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的評價
聲聲慢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聲聲慢,詞牌名,又名“勝勝慢”“人在樓上”“寒松嘆”“鳳求凰”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聲聲慢的評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聲聲慢的評價 1
聲聲慢,詞牌名。清毛先舒《填詞名解》曰:“詞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裊娜,不欲輒盡。”宋蔣捷以此調詠秋聲,均用“聲”字收韻,故名曰“聲聲慢”。雙調,九十七字。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這是詞人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尋尋覓覓,是迭字修辭。“覓覓”與“尋尋”意義相同,是重說修辭格。 迭字“冷冷清清”又摹狀環境。迭字“凄凄慘慘戚戚”是摹狀憂傷悲哀的心境。“冷冷清清 ”是“尋尋覓覓”的結果。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尋尋覓覓”所表現的是一種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環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 周圍“冷冷清清”。于是, 內心的 “凄凄慘慘戚戚”的悲苦意緒便洶涌而來。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乍,突然,驟然。乍暖還寒,剛暖和又寒冷了。指深秋的天氣變化無常,忽暖忽寒。將息,調養休息。是唐宋時方言,為借語修辭。借語,是選擇借用非漢語普通話詞語(漢語方言詞、外來詞、行業語等),引用原詞義或運用雙關語義來顯示語詞意義的修辭手法。“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氣候冷暖不定,難以保養身體,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杯”與“盞”都是酒器作量詞,是避復修辭。淡酒的“淡”是摹味。孤獨寂寞,秋風砭骨,以酒消愁愁更愁,讓酒驅寒心更冷。說“晚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這兩句是上文寫環境與心情的延伸,詞人故意將心情的惡劣隱藏在字里行間,而把環境的難堪 推到表面,以做解釋。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正當傷心時,雁兒飛過,那是去年曾飛來的'舊相識。雁過也,是物侯修辭格,即借用自然現象或生物活動表示季節、節氣或時間的轉換。此利用北雁南飛的習性表示季節。雁每年南來北去,故云相識。當時北方被金人占領,南北不能往來,故見雁過而傷懷。所以說“ 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之情。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在周圍一片沉寂的冷漠中,大雁驀然闖入,使人有“空谷足音”的感受;因是“舊時相識”,又有了 “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傷。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滿地黃花堆積,是摹狀秋景亦是運用物候修辭格。損,憔悴到了極點.。憔悴損,是將黃花擬人化。如今有誰堪摘,是設問。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無論是 “舊時相識”的大雁,還是“滿地黃花”的新知,引起的都是物是人非的感覺,光景今昔不同的愁苦。“南來秋雁”與“滿地黃花”就空間來說,一個在天空,一個在地上;從時間來看,一個是舊識,一個新知,都是引來愁之物像。詞人身心憔悴,無心賞菊。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生,助詞,無義,是鑲字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