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冬季三防應急預案(精選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保不齊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為了盡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時常要預先開展應急預案準備工作。那么什么樣的應急預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煤礦冬季三防應急預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煤礦冬季三防應急預案 1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和應對煤礦冬季可能出現的防寒、防凍、防火(以下簡稱“三防”)事故,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和職工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規程》《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煤礦在冬季期間因防寒、防凍、防火措施不當或自然因素引發的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四)應急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快速反應、協同應對;依靠科學、依法規范的原則。
二、事故風險描述
(一)防寒風險
1.低溫可能導致職工凍傷,影響工作效率和身體健康,特別是在井口、露天作業場所和偏遠巡檢路線。
2.極端低溫可能造成機械設備、管道等凍裂,影響正常生產,如排水管道凍結會導致排水不暢,增加礦井水患風險。
(二)防凍風險
1.井下空氣濕度大,溫度降低時,容易在巷道壁、軌道、鋼絲繩等表面形成結冰現象,增加人員滑倒、摔倒受傷和運輸事故的風險。
2.地面生產系統中的水箱、水池、水管等若保溫措施不到位,凍結后可能損壞設備,影響供水、排水和消防系統的正常運行。
(三)防火風險
1.冬季氣候干燥,用電量增加,電氣設備過載、短路等故障引發火災的可能性增大。
2.取暖設備使用不當,如爐火取暖、電暖器使用不規范等,容易引發火災事故,尤其是在辦公區、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
3.井下易燃物較多,如皮帶、電纜、木材等,一旦著火,容易蔓延擴大,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危及井下人員生命安全。
三、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應急救援指揮部
成立煤礦冬季“三防”應急救援指揮部,礦長擔任總指揮,各副礦長擔任副總指揮,成員包括各科室、區隊負責人。
1.總指揮職責
全面負責冬季“三防”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和決策,協調各方資源,下達應急救援指令。
2.副總指揮職責
協助總指揮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負責具體應急救援行動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在總指揮不在場時履行總指揮職責。
(二)應急救援小組及職責
1.搶險救災組
由采煤、掘進、機電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負責事故現場的搶險救災工作,包括搶救被困人員、處理故障設備、控制事故蔓延等。
2.技術專家組
由煤礦總工程師、各專業技術骨干組成,負責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搶險救災技術方案,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3.醫療救護組
由煤礦醫務室醫護人員和附近醫院急救人員組成,負責對受傷人員的現場急救和轉運治療。
4.后勤保障組
由供應科、行政科等部門人員組成,負責應急救援物資、設備的供應和保障,確保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
5.治安保衛組
由保衛科人員組成,負責事故現場的治安保衛工作,設置警戒區域,疏散無關人員,維護現場秩序。
6.通訊聯絡組
由調度室人員組成,負責應急救援期間的通訊聯絡工作,保證指揮部與各應急救援小組、井下各作業地點之間的通訊暢通。
四、預防與預警
(一)預防措施
1.防寒措施
為職工配備防寒保暖的勞動保護用品,如棉衣、棉帽、手套等,并督促職工正確使用。
對井口房、絞車房、壓風機房等重要場所安裝取暖設備,保證室內溫度適宜。
加強對職工防寒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職工自我保護意識。
2.防凍措施
對井下供排水管道、壓風管道等采取保溫措施,如包裹保溫材料,設置伴熱裝置等。
在地面水箱、水池等設施周圍設置保溫層,對易結冰的部位安裝加熱裝置。
及時清理巷道、軌道上的積水和結冰,在易滑倒地段設置防滑設施或警示標志。
3.防火措施
加強電氣設備管理,定期檢查和維護電氣線路和設備,防止過載、短路等故障發生。
對職工宿舍、辦公室等場所的取暖設備進行檢查,嚴禁使用不合格產品,嚴禁私拉亂接電線。
在井下和地面重點防火部位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并定期檢查和維護。
加強對易燃物品的管理,井下皮帶、電纜等易燃物應按規定進行敷設和防護,嚴禁在井下存放易燃雜物。
(二)預警行動
1.調度室負責收集和分析冬季“三防”相關信息,包括氣象信息、設備運行狀況、職工反饋等。
2.當出現可能導致防寒、防凍、防火事故的異常情況時,如氣溫急劇下降、設備異常發熱、火災隱患等,現場人員應立即向調度室報告。
3.調度室接到報告后,應及時通知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核實和處理,并根據情況啟動相應的預警級別。
(三)預警級別
根據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將預警級別分為三級:
1.Ⅰ級預警(紅色)
預計將發生重大以上冬季“三防”事故,事故影響范圍大、危害程度高,可能導致多人傷亡或礦井停產較長時間。
2.Ⅱ級預警(橙色)
預計將發生較大冬季“三防”事故,事故影響范圍較大、危害程度較高,可能導致人員傷亡或礦井局部停產。
