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學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理念】
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研讀課文、探究疑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賞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容,體會做事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2、簡介作者,認識孟子。
3、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二、試讀質疑
1、初讀課文。交流對課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點。
2、再讀課文。指導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質疑。
三、研讀交流
1、探究疑難,深入研讀:
⑴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① 引導學生對照注釋,說說句子的意思,同時借助課件,幫助學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詞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機指導學生理解“者”、“也”的含義。
③ 通過反復誦讀,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⑵ “使弈秋誨二人弈……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讀,交流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明白幾個“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學習生字,指導識記書寫。
③ 運用成語分別概括兩人不同的學習態度,了解萬博士與文言文的聯系,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④ 指導朗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美。
⑶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句子的意思說明白,說順暢。
② 指導朗讀,體會文言文朗讀的語氣。
2、串聯全文,整體把握:
師生問答,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相應的語句回答老師的提問,從而幫助學生疏通全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吟誦體味
1、教師配樂朗誦。
2、學生自由練讀。
3、嘗試背誦古文。
4、學生配樂誦讀。
五、拓展延伸
1、出示“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選入本課的一句話),組織理解交流,加深對課文思想內涵的感悟。
2、將《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發到網上,鼓勵學生課后閱讀,并通過網絡與老師交流。
【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則得也!
《學弈》教學設計 篇2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融知識性、趣味性與哲理性于一體的文言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成語導入:“專心致志”這個成語你熟悉嗎?誰能講講它的意思。“專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這個成語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學弈》。(板書:學弈)
介紹孟子資料: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yú)。戰國時鄒國(現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來是善的,都具有仁、義、禮、智等天賦道德意識。提出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論點。《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
3.釋題:“弈”指什么?“學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來專指下圍棋,“學弈”就是學下圍棋。現在的“對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圍棋。)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1)誰學下棋?
(2)怎么學下棋?
(3)學得結果怎么樣?
(4)《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學弈》這個故事?(不能照讀譯文,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聽課文錄音)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三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老師指導學生標出停頓的符號。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5.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文后注釋,標出重點的部分要求學生記憶。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
3.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四、自讀思考,體會文中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誰學下棋?誰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