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豳《春暮》全詩翻譯賞析
曹豳《春暮》全詩翻譯賞析
春暮
曹豳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注釋
綠陰:綠樹濃蔭。
冉冉:慢慢地,或柔軟下垂。
天涯:天邊。此指廣闊大地。
池塘:原作“池邊”,據《宋詩紀事》改。
獨聽蛙:只聽見蛙鳴聲。
參考譯文
沒人去注意那門外紛紛飄落的紅花,樹木的枝條低垂,濃郁的綠陰,直鋪向海角天涯。樹上的黃鶯兒啼聲漸漸停下,春草芊芊,我獨自站立在池塘邊,聽著青蛙不停地叫著,一片喧嘩。[2]
賞析
《春暮》是宋代詩人曹豳(bīn)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暮春景物的詩,描寫花、鳥、葉,襯托出“暮”字,點明題意。明媚的春天已經悄然消失了,花兒落了,大地上已萬木蔥蘢;鶯歌歇了,青草池塘處處有蛙聲。一番感嘆,抒發了詩人的惜春之情。兩兩相對,把暮春時節的那種繁盛和熱鬧的景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這首絕句寫的是暮春三月的景象。繁花凋謝,樹陰綠濃,鶯啼聲漸漸消歇,春草池塘的蛙聲開始熱鬧起來。詩人選擇的幾個物象,花落、綠陰、鶯老、蛙鳴,無一不是暮春典型景況,通過這些,組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熱鬧非凡的暮春全景。
大凡寫暮春的詩詞,總是由惜春而充滿著愁怨,尤其是對落花,沒有不帶有傷感的,如杜甫詩“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更愁人”《曲江》就是如此。黃鶯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鳥,它到了春暮,叫聲便遂漸稀少,詩人往往借鶯啼停息前的鳴聲,感嘆春天的逝去。如王安國《清平樂》云:“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秦觀《八六子》詞,則將飛花、黃鸝(即黃鶯)合成一片凄涼世界,表示對春天逝去的黯然銷魂,詞有句云:“那堪千片飛花弄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