3.Ⅲ級預警(黃色)
預計將發生一般冬季“三防”事故,事故影響范圍較小、危害程度較低,但可能對職工健康或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五、應急響應
(一)響應分級
與預警級別相對應,應急響應分為三級:
1.Ⅰ級響應
啟動條件:發生重大以上冬季“三防”事故,或接到Ⅰ級預警信息且事故呈擴大趨勢。
響應行動:礦長立即啟動本預案,下達應急救援指令,組織全礦力量進行搶險救災。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政府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請求支援。
2.Ⅱ級響應
啟動條件:發生較大冬季“三防”事故,或接到Ⅱ級預警信息且事故可能進一步惡化。
響應行動:礦長或副總指揮啟動本預案,指揮各應急救援小組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協調各方資源,控制事故發展。同時向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3.Ⅲ級響應
啟動條件:發生一般冬季“三防”事故,或接到Ⅲ級預警信息。
響應行動:由副總指揮負責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應急處置,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隱患,恢復正常生產。
(二)響應程序
1.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應立即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并向調度室報告事故的時間、地點、類型、危害程度等信息。
2.調度室接到報告后,立即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級別,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和各應急救援小組趕赴事故現場。
3.應急救援指揮部在事故現場附近設立臨時指揮部,總指揮或副總指揮迅速了解事故情況,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并組織實施。
4.各應急救援小組按照應急救援方案的要求,迅速開展搶險救災、醫療救護、后勤保障、治安保衛等工作。
5.在應急救援過程中,要及時向職工和周邊群眾通報事故情況和應急救援進展情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三)處置措施
1.防寒事故處置措施
對于凍傷人員,立即將其轉移至溫暖的室內,用溫水浸泡凍傷部位,進行復溫處理,并及時送往醫務室或醫院進行治療。
對于凍裂的機械設備和管道,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搶修,更換受損部件,恢復設備和管道的正常運行。同時,加強對其他設備和管道的檢查,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2.防凍事故處置措施
當井下巷道、軌道出現結冰現象時,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清理,并在結冰地段撒布防滑砂等防滑材料,設置警示標志。對于嚴重結冰影響運輸安全的'情況,應暫停相關區域的運輸作業,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結冰后再恢復作業。
當地面水箱、水池、水管等凍結時,采用熱水澆灌、蒸汽加熱等方法解凍,同時檢查設備是否受損。如設備損壞,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
3.防火事故處置措施
當發生電氣火災時,應立即切斷電源,使用干粉滅火器或二氧化碳滅火器進行滅火,嚴禁使用水或泡沫滅火器滅火。同時,組織人員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和維修,查找火災原因,消除隱患。
當取暖設備引發火災時,應立即關閉取暖設備,使用滅火器或其他滅火器材進行滅火。如火災較大,應立即組織人員疏散,并撥打火警電話報警。
當井下發生火災時,應按照井下火災應急預案的要求進行處理。首先,迅速組織井下人員撤離到安全地點,并切斷通往火源的電源。然后,根據火災的類型和位置,選擇合適的滅火方法,如直接滅火、封閉火區等。在滅火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火災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對人員造成傷害。
六、信息發布
1.信息發布由煤礦應急救援指揮部指定專人負責,確保信息發布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權威性。
2.信息發布內容包括事故的基本情況、應急救援進展情況、事故可能對周邊環境和人員造成的影響等。
3.信息發布渠道主要包括煤礦內部廣播、公告欄、微信公眾號等,同時根據需要向當地政府、周邊社區、新聞媒體等通報相關信息。
七、后期處置
(一)善后處理
1.對事故中受傷人員進行妥善救治和安置,做好傷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工作。
2.對事故受損的設備、設施、房屋等進行修復或重建,盡快恢復煤礦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
3.對事故現場進行清理,消除事故遺留的安全隱患。
(二)事故調查
1.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成立事故調查組,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對事故原因、經過、損失、責任等進行全面調查。
2.事故調查組應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事故調查報告,提出防范措施和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建議。
(三)應急救援總結
1.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組織召開總結會議,對本次應急救援工作進行全面總結。
2.總結應急救援工作中的經驗教訓,評估應急預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救援工作。
