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草書的文言文翻譯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張旭草書的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張旭草書的文言文
“張旭草書得筆法,后傳崔邈、顏真卿。旭言:"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后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神。旭飲酒輒草書,揮筆而大叫,以頭韞水墨中而書之,天下呼為"張顛"。醒后自視,以為神異,不可復得。后輩言筆札者,歐、虞、褚、薛,或有異論,至張長史,無音言矣。”
張旭草書的文言文翻譯
張旭深得草書筆法,后來傳授給了崔邈、顏真卿。張旭說:“開始時,我看見公主與挑夫爭著過路而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后來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得草書筆法的神韻。”張旭每次飲酒醉時就草書,揮筆大叫。將頭浸入墨汁中用頭書寫,世上人稱他為“張顛”酒醒后看見自己用頭寫的字,認為它神異而不可重新得到。后人評論書法名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或許有不同的意見,至于論到張旭,都沒有異議。
張旭的人物簡介:
唐開元、天寶(公元714―756年)間吳(今江蘇蘇州)人。張旭,唐朝開元、天寶(公元714―756年)間吳(今江蘇蘇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文劍舞并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