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嘗君傳》王安石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孟嘗君傳》王安石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作品簡介
《讀〈孟嘗君傳〉》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篇讀后感,也是一篇駁論文,旨在破“孟嘗君能得士”的世俗之見。
孟嘗君是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手下食客常達數(shù)千人,以好養(yǎng)士著稱,曾借助所養(yǎng)之士逃出秦國。王安石卻別出新見,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論證手法,通過對“士”的標準的鑒別,駁斥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tǒng)觀點,無可辯駁地把孟嘗君推到“雞鳴狗盜”之徒的行列,使人耳目一新。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駁論文。王安石指出孟嘗君非將士之人,只不過是雞鳴狗盜之雄而已,而賢明之士是指治國安邦的人,正因為孟嘗君門下盡是一些雕蟲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賢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觀點有新意,其實這里有一個人才的標準問題。這篇文章也引出了一個著名成語:雞鳴狗盜。
全文僅用九十個字,就完成了立論、論證、結論的全過程。結構嚴謹,用詞精練,氣勢充沛,被譽為“文短氣長”的典范。
《讀孟嘗君傳》
世皆稱2孟嘗君3能得士4,士以故歸5之,而卒6賴7其8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9雞鳴狗盜10之雄11耳12,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13齊之強,得一士焉,宜14可以南面15而制16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17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作品注釋
1、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孟嘗君傳》指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
2、稱:稱頌,贊揚。
3、孟嘗君:姓田名文,戰(zhàn)國時齊國公子(貴族),封于薛地(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4、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學識或有技藝的人。
5、歸:投奔,投靠。
6、卒,終于,最終。
7、賴:依仗,依靠。
8、其:指門下士。
9、特:只,僅,不過。
10、雞鳴狗盜:孟嘗君曾在秦國為秦昭王所囚,有被殺的危險。他的食客中有個能為狗盜的人,就在夜里裝成狗混入秦宮,偷得狐白裘,用來賄賂昭王寵妃,孟嘗君得以被放走??墒撬又梁汝P時,正值半夜,關門緊閉,按規(guī)定要雞鳴以后才能開關放人出去,而追兵將到。于是他的食客中會學雞叫的人就裝雞叫,結果群雞相應,終于及時賺開城門,逃回齊國。后成為孟嘗君能得士的美談。
11、雄:長、首領。
12、耳:罷了。
13、擅:擁有。
14、宜:應該
15、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16、制:制服。
17、夫:發(fā)語詞。
原文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白話譯文
世人都稱孟嘗君能夠招賢納士,賢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殘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罷了,哪里能說是得到了賢士!如果不是這樣,(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賢士,(齊國)就應當可以依靠國力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xiàn)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結構分析
?。ㄒ唬┳浴笆澜苑Q孟嘗君能得士”至“以脫于虎豹之秦”――記敘世人皆稱孟嘗君能得士。(起)
?。ǘ┳浴班岛酰 敝痢柏M足以言得士”――
說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承)
?。ㄈ┳浴安蝗弧敝痢吧泻稳‰u鳴狗盜之力哉”――
說明孟嘗君如能得士,便不需雞鳴狗盜之力。(轉)
?。ㄋ模┳浴胺螂u鳴狗盜之出其門”至“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說明孟嘗君不能得士的理由(在雞鳴狗盜出其門)。(合)
文章文體
《讀<孟嘗君傳>》作者王安石,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篇駁論文。王安石指出孟嘗君并不是“將士之人”,只不過是“雞鳴狗盜之雄”而已。他認為賢明之士是指治國安邦的人,正因為孟嘗君門下盡是一些雞鳴狗盜之士,所以真正的賢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文章的觀點非常有新意,和之前的評論大相徑庭,但是又很有說服力?,F(xiàn)在看來,只是對人才標準的不同看法而已。
創(chuàng)作背景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嘉佑三年(1058年)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就系統(tǒng)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熙寧四年(1071年),在王安石的主持下,朝廷頒布了改革科舉制度法令,廢除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恢復以《春秋》,三傳明經(jīng)取士,實行太學三舍法制度。
在王安石看來,士應是大則“足以用天下國家”,小則“足以為天下國家只用”,因此士的才干“居則為六官之卿,出則為六軍之將”,而不是皓首窮經(jīng),從政時“則茫然不知其方者”。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名為讀后感,實則借題發(fā)揮,以表達自己對人才的看法。
作品鑒賞
本文是王安石讀《史記?孟嘗君列傳》后所寫的一篇讀后感,旨在破“孟嘗君能得士”的世俗之見。孟嘗君以好養(yǎng)士著稱,手下食客常達數(shù)千人,王安石通過對“士”的標準的鑒別,駁斥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tǒng)觀點。全文只有四句話,可是轉折跌宕,氣勢充沛。
第一句擺出待批駁的觀點,說明世人對孟嘗君的傳統(tǒng)看法:“孟嘗君能得士”。接著寫出這一論點的兩個依據(jù):一個是“士以故歸之”,這是概括地說;一個是“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這是從具體事例說。干凈利落,開門見山豎起了要論駁的靶子,可謂“立”。
第二句先用感嘆詞“嗟呼”加強語氣,然后直接了當?shù)伛g斥“孟嘗君能得士”的說法,孟嘗君不過是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罷了,怎么能說他能得士呢?斬釘截鐵,一下子就把“士”和“雞鳴狗盜”之輩區(qū)別看來,開語警策,反駁有力,將“世皆稱”云云一筆掃倒,此可謂“駁”。
第三句轉折騰挪,加深反駁之意,用反證法提出自己對“士”的標準的看法:“士”必須是可賴以謀國制敵的能人,憑仗齊國強大的國力,得到一個“士”,就可以使齊國成為霸主,制服秦國。正因孟嘗君手下無一真正的“士”,才導致要靠雞鳴狗盜之徒來幫助孟嘗君逃脫秦國,從而證明孟嘗君的“士”不足以稱為“士”,用事實駁斥了孟嘗君能得士的表面性、片面性的看法。新意獨出,直追根本,為一篇文章的旨意所在,此可謂“轉”。
第四句承接上文,深入一層,運用邏輯推理解析孟嘗君不能得士的原因,又駁首句所講的“士以故歸之”,下斷語作結,補足對孟嘗君能得士的批駁。說明孟嘗君不能得士的理由:雞鳴狗盜之徒出入其門,真正的士是不會跟孟嘗君走的,這一斷,如斬釘截鐵,鏗鏘有力,不容置辯,此可謂“斷”。
全篇緊緊圍繞“孟嘗君不能得士”的主旨,一立,一駁,一轉,一斷,把孟嘗君能得士傳統(tǒng)看法一筆掃到,雖轉折三次但嚴謹自然,議論周密,詞氣凌厲而貫注,勢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辯的邏輯力量。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歷二年(1042年)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熙寧變法)。因保守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 五寨县| 吴忠市| 普兰店市| 常州市| 新平| 金沙县| 连江县| 宝坻区| 邵东县| 北宁市| 长寿区| 龙井市| 连平县| 班玛县| 朝阳市| 安阳市| 洪雅县| 吐鲁番市| 双辽市| 彰武县| 大港区| 佳木斯市| 陈巴尔虎旗| 桂阳县| 遂平县| 肥西县| 托里县| 筠连县| 综艺| 浪卡子县| 弋阳县| 洮南市| 资阳市| 靖西县| 汾阳市| 天全县| 高台县| 伊春市| 于都县| 荔浦县|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