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山木》原文、翻譯及賞析
本篇通過九則寓言故事,從不同的側面來論述生逢亂世的避禍之道。莊子認為,生逢亂世,禍患多端,動不動就會受到傷害,人們要淡泊名利,虛己順物,心懷忍讓、屈從之意,只有這樣才能避開禍患。本篇反映了莊子對社會生活的種種體驗和感悟,其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社會問題的深刻認識。我們選取其中的四則故事加以介紹。
一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span style="display:none">Kp8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夫子①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②豎子請③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span style="display:none">Kp8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④?”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⑤。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⑥無譽無訾(zǐ),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⑦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⑧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⑨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⑩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注釋】
?、俜蜃?,指莊子。
?、谪Q子:童仆。雁:鵝。烹:同“享”,款待。古時,“享”“亨”“烹”三字相同,時?;煊?。
?、壅垼簡柕囊馑肌?span style="display:none">Kp8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芎翁帲喝绾巫蕴?。
?、菸疵夂趵郏翰荒苊庥谑軤坷邸?span style="display:none">Kp8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奕舴颍褐劣?。乘道德:順應自然。乘,因循。浮游:茫然無心地漫游。
?、喏ぃ赫u謗。專為:不主于一端。
?、嗪?,中和,與外物相和諧。量:度量。
?、嵛镂铮褐髟兹f物。前一個“物”用作動詞。不物于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
⑩人倫之傳:人世倫理之習俗。成則毀:有成就有毀,成必轉為毀。廉:剛正、有棱角。志:記述。
【譯文】
莊子行走于山中,看到一棵很大的樹,它的枝葉長得相當茂盛,而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砍伐。問他為什么不砍伐,他說:“因為它沒有什么用處?!鼻f子說:“這棵大樹正是因為不是良木的材質才得以盡享上天賦予的壽命?!?span style="display:none">Kp8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莊子走出山區,留宿在老朋友家。老朋友見到莊子很高興,就讓童仆殺一只鵝來款待他。童仆問:“兩只鵝,有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請問殺哪一只呢?”主人說:“殺那只不會叫的。”
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天在山中見到的那棵大樹因為材質不好而能夠盡享天年;現在主人家的鵝卻因為不會叫而被殺。先生將要處于哪種情境呢?”
莊子笑著說:“我將處于有材與無材之間。不過處于有材與無材之間好像很妥當,其實不然,這樣最終不能免于拖累。如果能夠順其自然而游于虛無之境,就不是這樣了。那時既沒有贊譽也沒有詆毀,時隱時現如同龍蛇一樣,隨時變化,而不偏執于某一方面。上上下下隨意飛騰與潛伏,以順應自然為法則,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萬物產生之前的渾沌之境。主宰萬物又不被外物所役使,哪里還會被外物所累呢!這是神農與黃帝的處世法則。如果是萬物的情況和人類的習俗就不是這樣了,有會合就有分離,有成功就有毀壞,銳利的就會受到挫折,尊貴的就會受到非議,有作為的人就會受到虧損,賢能的人就會受到謀算,無能的人就會受到欺侮。誰又能夠知道福禍榮辱必然到來的緣由呢!可悲啊!弟子們,你們要記住,要想免于物累,只有進入清靜無為的大道之境?!?span style="display:none">Kp8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智慧全解】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莊子認為事物有用還是無用,是由人的偏見導致的,不成材的樹得以終其天年,不成材的鵝卻成為人的盤中餐??梢娛挛锉旧聿]有多大區別,只是人的看法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碰上的時機不同,其結局也就有了差別。
人也是一樣,有些人看上去其貌不揚,沒有一點顯著之處,其實只是才能沒有被發掘罷了?!疤焐也谋赜杏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不管別人怎樣看你,你都要相信自己,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才能。
道理人人都懂,可是能夠做到的卻很少,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評價。人們總是一邊評價著他人,一邊聽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很多人都受著他人看法的影響??吹竭@里,人們或許會想到一個心理學詞語――“標簽效應”,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被貼上標簽后,他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按照這個標簽的意思去行事。如果他接收到的評價是積極的,他往往做起事情來更加認真,以使這種評價繼續下去。如果他接收到的評價是負面的,時間一長,他便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每個人做事之前都會對自己能否完成有一個自我判斷,這是人之常情。當人們確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時,他的行動就會積極,信心滿滿。當他覺得自己完不成某項任務時,不管是內心還是行動都會受到負面的影響,因為人都有回避那些無法完成的任務的本能。
生活中人人都會受到他人的評價的影響,這是難以避免的。但是我的生活我做主,我們無法做萬物的主宰,但完全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宰,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內心,減少他人意見對自己的影響,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們都要堅持自己的選擇,走自己的路,讓他人說去吧!
【閱讀延伸】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體壇“飛人”邁克爾?約翰遜對于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有過這樣的感慨:“有夢想很重要,永遠要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邁克爾一向不在意別人的評論。世人大概永遠不會忘記他的跑姿,太特別了――挺胸、撅臀、梗著脖子。在《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出現之前,人們給他取的綽號是“鴨子”,其后,他才被喚作“阿甘”。無數人對他的跑姿發難,他既不惱怒,也不改正。他說:“我的跑姿和身材有關,是自然形成的。許多人都批評過這種姿勢,說技術是多么不合理,但我始終堅持。”
這怪異的跑姿使邁克爾奪得了5枚奧運會金牌及9枚世界田徑錦標賽金牌。具有傳奇色彩的是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國際田聯和國際奧委會破天荒地專門為他修改了田徑賽程,把400米和1200米半決賽之間的休息時間從50分鐘改為4個小時。這個“善意的體諒”最終讓邁克爾在那4個小時間,一舉包攬200米和400米兩項金牌。
2000年悉尼奧運會,邁克爾拿下400米和4×400米冠軍(最后一棒)后,宣布退役。那年他33歲,人們朝著他的背影說:“他留給我們的,是幾個屬于21世紀的紀錄?!?span style="display:none">Kp8萬博士范文網-您身邊的范文參考網站Vanbs.com
如今已經投身體育教育的邁克爾給孩子們的建議是:“永遠要相信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一如當年他面對別人向他的跑姿發難時的平靜。
讓所有人都認可你,說你的好話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別人說你有用,你就有用;別人說你沒用,你就沒用,只會誤了你的前程。我們只要按照自己的原則,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去做事,那樣就會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二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