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賞析(推薦)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賞析1
念奴嬌①?赤壁懷古②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④。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⑤。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⑥
【注釋】
①又名《百字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縣,蘇軾所游為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
③千堆雪:流花千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小喬為喬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為赤壁之戰十年前事。
⑤笑應我多情早生華發的倒裝。
⑥酹: 以酒灑地,用以敬月。
【品評】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云,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涌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云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 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于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閑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并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于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于原破。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賞析2
念奴嬌?赤壁懷古
朝代:宋代|作者: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一作:強虜)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間;尊通:樽)
譯文/注釋
譯文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游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釋
⑴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
⑵大江:指長江。
⑶淘:沖洗,沖刷。
⑷風流人物:指杰出的歷史名人。
⑸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⑹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遙想:形容想得很遠;回憶。
⑼小喬初嫁了(liǎo):《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其時距赤壁之戰已經十年,此處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儻風流。
⑽雄姿英發(fā):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英發,談吐不凡,見識卓越。
⑾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綸巾,青絲制成的頭巾。
⑿檣櫓(qiánglǔ):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檣櫓”一作“強虜”,又作“檣虜”,又作“狂虜”。《宋集珍本叢刊》之《東坡樂府》,元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