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鴻門宴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分析】
《鴻門宴》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單元的第3篇文章,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古代記敘散文。這些文章都選自史傳性文學作品中。《鴻門宴》選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是本章節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體現了《史記》對人物描寫、細節描寫的技巧。
【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學生曾學過《史記陳涉世家》,但篇幅較短。學生在初中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但對于長篇的古代記敘散文的解析能力還有待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在關鍵時刻對學生的點撥。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文中出現的古文字詞和句式。
2、了解鴻門宴的事情經過以及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學習刻畫人物的寫作技巧。
3、從項羽人物性格弱點分析悲劇結局的原因,吸取歷史經驗教訓。確認識鴻門宴會斗爭的性質,實事求是地評價有關人物。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文中多義詞、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等。
2、分析劉邦項羽的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3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朗讀劉邦的《大風歌》和項羽《垓下歌》。
《大風歌》《垓下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力拔山兮氣蓋世,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時不利兮騅不逝。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風歌》是劉邦率兵即將大局初定時唱出的,首句既是描寫客觀自然現象,又暗語當時的風云局勢。第二句表現了初定天下,榮歸故里的得意之情。最后一句傳達出一種激切而又憂慮的盼望。全詩氣勢恢宏、豪邁雄壯,極富帝王的霸氣。而《垓下歌》是項羽在進行必死戰斗前夕的絕命詞。在這首詩中,既洋溢著無與倫比的豪氣,又蘊含著無可奈何的嘆息。全詩透露出一種英雄末路的悲涼。楚漢爭霸最終以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建立漢朝結束,楚漢爭霸中,劉邦項羽是如何斗智斗勇的?項羽是如何從風光無限一步步走到了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悲涼局面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楚漢爭霸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鴻門宴。
文言知識學習:請同學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結合課下的注釋整理文中重點字詞、句式疏通文意,并標注出無法理解的字詞或句子。
主要知識點歸納:
(一)通假字
距―拒:把守、抵御
內―納:接納、納入
要―邀:邀請
倍―背:背叛、背棄
蚤―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