八、應急保障
(一)應急隊伍保障
建立一支專業齊全、訓練有素的應急救援隊伍,定期組織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應急反應速度。
(二)物資裝備保障
1.儲備充足的防寒、防凍、防火物資和設備,如棉衣、棉被、保溫材料、防滑鏈、滅火器、消防水帶、應急照明設備等,并建立物資裝備清單和管理制度。
2.定期對應急物資和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和更新,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能夠隨時投入使用。
(三)經費保障
設立應急救援專項經費,用于應急物資儲備、應急隊伍培訓、演練、事故救援等費用支出。保證經費的足額提取和合理使用,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通信與信息保障
1.建立完善的通信聯絡系統,包括井下有線通信、無線通信、地面辦公電話、手機等,確保應急救援期間通信暢通。
2.加強與氣象部門、政府有關部門的聯系,及時獲取氣象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為應急決策提供依據。
九、應急預案管理
(一)培訓與演練
1.定期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冬季“三防”知識培訓,包括防寒、防凍、防火知識、應急救援技能、應急預案等內容,提高職工的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2.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冬季“三防”應急演練,通過演練檢驗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救援隊伍的實戰能力和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能力。
(二)修訂與完善
1.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變化以及應急演練和事故應急救援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
2.修訂后的應急預案應重新發布實施,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
(三)備案與實施
1.本應急預案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并向全體職工發布實施。
2.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生效,煤礦全體職工必須嚴格遵守執行。
煤礦冬季三防應急預案 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加強礦井冬季“三防”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結合我礦生產實際,特制訂《冬季“三防”應急救援預案》(以下簡稱《預案》)。
第二條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快速有效,救人第一”的方針,對礦井發生的冬季三防事故實行統一指揮,分級負責,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由于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如下事故,火災結冰煤氣中毒等。
第二章應急救援體系
第四條為加強對雨季三防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領導,礦成立冬季三防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冬季三防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調度室,xxx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24小時值班,并有一名礦領導帶班。
第五條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負責制定和完善冬季三防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檢查指導各部門貫徹落實情況,統一協調指導冬季三防搶險救災現場的應急救援工作,調動多方面力量快速有效處理事故,控制事故的蔓延和擴大。
2、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對搶險救災方案進行決策指導,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問題進行裁決和緊急處理。
3、及時協調解決搶險救災所需物資和救援隊伍。
4、對各有關部門、施工隊的搶險救災、物資儲備、應急經費、信息傳遞、事故善后處理、傷員醫療救護、礦井秩序維護等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5、組織干部職工進行冬季三防事故應急救援知識普及教育,不斷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6、督促有關部門提高應對冬季三防事故的防范能力,按期組織冬季四防應急救援演習。
第六條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
1、負責冬季三防通信聯絡工作,及時傳達領導小組搶險救災命令,并負責監督落實;
2、及時調度三防事故現場搶險救災進展情況,并向領導小組和集團公司匯報。
3、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搶險救災的善后處理和事故調查工作。
第七條為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科學、高效、緊張有序、搶險救援物資及時供應和礦區穩定,成立煤礦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技術組、后勤保障組、善后處理組、協調組。
一、技術組
組長:
成員:
下設四個專業組
1、采掘組:
2、一通三防組:
3、防治水組:
4、機電運輸組:
技術組職責
