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全文及譯文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后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禮記全文及譯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禮記?曲禮
【原文】
《曲禮》曰:毋不敬①,儼②若思,安定辭③。安民哉!
【注釋】
①敬:尊敬,嚴肅。
②儼:與"嚴"同,端正、莊重之意。
③辭:所說的話。
【譯文】
《曲禮》一書上說: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態度要端莊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辭要詳審而確定。這樣才能夠使人信服。
【原文】
敖①不可長,欲不可從②,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注釋】
①敖:與"傲"同,驕傲之意。
②從:與"縱"同,不加約束之意。
【譯文】
傲慢不可以滋長,欲望不可以不加約束,意志不可以自滿,歡樂不可以走向極端。
【原文】
賢者狎①而敬之,畏②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③。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很④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⑤,直而勿有。
【注釋】
①狎:與人親近之意。
②畏:承認。
③安安:前一"安"是動詞,滿足之意;后一"安"是名詞,指感到滿足的事物。遷:改變之意。
④很:與"狠"同,兇殘的樣子。
⑤質:肯定之意。
【譯文】
比我善良而能干的人要和他親密而且敬重他,承認而又愛慕他。對于自己所愛的人,要能分辨出其短處;對于厭惡的人,也要能看出他的好處。能積聚財富就要能分派財富以遷福于全民。雖然適應于安樂顯榮的地位,但也要能適應不同的地位。遇到財物不隨便取得,遇到危難也不隨便逃避。意見相反的,不要兇殘壓服人家;分派東西,不可要求多得。自己也不肯定的事,不要亂作證明。已經明白的事理,也不要自夸早已知道。
【原文】
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齊②。禮從宜,使從俗。
【注釋】
①尸:活著的晚輩扮作先祖的樣子代其祭壽的人。古代有"尸居神位,坐必矜莊"的說法。
②齊:與"齋"通假,有齋戒之意。
【譯文】
如果進入成年,坐著就要像祭禮中的代為受祭的人一樣端正,站著就要像齋戒一樣肅穆恭敬。禮要合乎事理,如同作為使者要入鄉隨俗一樣。
【原文】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不妄說①人,不辭費。禮,不逾節②,不侵侮,不好狎③。修身踐言,謂之善行。行修言道,禮之質也。禮,聞取于人④,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注釋】
①說:與"悅"通假,讓人高興的意思。
②節:有節制,有限度。
③狎:不恭敬的樣子。
④取于人:向……請教的意思。
【譯文】
禮是用來區分人與人關系上的親疏,判斷事情之嫌疑,分辨物類的同異,分明道理之是非的。依禮而說:不可以隨便討人喜歡,不可以說些做不到的話。依禮則行為不越軌,有節制,不侵犯侮慢別人,也不隨便不恭敬別人。自己時常警惕振作,實踐自己說過的話,這可稱為完美的品行。品行修整而言行一致,這就是禮的實質。依禮而言,聽說它是被人取法的,沒聽說它主動去向人取法什么。所以禮只聽說愿學者來學,沒聽說知禮的人去別人那里傳授。
【原文】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①,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②,非禮不親;班③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④節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