蹦帶跳一路跑過來。“姐姐吃糖,姥姥剛給的!”我疼愛地接過糖,打開糖衣,含進嘴里,忽然想到什么,問他“你吃了嗎?”“沒呀!姥姥就給了一顆!姐姐辛苦,我讓姐姐先吃!”這回答間飽含了關愛。
小弟弟才幾歲,就知道關心我,自古有“孔融讓梨”,現有“弟弟讓糖”。
糖果,甜甜的,甜到了心底……
這就是家,這就是讓我留戀的家的味道!溫暖,甜蜜,關懷時刻在我舌尖上徘徊!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9
說到想家,說到思念故鄉,最先勾起我們回憶的是我們的味蕾。它是一個人生命中最期待的味道。那時媽媽的味道,是愛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家是媽媽的炸醬面,爸爸的方便面,奶奶的油潑面,爺爺的風味掛面,可謂是“面條世家”了。
媽媽的炸醬面可謂是“世上一絕”。從超市買的肉末用油炒熟,發出淡淡的黃色,一股肉香便鉆進了我的鼻腔,接著便要開始做湯汁了,棕色的甜面醬碰上了剛炒好的肉,加入水,棕色的炸醬面湯汁便做好了。接下來主食便要登場了。洗一些青菜,再加上剛買的面條,下鍋一煮,面條的清香便要散發出來,再澆上剛剛做好的炸醬面湯汁,肉香與面的清香混合為一體,一端上來,我準要吃上兩大碗。
爸爸的方便面可“與眾不同”了呢。爸爸下方便面都需要先進行“武裝”,系上圍裙才開始做。他把小蔥放到鍋中一炒再把方便面中帶的菜也一塊炒一下,給鍋中加水將方便面放入水中,直到面煮軟,再關火。再倒點香油,爸爸獨具特色的“方便面”便大功告成了。
奶奶在做油潑面方面可算是一位“老手”了。先和一塊面,用油浸泡,搓成長條,放到盤中等一段時間,這時便洗青菜,燒水,水快燒開的時候,拉面,邊拉邊往鍋中下,最后再把青菜下進去,煮熟,撈出到碗中。接下來便是燒油了,再給面上撒一些干辣面兒,一些蔥花和蒜末,再把剛燒好的熱油潑上去。美味的油潑面就完成了。夾起一根面,紅油從面的兩側往下流,再配上碧綠的青菜和蔥花,這可是世界難得的美味。
爺爺的風味掛面更是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下掛面之前總要把掛面折成小段,打一些雞蛋花,還會別出心裁的'把媽媽愛吃的青菜,爸爸愛吃的胡蘿卜,我愛吃的土豆和奶奶愛吃的西蘭花通通放進去,做好后,倒些香油撒點蔥花。那也是色香味俱全呢。
入口,是汗水的味道,是愛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這便是我的家,舌尖上的家。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10
如同一艘歸來的孤舟泊入港灣,家的味道,是一碗拌著雞蛋的炒米飯,是一杯沁人心脾回味甘醇的茶,更是無聲中流露出的愛。
每當周末,結束了學習生活的自理,便是母親大顯身手的時候。先是中午時,在米鍋里倒入2杯大米,用水洗凈,滴上一滴油,蓋上鍋蓋,半晌,便成了三碗顆粒飽滿的米飯。拿起筷子夾起,細品,雪白的外殼中包含著柔軟和細膩,卻不松垮,自帶著一片稻香。將一碗盛出,用托盤倒扣著,放入冰箱。春日的陽光射入,給人以無數的溫暖,冗余的時光過后,一碗米飯帶著溫暖,迎著火燒云的倒影,緩緩取出,放入正燒開的鍋里。媽媽此時總會拿出幾顆小蔥,幾片胡蘿卜,切碎,與已經由蛋液成型,正在徜徉的令人引起無限遐想的金黃色的炒蛋和已入鍋的米飯混合,編織出三色輝映的美麗圖畫。待到完成烹飪,入碗,拿起勺子,一口下去,被蛋液浸泡的米飯,柔香滑膩,令人不住想吃第二口,再一口,胡蘿卜的微甜和蔥那源自田野的純粹帶來味蕾上夢幻般的深刻記憶,難以再忘懷。
說起茶,便是一抹馥郁。老人常說:“茶人在草木間也,會友,待客,自品,萬千事中,無不有茶”。每次回老家,在門外便能聽見燒茶的沸騰聲,接著是一股古色古香的'草木味。走入門中,爺爺招呼我們坐下,拿出小燒杯,將成品的茶放入備好的小壺中,倒入熱水蓋上蓋子,不出10分鐘便有了淡黃色泛著漣漪的幾小杯茶,爺爺拿起一杯,并非一飲而盡,卻是在嘴邊細品,輕抿一口,不立刻下咽,等到幽香如蘭的茶味俘獲味蕾,慢慢咽下,再抿一口。記得夏季來臨爺爺每次待客,總是將八月新鮮的桂花和烏龍茶一起入壺,泡出的成品既不失烏龍茶入口的酸甜,又添了桂花的飄香,回味無盡。每當茶飲盡,爺爺總少不了嘮叨些大道理,他常說:“你看吶,這人生便是飲一杯茶。初飲,青澀稚嫩,品不透其中的味道;再飲,豐富醇厚,多了些滄桑和經歷;終飲,清澈明了,余韻悠長,唇齒留香。茶要細品,人生亦如此,只有細細體會,才能體會到世間這酸甜苦辣。”聽完這些,看著杯里紅邊鑲嵌香氣醉人的茶,更別有一番滋味。
當遇到礁石和擱淺,別忘了回家。家的味道,凝固在色澤金黃的炒米飯里,深溶在純正的茶中,更伴隨著愛,滋潤味蕾,永生難忘。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11
人們總說家的味道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一頓山珍海味也抵不過那縈繞在舌尖上的家的味道。
我的家鄉在北京,姥姥是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每年的大年初一都有一種味道牽引著我迫不及待的來到姥姥家,那就是驢打滾的味道。
熟悉的電話聲響起,是姥姥!我接通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了姥姥的聲音:“呦是我的寶貝孫女兒呀!今年還想不想吃驢打滾啊?”我激動的說著“想,想吃!”姥姥那邊也笑呵呵的說:“好,給你做!”
