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記者節感言(精選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隨著經歷的不同,而對某些事或人有不同的感觸,如此便可將其記錄在感言中。那么到底應該如何寫感言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4記者節感言(精選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者節感言1
去年記者節,是因為一個報道沒有出來而有感慨,今年的記者節是因為一條祝賀短信而記得,當然,今年記者節也是碰巧,剛剛也有自己一個專題報道出來了,但因為是關于政協副主席之死的,所以一上午領導來電話,還是搞得人有點擔心,生怕觸及政治,可說,記者節,不是記得是媒體同業者的一個節日,更多是讓我們記得,我們對于社會的責任,同時也感慨在當下的這個環境里,媒體的生存,媒體從業者的發展。
記者,是一個讓人榮耀的稱謂嗎?但在體制內,很多人都自謂是記者民工,在社會上又出現封口費一事,真真又是讓人感覺有點自甘墮落。記得研究生畢業那會,雖然有很多機會,但作為導師五個弟子的唯一一個去了媒體的我來說,是對自己一個信念的堅持,還是對老師的一個安慰呢!至今,或許我不是最好的,但在于學新聞的,難道理想不是做一個優秀的記者嗎?理想與現實,考慮眼前利益,其實也著眼于發展前途。
做記者,不僅在于外部環境,同時也在于媒體自身的環境。面對利益誘惑,面對阻擾,面對重重的探訪真相的困難,作為一個有想法,有堅持的記者,或許我們都可以克服,但如果再加上自身的環境,我們所寄生的媒體環境也是一點都不理想,那我們,工作是否就真是就為了謀生呢?在我身邊,在我的同行圈里,我感覺,除了養家糊口,大部分人心底里其實都還是有些精神寄托的,這一點精神寄托,不僅在于我們在探尋真相,報道老百姓關心的新聞或是滿足老百姓的娛樂享受,更實際的,其實還在于我們其實可以幫助到人,我們有一種工作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來自于心里,來自尊重,來自于社會及人們對記者的期望。所以,話說回來,記者行業,這個行業是有職業信仰、職業道德、職業理想的。但如果在整個社會輿論環境,生存環境變得更糟糕的情況下,我們的堅守,難道就是能超脫現實的嗎?
在對記者有太多寄托、太多期望的同時,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我們對于民眾的人心呢?每一個人,除了職業的這個身份之外,每個人也都是社會民眾的.一員,對家庭,對親朋戚友,對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我們是否又都保持了一份人心呢?這人心,是人的善意、是人的愛心、是人的憐憫之心,是人的上進求尊重之心。每個人,都希望活得有保障,每個人也都希望活得有尊嚴,所以,對于記者之期望,是一份要求,也是一份自身的擔當,記者與民眾有區別,但同樣,民眾也當有自身的要求。民眾媒介素養,或許說的是一個專業問題,是公民素養問題,但如果大家都想生活得好一點,都想在保障自己權益方面有公正對待之時,那就不僅需要對記者有要求、有期望,同時也在于每個人都希望記者那樣一樣希望自己,這樣,記者不僅可以做得更有希望和更專業,同時我們大家也都能生活得更好。
希望與失望同在,榮耀與失落同行,記者工作是一份光榮,也是一份辛苦,在記者節說記者,不僅在于媒體從業者的要求,同時也在于民眾的期望和努力。環境,不單獨是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
記者節感言2
時代歷來對記者寄予厚望。李大釗指出:“現在的新聞,就是將來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