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賞析及原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聲聲慢賞析及原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背景簡介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詞人。她出生在山東濟南的一個官宦家庭。父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篤于經學,負盛名。母王氏,亦知書善文。李清照自幼受家庭優越教育,工書,能聞,兼通音律,少年便有詩名。丈夫趙明誠是當朝宰相趙挺之侄子。夫妻常以詩詞相唱和,并拾掇、收藏金石書畫。南渡前一直著優裕的生活。
靖康之變,舉家南遷。途中,金石書畫毀失殆盡。第二年,趙明成因驚嚇悲傷過度而病逝。從此,她就孤身一人流落在杭州、紹興、金華一帶。晚景孤苦無一,我不知道賞析。生活窘迫,處境相當凄慘。比擬往昔優裕幸運,常有人生滄桑、恍若天上人間之嘆。
李清照詩文俱佳,尤以詞擅名,詞風以南渡為界,變化很大。前期詞多寫閨情相思和天然風景,內容較為偏狹,風格清爽俊逸。后期詞多寫國破家亡后的亂離生活,內容大大拓寬,風格蒼涼沉郁。其詞令、慢皆工,擅長白描,情致委婉,擅于化用口語,注重煉句立意,自成一格,被稱為“易安體”。
這首《聲聲慢》是她后期詞的代表作。
內容述評
這是一首長調慢詞。全次上下篇共八個層次,以“愁“字貫穿始終,極盡哀婉凄絕之情的傾吐。
“尋尋覓覓,冷沉寂清,凄凄慘慘戚戚。”開篇以十四個疊喝起,千古奇句。“尋尋覓覓”寫行為,“冷沉寂清”寫環境,“凄凄慘慘戚戚”,寫心情。行為、環境、心情三者橫向循環,縱向延長,統領全詞整體建構。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抓住深秋氣候忽冷忽熱、反常多變的特點,突出心情的煩悶難熬。是氣候多變引發了心情煩躁,也是獨處煩悶的心情更遲鈍于氣候的反常。煩悶難熬必然坐立不安,于是發動了后文中喝酒、望雁、看花等一系列尋求解脫的行為。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前句寫喝酒,是借酒消愁。“三杯兩盞”是不定數,證據他意不在酒,只是由于煩悶難熬,看看聲聲慢 尋尋覓覓。才下認識的以酒削愁。“淡酒”是非真實感覺,意在反襯心坎愁情的深重難解。后句寫屋外秋風呼嘯,渲染秋愁。“怎敵他”三字,將喝酒與秋風巧妙綰聯,通過酒力敵不過風力,強調借酒消愁愁難消,秋風襲人更增添了濃濃的新愁。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以大雁的候鳥特征和“信使”身份,引發聯翩情思。聞名譽雁,是詞人意在轉移視聽,尋求精神寄托。雁從南方來,勾起她對故國、故鄉、親人及往昔樂事的追懷,而追懷又與眼下的孤凄處境構成強烈反差,于是國破家亡之痛涌上心頭。”舊時相識”是在傷心中生發的錯覺,這錯覺又引發了她對夫妻兩地傳書、詩詞贈答美好生活的回想,并勾起她對丈夫新喪的無限痛楚。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是以殘菊自喻。寫滿地黃花堆積、殘敗憔悴、無人心愛、就是寫自己的凄慘遭遇、人老珠黃、孤單無依。”如今”二字暗含著對往昔的比擬,感嘆自己身世的滄桑巨變。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的黑!”