終于等到了大年初一,我開開心心的來到了姥姥家。門開了,姥姥一看是我,臉上的笑容立馬綻開了,拉著我就往屋里走。我看到姥姥正在做著驢打滾,出于好奇,我也打算嘗試一番。我學著姥姥的樣子,在案板上撒上黃豆粉,再從盤中揪出一小塊糯米面,搟成方形的餅。一邊搟糯米面就裹上了一層金黃色的黃豆粉。接著抓一把紅糖放在案板上碾碎。“別著急啊,慢慢弄,紅糖碾的越碎,做出來才越好吃。”姥姥叮囑道。不一會兒比沙子還細的紅糖就碾好了。能做到這步,我感覺自己可厲害了,于是便用期望的眼神看著姥姥,姥姥哈哈笑著“不錯不錯,我們大孫女可棒了!”接著把碾好的紅糖用手捧到餅上,卷成一個卷兒。可是不知怎的這餅怎么也卷不上。我便焦急的.看向姥姥“姥姥我這個”姥姥走到我的身后,用她的手握住我的手,“你看,你得握住兩邊,然后”突然,我鼻頭一酸,干澀的眼睛瞬間紅潤了。只看到姥姥那很瘦、深黃色的沒有像我一樣的紅潤的手上布滿了褶皺,手背上的青筋和骨頭都隨著手的每一個動作一凸一凹的。隨著卷餅動作的進行,被姥姥握在手心里的手,還感受到了那微小卻又頻繁的抖動,那是姥姥的手。當我回過神時,餅已經卷好了,我吸了吸鼻子,笑著對姥姥說:“我學會了,您等著我給您做一個。”
沒過一會兒,隨著姥姥的幾下刀起刀落,香噴噴的驢打滾就做好了。我拿起一大塊放進嘴里,甜甜的紅糖不僅沖擊著我的味蕾,還沖擊著我熱烈的心。
食物和人一樣來來去去,但唯有姥姥做的驢打滾,每當我想起時,舌尖都會泛甜,因為這是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作文900字 12
家鄉的那個的味道在舌尖上游蕩,每個人的心里都懷念著家鄉,都思念著獎項那些難忘的味道,那個只屬于家鄉的味道。我出生在甌江北岸的一個小村莊,小河安靜地從石橋底下緩緩流過。今天,依然保留在我身體某個角落的是某種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種如蒸餃般大小叫作番薯黃夾的東西。
關于這種小吃,我曾一直以為它就跟米飯面條一樣,普通得全國人民都知曉。可是直到它被我帶到教室,好友們用驚異的眼光打量它且叫不出名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名為番薯黃夾的東西,只流行于我所生活的那一帶農村里。我們村,隔壁村,隔壁隔壁村,總之,不超出一個小縣城。
五月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餅。很多年前,我問母親幾月幾吃番薯黃夾,她笑著摸摸我的頭說,想吃就做,哪來日期限制。
農村婦女都有一雙巧手,母親也不例外。我親眼看過母親是如何制作番薯黃夾的'。過程看似挺簡單。首先將番薯去皮煮熟,濾掉湯水,再摻入番薯粉攪勻至無顆粒狀,然后用手撮取少許搟成皮備用。至于餡,通常是由豬肉、豆干、香菇、蔥或韭菜等拌勻合成,當然也可依個人喜好放少許蝦皮、蘿卜絲等,最后包成餃子樣放入蒸鍋蒸熟即可。母親并非此道高手,每次她做的番薯黃夾個頭都特大,皮又厚,做了很多遍之后還是沒有“瘦下身來”。我記得請同學來家吃的時候,她指著這黃溜溜的番薯黃夾驚訝地叫道:“哇噻,這是史上最大的餃子嗎?”
作為一道歷時百年之久的小吃,通常認為番薯黃夾起源于樂清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