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渡江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翻譯及賞析1:
秋風江口聽鳴榔,遠客歸心正渺茫。
萬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
煙中樹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繞建康。
直過真州更東下,夜深燈影宿維揚。
注釋
①李東陽: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禮部左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后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這首詩是詩人主持應天鄉試時所作。在鄉試放榜后,詩人從南京渡江經揚州北上,恰逢重陽,佳節思親,因賦此詩。
②鳴榔:捕魚時敲打船舷所發出的聲響。
③瓜步:鎮名,東臨長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維揚,分別是今南京、儀征和揚州。秋風送爽,江口聽榔;離鄉遠客,歸心浩蕩。
譯文
萬古天地,江水流淌;百年滄桑,幾多重陽。
樹色如煙,輕浮瓜步;城上山形,環繞建康。
舟行如飛,直下真州;夜深燈火,便宿維揚。
九日渡江賞析
(1)首聯交代渡江的時令、景色和心境;頷聯以萬里長江之永恒反襯百年人生之短暫,寓情于景。
(2)頸聯、尾聯連用四個地名,流轉自如。比較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詩句,比較兩者所抒發的感情的異同。
同:都抒發了歸鄉的喜悅之情。
異:杜甫之喜既是個人之喜也是家國之喜,且長期離鄉背井,故思歸急切;李東陽之喜純是個人之喜,且只是小別妻孥,故思歸舒緩。
原文翻譯及賞析2:
夜渡江
唐代姚崇
夜渚帶浮煙,蒼茫晦遠天。
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
聽笛遙尋岸,聞香暗識蓮。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懸。
譯文
江中小洲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天空也呈現一片蒼茫晦暗之色。
船只輕小人不覺其動,看到船邊纜繩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纖而行。
聽見笛聲從對岸傳來知道離岸不遠了,又聞到荷花香味知道岸邊長滿了荷花。
夜色雖然晦暗卻可看見隱約的帆影,在黑暗中好像懸掛在空中猶如渡客提心吊膽一般。
注釋
此詩一作姚崇詩。
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晦:光線不明,昏暗。
恐:一作“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夏夜渡江圖,藝術構思頗為獨特。詩先交待了畫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天空也呈現一片蒼茫晦暗之色。這里由“浮煙”“蒼茫”“晦”等詞的渲染,表現出江上夜色的獨特之處,視線既不明晰,也不是漆黑一片,以下的描寫都是由這種獨特的情境所生發。因為天色昏暗,遠處景物不辨,失去了參照物,所以船行而人不覺其行,只是看見船邊纜繩被拉得筆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纖而行,可見江水其實甚為湍急。突然聽見悠揚的笛聲從對岸傳來,所以知道離岸不遠了,同時又嗅見荷花的香味,所以知道岸邊長滿了荷花,通過聽覺和嗅覺感受渡江的距離,實際上又暗含了牧童夜歸與荷塘夜色的景境。夜色雖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卻可看見隱約的帆影,而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點點懸掛在空中,猶如渡客提心吊膽一般。這樣一來,在洲渚浮煙、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點點、牧童夜歸、荷塘飄香的景色,又表達出夜間渡江的獨特心境,可謂情景交融,構思別致。
原文翻譯及賞析3:
渡江云?晴嵐低楚甸
晴嵐低楚甸,暖回雁翼,陣勢起平沙。驟驚春在眼,借問何時,委曲到山家。涂香暈色,盛粉飾、爭作妍華。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鴉。
堪嗟。清江東注,畫舸西流,指長安日下。愁宴闌、風翻旗尾,潮濺烏紗。今宵正對初弦月,傍水驛、深艤蒹葭。沉恨處,時時自剔燈花。
翻譯
晴日山中的薄霧低低地鋪滿南方的曠野,春的氣息最早從雁鴻翅下透露,它們結成陣勢從沙灘上騰空而去。驟然驚知春天已經來到眼前,詢問什么時候,能逐漸地進入深山?鮮花碧草,舒卷開合,天公以最大的粉飾力裝點著爭艷斗華的春天。那千絲萬縷的田頭道旁的楊柳,嫩條漸抽漸長便可藏遮棲鴉。
可嘆!沿著東流注入長江的清江水西去,裝飾華美的游船向著京城──汴京進發。是酒宴已殘,興盡人散?還是愁那江風陣陣總是無休止地拍打翻卷著船頭的旗尾,夕潮也洶涌而起濺濕了頭上的烏紗?夜晚懸在江空上一彎弦月,乘坐的般只也慢慢巾近港灣驛站、泊入蘆葦深處。沉怨無法排遣,面對著閃爍的銀燈,一次次地把燈花剔下。
注釋
晴嵐:晴日山中的霧氣。
暖回:隱喻政治形勢的突然轉變。
雁翼:雁的兩翅。
借問何時:詢問什么時候。
委曲:曲折延伸。
妍華:指美艷,華麗。
陌頭:路上;路旁。
堪嗟:感嘆詞。
清江:夷水,既可指清澈的江水,又可特指湖北省境內流入長江的一段江水。
畫舸:裝飾華美的游船。
旗尾:象征著黨派和官祿。
烏紗:指烏紗帽,以烏紗抽扎帽邊制成,始于東晉宮官著烏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