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課一等獎高中語文選修《燕歌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質課一等獎高中語文選修《燕歌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質課一等獎高中語文選修《燕歌行》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燕歌行》是高中語文選修課本(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上的作品,位于第三單元《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中。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新高二階段,雖有一定的詩歌學習經驗,但對古代詩歌的`鑒賞尚處模糊階段,課外遷移不夠,閱讀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教學目標
1.把握本詩所寫戰爭的四個階段
2.分析戰爭失敗的原因、剖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
3.學會橫向比較邊塞詩.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環境
五、教學流程(一課時)
導入:說起詩歌,人們就會想到唐代。唐代國力強盛,海納百川;唐詩也因此百花齊放,流派紛呈。其中,邊塞詩派氣質浪漫、一往無前,就連送別也別具一格。比如高適的《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掃送別的陰霾,帶來萬丈豪情。就是這樣一位大詩人,卻并沒有像李白、杜甫、王維等人一樣,被新舊唐書收錄到《文苑傳》里,為什么在《文苑傳》中沒有高適呢?我們今天通過欣賞他的《燕歌行》,解答這個問題。
(一)初讀感知,走進文本
1.明確“燕歌行”體例特征:是樂府古題,始于曹丕,主要寫思婦的閨怨之情。燕在河北省北部,“歌行”是一種詩體,句數及字數不定,格律比較自由,篇幅較長。我們學過哪些歌行體詩歌?琵琶行、長歌行、長恨歌等。
優質課一等獎高中語文選修《燕歌行》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杰作,千古傳誦,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斗。詩人在激烈的戰爭進程中,描寫了士兵們復雜變化的內心活動,凄惻動人,深化了主題。在全詩中處處隱伏著鮮明的對比。教學中要除了要分析詩的內容和手法外,還要帶領學生領悟作者的情感。
【目標設計】:
1.對唐代邊塞詩歌有初步的了解
2.體會和思考本詩所表達的復雜情感和使用的手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齊背楊炯《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師問:在這首詩里,作者主要表達了自己什么樣的情感?
生答: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心愿。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高適的《燕歌行》,來看看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二、了解邊塞詩及邊塞詩人,簡介作者及背景:
課件展示,學生齊讀或提問個讀,結合課下注釋并提醒撿重點學生記在書上。
三、朗讀本詩并理清結構:
找學生回答,課件明確答案:
第一層八句寫出師,著力烘托氣氛;第二層八句寫戰敗,揭示其原因;第三層八句寫被圍,刻畫相思之苦;第四層四句寫死斗,突出壯志豪情。
四、文本探究:
師問:唐軍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請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詩句。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并找出相關詩句。
學生回答,并解釋,老師帶領分析。
課件展示:
1、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對比。戰士在前線流血犧牲,將帥卻安居營帳,流連聲色――苦樂不均,死生迥異。暗示了必敗的原因――從內部瓦解了戰斗力。(憤慨)
優質課一等獎高中語文選修《燕歌行》教學設計3
【設計思路】
本堂課定位為朗讀課型。本文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高一階段學生通過必修課本的學習,對詩歌意象、意境及詩歌情感等知識有了全方位的接觸,高二階段學習這本《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如果還是給學生教授這些知識完全是抹殺語文的樂趣并且剝奪了學生知識建構和運用的權力。基于這樣的學情,筆者充分利用教材的單元欣賞指導,帶領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詩境及詩情,以朗讀貫徹整個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到快樂,養成愛讀詩的良好習慣;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說,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讓學生得到讀懂詩的喜悅。
【教學目標】
1、學習“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朗讀技巧。
2、在朗讀《燕歌行》中體會詩人的復雜情感。
3、體會本詩雄渾豪放、慷慨悲涼的風格,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掌握詩歌朗讀的技巧,通過分析《燕歌行》,學會欣賞其他邊塞詩作。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