1、參加現場搶救并制定現場搶救技術方案,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領導小組和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2、協助事故單位正確辯識重大事故隱患,對隱患整改提供技術指導。
3、參與事故鑒定和事故調查。
二、后勤保障組
組長:
成員:
三、善后處理組
組長:
成員:
善后處理組職責:
協調各方面關系,處理事故善后工作。
四、協調組:
組長:
成員:
協調組職責:
1、確保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2、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按照規定通報事故情況。
第八條公司應冬季三防急救援預案啟動時,在本公司調度室立即成立搶險救災指揮部,迅速開展事故搶救工作。
第九條指揮長、各專業組、現場指揮員應當按照各自職責范圍履行職責,做到規范動作,指揮順暢。
各專業組是指揮部的參謀和執行工作機構,提出初步方案或意見,在指揮部領導下全過程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現場指揮員負責實施救災方案,執行救災命令,定時向指揮部匯報工作進展情況;當方案和命令不適應現場情況時,現場指揮員應及時向指揮部報告,提出建議,指揮部修訂方案后,組織實施;當現場出現緊急情況需要避險時,現場指揮員有權臨機處置,事后向指揮部匯報。
第三章應急救援措施保障
第十條礦井必須預留20-50萬元應急救援經費,并儲備足夠數量的支護材料及其它備用品、備件和小型移動壓風機。
第十一條各采區主要斜巷、各采掘巷道入口及交岔點必須設置規范、醒目的避災路線指示標志,指明安全出口方向。
第十二條充燈房、井口考勤室必須嚴格按照《入井考勤制度》的規定,快捷、準確地對出入井人員登記和清點。
第十三條應急救援辦公室(調度室)必須備有符合井下生產實際情況的圖紙、資料。
第十四條指揮部應當根據災區位置、災變范圍、事故類別及通風、運輸條件等確定井下急救站位置。急救站內應有負責人、救護醫療人員以及臥具、保暖、擋風設施、醫療器材和藥品。
第十五條指揮部應當合理安排現場搶險救援力量,保持隊伍精干,盡可能減少進入災區人員。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必須在5分鐘內通知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和有關成員,領導小組根據事故性質和受害程度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第十六條預案啟動時,領導小組成員必須在10分鐘內趕到領導小組辦公室(調度室),成立以礦長為指揮長的搶險救災指揮部,迅速開展事故搶救工作,采取措施確保搶險工作順利進行和礦區穩定。有關成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指揮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
第四章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
第十七條我礦建立應急救援體系,應急救援預案實行逐級啟動,一旦發生事故,先啟動我礦應急救援預案,情況緊急時向礦山救護隊請求支援。
第十八條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事故報告后,必須在5分鐘內通知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和有關成員,領導小組應根據事故性質和受害程度研究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第十九條預案啟動時,迅速成立以礦長為指揮長的搶險救災指揮部,開展事故搶救工作,有關成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指揮事故的搶險救援工作。
第二十條預案啟動時,必須有1名領導小組副組長在領導小組辦公室指揮,在30分鐘以內報集團公司,并匯報詳細內容。
包括:
1、發生事故的區隊、時間、地點;
2、事故類型;
3、事故涉及范圍,人員遇險情況;
4、事故原因初步判斷;
5、已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
6、發生事故前事故地點通風、供電、有害氣體等情況。事故情況一時難以弄清時,首先報告事故簡要情況。
第五章指揮與決策
第二十一條領導小組、指揮部在確定搶險救災方案時,應當根據現場情況,充分估計各種不確定因素,盡可能制定多套營救遇險人員的技術方案和路線,防止單一方案受阻,延誤救援時機。
第二十二條井下發生事故,領導小組辦公室按下表要求通知有關人員,了解查詢有關情況,做出分析判斷,下達或傳達有關決定與命令。
煤礦冬季三防應急預案 3
根據集團公司xx號文件,煤礦各單位緊急行動起來,按“保安全、保生產、保民生、保穩定“四保方式,動員全公司人員投入到抵抗冬季低溫雪凝天氣災害工作中。公司為了保障職工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緊急召開會議,動員全體職工,全面布署“冬季三防“工作,認真開展20xx年煤礦抗低溫雪凝災害。
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類型
進入冬季以來,因低溫天氣的持繼造成職工生病、凝凍路滑傷人、供電中斷造成生產停止運行及礦井通風中斷、取暖設施不到位或損壞造成職工受凍、供水管路凍結造成生產生活的不便、供電線路結冰造成線路的中斷及接地傷人、因取暖造成煤氣中毒身忘、車輛在雪凝天氣因路滑而發生的交通事故等。
1.2事故危害程度分析
“冬季三防“事故發生的危害程度非常大,會不同程度造成職工的人身傷亡、影響礦井的正常生產、給礦井財產帶來極大損失、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及打擊職工生產的積極性。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現場遇險人員堅持“緊急避災、積極營救、安全撤離“的原則。
2.2救援人員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在確保搶險人員安全的前提下,最快而有效地使遇險人員盡快脫險,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設備的損害及事故影響程度。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3.1.1應急組織形式
專業應急救護隊伍與生產區隊業余搶險小組相結合。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