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故事15篇【熱門】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成語吧,成語的語言文字是非常深奧的,含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還苦于找不到好的成語?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的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語的故事1
成語名稱:天經地義
成語拼音:tiān jīng dì yì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指絕對正確。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經:規范;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成語來源: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成語造句:浩然《艷陽天》第95回:“不勞動不得食,這是新社會的章程,也是天經地義的道路。”
天經地義的成語故事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釋義“經”指常規,原則“義”指正理,準則。天經地義比喻正確的,不可改變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后,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于是,周王室發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樂大心等。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游吉請教什么叫“禮”。游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趙鞅對游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著,趙鞅提出各諸候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草,并且幫助他把王室遷回王城。后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復王位,結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天字開頭的成語
天涯海角 天翻地覆 天羅地網 天花亂墜 天真爛漫 天女散花 天衣無縫 天經地義 天下無雙 天之驕子
包含有天字的成語
無敵于天 挾天子以 以天下為 暗無天日 感戴二天 雞犬升天 別有天地 囊血射天 貪天之功 天低吳楚
成語的故事2
子產是春秋時鄭國的大夫,曾當過多年國相,執掌鄭國政權。
公元前542年,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帶去許多禮物。當時,正遇上魯襄公歸西,晉平公借口為魯國國喪致哀,沒有迎接鄭國使者。于是,子產命令隨行的人員把晉國賓館的圍墻拆掉,然后趕進車馬,放置隨行物品。
晉平公知道這一消息后,大吃一驚,派大夫士文伯趕到賓館責問子產為什么這么做。士文伯說:“我國是諸侯的盟主,來朝聘的諸侯很多為了防止盜賊,保障來賓安全,特意修建了這所賓館,筑起厚厚的'圍墻。現在你們把圍墻拆了,怎么保證其他諸侯來賓的安全呢?晉平公想知道你們拆圍墻的目的是什么。”
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是小國,需要向貴國進獻貢品。這一次,我們帶來從本國搜羅來的財物前來朝會,偏偏趕上你們的國君繁忙無比,既見不到他人,也不知道何時允許我們進見。我聽說過去晉文公做盟主的時候,自己住的宮室是矮小的,接待諸侯的賓館卻造得高大壯麗。賓客到達的時候,樣樣事情有人照應,能很快獻上禮品。他和賓客休戚與共,你不懂的,他給予教導,你有困難,他給予幫助。賓客來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樣。可是,現在晉國銅鞋山的宮室有好幾里地,而讓諸侯賓客住的卻是奴隸住的屋子。門口進不去車子,接見又沒有明確的日期,我們也不能而入。倘若不拆掉圍墻,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就是我們做使者的罪過了。如果讓我們交了禮物,我們愿意修好圍墻再回鄭國。”
士文伯回去后,把子產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報告給了晉平公。晉平公感到非常慚愧,便立即吩咐下人傳見子產,并隆重宴請鄭國使者,送了豐厚的回贈,此外,晉平公下令重新建造賓館。
成語的故事3
【成語】 迎刃而解
【發音】 yíng rèn ér jiě
【解釋】 意為把竹子劈開口,下面的一段竹子就迎著刀刃裂開了。比喻主要問題解決了,其它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或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出處】 《晉書?杜預傳》:“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后,皆迎刃而解。”
【示例】 只要這位教士到場,任你事情如何棘手,亦無不~的。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何謂“大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