空房獨守以夠凄苦,而望雁、看花所引發的國破家亡、身世變化之痛,又塞滿她的胸膛,于是,忍不住收回”怎莫能壓到天黑”的呼告告。這是心坎愁情滿盈的必然外溢。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是用嘀嗒嘀嗒的雨聲來刺激詞人的聽覺。雨點聲聲,不是落在桐葉上、石階上,而是敲擊詞人已經破碎的心上。”到黃昏”暗示著漫冗長夜、乃至整個凄苦晚年得令人畏懼,于是又一聲絕望的呼告接踵而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一切苦情都涌上心頭,一切尋求解脫的致力都宣告失敗后的一聲撕肝裂膽的哀叫。痛苦、絕望到了極點,是無法訴說的,故而以不了了之,將無限悲情留在讀者的腦海里蕩漾。總體說來,聲聲慢是通過一系列深秋景物的反復渲染,層層疊加地表現出李清照晚年孤苦無依的處境和凄凄慘慘的心情。但必須看到,這凄凄慘慘的心情,絕不但僅是即時即景的感受,也不但僅是晚年的寫照,而是將國破家亡、身世變化等一生的遭遇和痛苦都濃縮在一時間的感悟傷懷之中。聽說聲聲慢?尋尋覓覓。意境是廣闊的,痛楚是深微的,情致是動人的。同時,也不能以為這首詞所表達的僅僅是一己私情。靖康之變以前今后,李清照生活在兩個反差極大的世界里,心靈的深度創傷是難以治愈的,所以她晚年的詞作總免不了傷離感亂、哀婉凄絕的情調。應當說,她的悲劇也從一個正面體現了時代的悲劇,她不斷地言愁唱恨,也是對亂世的控訴。
一、象外之象:意境空間主要發生在象外
詩詞主要是通過意象來表情達意,意象化的程度體現著詩詞審美程度的坎坷。聲聲慢抓住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等一系列典型的深秋景物來書寫愁情,意象聯翩而情致充盈。但意象化的程度,主要不是看詩詞中描述了幾何景物、而是看這些景物中究竟包含了幾何東西,或者說看它們究竟能生收回幾何東西。說得更清晰一些,就是要看這些景物中究竟有幾何象外之象,有幾何言外之意。這是詩詞審美特征的湊集體現。古人特別崇尚”象外多象”,”言外無窮”,”在有限中見出無限”,就是這個道理。
在這方面,《聲聲慢》是相當出色的。
先以“過雁”這個意象為例。“雁過也,正傷心”,為什么?首先是由于大雁是候鳥,北雁南飛,宣告了秋天的到來,于是一派萬木凋零的殘秋景象和一縷悲涼的秋愁襲上心頭。但這不是傷心的主要原因。大雁從哪里來?南方。這“南方”二字一跳進去,詞人的心思就飛向了南方的故國、家園。這是心之所向,情之所至。然而故國已淪陷,家園已敗毀,于是她的腦海里就會映現出一片故國度園的傷殘景象,乃至舉家南逃的慘狀。同時,那往昔家園的亭臺樓閣、賞心樂事也會在腦屏幕上不斷閃現,使她陷入一陣陣美好的回憶之中。然而當她的思緒再回到面前目今來時,那孤身流落、晚境悲涼的現實,卻使她更加感到凄凄慘慘了。“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這又是奈何回事呢?原來是大雁的“信使“身份又引發了詞人一連串更痛切的系念。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感情深篤,往昔常兩地詩詞贈答,傳情寄意。“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就是那時李清照詞中的名句。所謂“舊時相識”,當然只是心神恍惚中的錯覺閃念,但這一閃念卻恰恰刺中了詞人那時最痛楚的神經:勾起了她對丈夫喪狀況的記憶,同時也引發了她對往昔夫妻恩愛生活的追懷;而最比擬眼下空房冷寂、孤苦無依的狀況,那就難免苦上加霜、痛上加痛了。如此看來,在”雁過”這剎時景象背后,至少包含著秋色凋零、故國淪喪、家園敗毀、往昔榮華、夫妻伉儷、丈夫新喪、晚境孤苦等諸多象外志向,說他一以當十,絕非虛言。
