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天凈沙秋思的賞析
《天凈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之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游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凄涼之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之情調,下面是古詩天凈沙秋思之賞析,請參考!
天凈沙⑴?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⑵,小橋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風瘦馬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⑸。
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晚年隱退。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任風子》《陳摶高臥》《青衫淚》以及同別人合寫的《黃粱夢》七種,另《誤入桃源》僅存一曲。一說南戲《牧羊記》也是他所作。劇作文詞豪放有力,內容顯示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但也帶有逃避現實、向往仙道的思想傾向。其散曲成就尤為世所稱,有輯本《東籬樂府》,存小令百余首,套數二十三套。
詞句注釋
⑴天凈沙:曲牌名,屬越調。又名“塞上秋”。
⑵枯藤:枯萎之枝蔓。昏鴉:黃昏時之烏鴉。昏:傍晚。
⑶人家:農家。此句寫出詩人對溫馨之家庭之渴望。
⑷古道:古老荒涼之道路。西風:寒冷、蕭瑟之秋風。瘦馬:瘦骨如柴之馬。
⑸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之人,此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之旅人。天涯:遠離家鄉之地方。
白話譯文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之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之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之瘦馬馱著游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之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創作背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另有學者認為這首散曲不是馬致遠的作品,而是無名氏之作。
整體賞析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之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之心境。這首被贊為秋思之祖之成功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中國古典詩歌之藝術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之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之意境。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之創造。意境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中之一個重要范疇,它之本質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與景能否妙合,成為能否構成意境之關鍵。清王夫之《姜齋詩話》曰:“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云:“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之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凄涼悲苦之情調。而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之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之觸發物。曲上之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一種動人之藝術境界。
二、使用眾多密集之意象來表達作者之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之詩情。
意象是指出現在詩歌之中之用以傳達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之藝術形象。中國古典詩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復密集之特色。中國古代不少詩人常常在詩中緊密地排列眾多之意象來表情達意。馬致遠此曲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色。短短之二十八字中排列著十種意象,這些意象既是斷腸人生活之真實環境,又是他內心沉重之憂傷悲涼之載體。如果沒有這些意象,這首曲也就不復存在。
與意象之繁復性并存之是意象表意之單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之意象之地位比較均衡,并無刻意突出之個體,其情感指向趨于一致,即眾多之意象往往共同傳達著作者之同一情感基調。此曲亦如此。作者為表達自己惆悵感傷之情懷,選用眾多之物象入詩。而這些物象能夠傳達作者之內心情感,情與景之結合,便使作品中意象之情感指向呈現一致性、單一性。眾多之意象被作者之同一情感之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幅完整之圖畫。
意象之繁復性與單一性之結合,是造成中國古典詩歌意蘊深厚、境界和諧、詩味濃重之重要原因。
古典詩歌中意象之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亂,層次分明之特點,這種有序性之產生得力于作者以時間、空間之正常順序來安排意象之習慣。
有人稱馬致遠之這首《天凈沙?秋思》為“并列式意象組合”,其實并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之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之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之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之排列,中間略有變化。由于中間插入“西風”寫觸感,變換描寫角度,因而增加意象之跳躍感,但這種跳躍仍是局部之,不超出秋景之范圍。最后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之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造成一時多空之場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遠目光之產物,因此作品在整體上也表現出由近及遠之空間排列順序。從老樹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陽,作者之視野層層擴大,步步拓開。這也是意象有序性之表現之一。
三、善于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之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遠行圖。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小令中出現之意象并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壺中天?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