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小重山》原文及翻譯賞析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譯文]我想將滿腔心事都寄于琴聲,無奈知音太少,琴弦又斷,更有誰來傾聽?
[出自]岳飛《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注釋:
(1)寒蛩:深秋的蟋蟀,蛩音窮。
(2)千里夢:指夢回中原。
(3)舊山:故鄉。
(4)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滿焦急的渴盼與等待。
(5)歸程:喻指收復失地
(6)心事:抗金的主張。
(7)三更(geng)
(8)應該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翻譯:
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斷地鳴唱,忽然驚醒我千里廝殺的夢。已經三更了,獨自一人起來繞著臺階行走,人聲寂寂,簾外面的月亮朦朧微明。
為了追求光復故土,頭發已經白了,故土的松竹也應等待得蒼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卻仍然遙遙無期。想要將心事寄托在瑤琴上,但是知音難覓,即使琴弦彈斷了又有誰聽呢?
賞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作者岳飛,這首《小重山》詞,用藝術手法表達了他抗金報國的壯志雄懷。岳飛抗金的偉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迫害,而同時其他的人,如大臣張浚,諸將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臺,故岳飛有知音難遇之嘆。《小重山》詞抒寫了這種感慨。
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詞,壯志不已,是膾灸人口的愛國佳作。這首《小重山》詞,改用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志雄懷。岳飛抗金的偉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迫害,而同時其他的將領如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臺,故岳飛有知音難遇之嘆。《小重山》詞抒寫了這種感慨。此詞上半闋寫出憂深思遠之情,與阮籍《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意境相似。下半闋“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極,但實際上正是壯志難酬的孤憤。“欲將”三句,用比興手法點出“知音”難遇的凄涼的情懷,甚為悲傷憂郁。
近來,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我認為,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他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馀味無窮。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郁蘊藉的藝術手法,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我所撰《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