再看“黃花”這個意象。“漫地黃花堆積,憔悴損,聲聲慢?尋尋覓覓。如今有誰堪摘!”這無疑是看殘菊,想人事,雙層空間,同構隱喻。這被西風摧殘的枝頹葉敗、堆積滿地的景象,怎能不令人聯想到詞人國破家亡、飄泊江南的坎坷遭遇和痛苦處境呢?那滿地的敗葉落英,被風吹來卷去,憔悴破損,不堪入目,怎能不令人聯想到飽經滄桑的詞人那青春已過、人老珠黃的影象和那顆已破碎得無法彌合的心呢?盛開的美菊,讓人美觀娛心,女人天生就應但招人心愛,何況是才華風流的女詞人;然而如今卻是親人亡故,朋友星散,伶丁一人熬空房,哪里還會有半點人情樂事光顧呢?“如今有誰堪摘”這一感嘆中,包含著幾何獨處,幾何苦悶,幾何悲涼!不但如此,當詞人寫下“如今”二字時,就不能不含有“追昔”的情思。面對黃花的憔悴,認識到自己的人老珠黃,怎能不想到往昔年老貌美、楚楚動人的青春光彩?詰問黃花“有誰堪摘”,喟嘆晚境孤苦無依,又怎能不想到往昔朋友滿座、詩酒禮贊的富貴榮華?“傷今”必然導致“追昔”,而“追昔”又回過頭來激化了“傷今”。可以說,這黃花的盛衰,也就是詞人一生巨變的寫照,黃花意象的比興意義,就在于它觸發了詞人對自己一生滄桑命運、身世變化的痛切反芻。
從以上兩例的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詩詞中所間接描述的景物,不如說是詩詞主要是開啟情思。情思是一種張力極大的心理具體形式,它不受時間的限制,可以天馬行空,自由馳騁。對于聲聲慢 尋尋覓覓。只有在情思涌動中聯想、滋生的象外之象和意外之意,此時詩詞意境的真正時空天地。你看,《聲聲慢》所間接抒寫的,只是詞人在某一秋天黃昏的所見所聞,但就其情思中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來看,卻幾乎涵容了詞人一生的遭際和感受:由急風、細雨、過雁、黃花所引發的天然景象,是一個滿目凋零、感傷難盡的秋色秋意;由北雁南飛和“舊時相識”所引發的社會景象,是十多年來國破家亡的遭遇和親朋離散的孤苦;由黃花的盛衰所引發的人生景象,則是幾十年來反差極大的個人身世變化和無限哀思;有梧桐細雨所引發的長夜難熬景象,則預示著詞人整個晚年的凄苦和絕望。這每一方面得象外天地都深廣的難以限量,何況將他們分析起來才是《聲聲慢》的意境所在呢!好的詩詞,其意境空間應當主要生發在象外,這是一條重要的審美規則。
二、內在結構:越尋求解脫心態越不平衡
詩詞是由意象組合而成的,其內在形態是一系列景物認識的轉換,其內在結構則是一條情惑流,或者說是一條心理活動流。好的詩詞,其內在的物象的轉換應當是內在心理活動的必然結果;而反過來,內在物象的轉換又有用的推進者內在情感的活動。在這方面,《聲聲慢》也顯示出過人的匠心。
總體說來,《聲聲慢》的抒情心理,是一個由失落心態引發不斷尋求解脫的行為,而又由尋求解脫行為不端導致心態更加失落的經過。開頭“尋尋覓覓”四個字,寫的是行為,但體現卻是一種失落心態。國破家亡、飄泊異鄉、丈夫新喪、孤苦無依,是釀成失落心態的根柢原因;乍暖還寒、氣候反常、獨處空房、苦悶難熬,則是引發失落心態的導前線。當這種失落感無法排解時,就會釀成心態的極度不平衡,而心態不平衡的一種常見表現形式,就是下認識地東望望、西看看、東摸摸、西弄弄。這舉止看來沒有目的,實際上卻目標清晰,那就是尋求解脫,聲聲慢賞析。以恢復心態平衡。這是由心理學依據的。生命運動的一條基本紀律,就是隨時維持自身的生態平衡。當人的情感、心態因某種原因而失衡時,生命本身就會自動地生收回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