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下拜受胙》文言文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齊桓下拜受胙》文言文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齊桓下拜受胙》
出處:《左傳》
夏,會于葵丘①,尋盟②,且修好,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③,曰:“天子有事于文武④,使孔賜伯舅胙⑤。”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⑥,加勞⑦,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⑧,小白余⑨,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于下⑩,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 下,拜,登,受。
【注釋】
①葵丘:今河南蘭考縣境內。
②尋:重申舊事。前一年,齊桓公曾在曹國會集諸侯,所以這次集會稱“尋盟”。
③宰孔:宰是官,孔是名,周王室的卿士。齊侯:指齊桓公。 胙:祭祀用的肉。周王賜給異姓諸侯祭肉,是一種優禮。
④文武:周文王和周武王。事:指祭祀。
⑤伯舅:天子稱異姓諸侯叫伯舅。因周王室與異姓諸侯通婚。
⑥耋:年七十為耋。
⑦加勞:加上有功勞于王室。周襄王因得齊桓公的支持,才能繼承王位。
⑧咫:八寸。咫尺:形容很近。
⑨小白:齊桓公名。
⑩隕越:墜落。
【譯文】
夏天,齊桓公在葵丘與各國諸侯聚會,為的是重申原來的盟誓,使大家更加和好。這是合乎禮的。
周襄王派宰孔賞賜齊侯一塊祭肉。宰孔說:“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特派我來,賞賜伯舅一塊祭肉。”
齊侯剛要下階拜謝。宰孔說:“且慢,后面還有命令哩。天子命我告訴您:‘伯舅年紀大了,加之對王室有功,特賜爵一級,不必下階拜謝。’”齊桓公答謝:“天子的威嚴,離我不過咫尺,小白我豈敢貪受天子之命‘不下拜’?果真那樣,只怕就會垮臺,使天子也蒙受羞恥。怎敢不下階拜謝!” 下階,拜謝;登堂,領賞。
【簡析】
齊桓公大會諸侯,周天子派使臣參加。為了表示對齊桓公尊奉王室的酬勞,他讓使臣宰孔赴會嘉獎,并破例賞賜給桓公胙,希望他一如既往。而齊桓公也是做足了姿態,要給與會諸侯其尊敬王室的印象。最重要的,這時已經是齊桓公稱霸晚期,所謂強弓之末不穿魯縞。他在位三十五年了,形勢和他治齊的初期有了天壤之別:楚成王、秦穆公、晉文公,還有那位自命不凡的宋襄公都是虎視眈眈。所以,齊桓公很需要天子的歡心,才能借助王室的威望,維系霸主的地位。
這是篇短文,記錄了周天子賞賜給齊桓公祭肉的場面。文中對齊桓公受寵若驚的神態,寫得細膩生動。我們看了這篇文字,體會能是身臨其境、如聞其聲。胙:(讀zuo)祭祀用的肉,按照周朝禮節,胙是天子祭祀社稷宗廟的物品,事后只能賜予宗室、也就是和天子同姓的諸侯。在異姓的諸侯之中,則只有夏商二王的后代才能得到,這一項規定應該是周天子對前代帝王的禮讓,也是因為這兩朝相隔不甚久遠,他們后人的身份很明確。不像三皇五帝,根本無法確知其后人,即使是他們的本人,也多屬于氏族部落或部落聯盟的領袖,或干脆是象征性的人物,周朝實際上把他們的族系也列入蠻夷一類,還不如一般的諸侯們,就更無緣受胙了。齊桓公也非姬姓宗室,沒有受賞的資格,但由于齊桓公特殊的地位,其祖姜子牙和王室的特殊關系,周襄王也就給予他特殊的禮遇。
此次齊桓公大會諸侯,與宋襄公、魯僖公(按《史記》所載應該是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