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我待同義詞
成語:
時不我待
拼音:
shí bù wǒ dài:
釋義:
我待:“待我”的倒裝,等待我。時間不會等待我們。指要抓緊時間。
同義詞:
時不再來,時不我與,不失時機,事不宜遲,歲不我與,日不我與,機不可失
成語出處: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時不我待”。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在家收弟子開壇講學,引起了魯定公的重視。當時魯國政權掌握在季孫、孟孫、叔孫三家手中,以季孫權力最大。當季平子死了以后,其家臣陽虎(亦稱陽貨)囚禁了其子季桓子,專了季氏的政,這也就相當于專了魯國的政。陽虎為了加強治理能力,便想拉攏孔子出來做官,以壯大自己的聲勢。
據說,有一天,陽虎專程去看望孔子,孔子聞知后即借故不見他。陽虎就想了一個讓孔子見他的辦法,他再次去看望孔子的時候,給孔子留下了一只烤乳豬,因為他知道孔子是最講究“禮尚往來”的。果然,孔子見了禮物后,不得不去拜謝回訪,但孔子也很聰明,他找了一個陽虎不在家的時間。不過,讓孔子沒想到的是,在路上,兩人還是相遇了,陽虎對孔子說:“先生,借一步說話!我有幾句話要對你說。身懷治國之道,卻藏身不做官,聽任國家迷亂,這種行為稱得上‘仁’嗎?”孔子說:“稱不上。”陽虎又說:“喜好參與政事,卻多次放過從政的機遇,這樣能算‘智’嗎?”孔子說:“算不上。”陽虎接著說:“時光飛逝,歲月不會停下等人,你要抓住時機啊!”孔子說:“明白了,我會盡快踏上仕途的。”
成語寓意:
人生很漫長,漫長到人們看不到它的盡頭。人生又很短暫,短暫到眨眼間人們就失去了青春年華。時間會在不知不覺間過去,所以,人生總有很多事在不經意間成為永久的遺憾。雖然無法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是卻可以善用時間來提高生命的密度,這樣,才能提高人生的質量,擴充有限的生命內涵。善用時間,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實際上,就是為人生增加更多的機會。時光飛逝,時不我待,人們應該把握時機,珍惜當下,切莫虛度時光蹉跎歲月。
造句:
1、真是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時不我與,轉眼間又過了一年。
2、時不我與,我們應該珍惜青春年華,刻苦學習。
3、我以我命,逆天改命;時不我與,輪轉時空!
4、無意間進了一家保安公司,青淋本以斬段情緣,但是時不我與,一切總是出人難料。
5、并道亞生知,時不我與,或才登于下士,或餒棄于溝壑,惜矣。
6、其實劇情早在我腦子里就成型了,奈何啊,奈何,時不我與。
7、言與不言在我,用與不用在時,若國道方屯,時不我與,以忠獲罪,以信見疑,貝錦成章,青蠅變色,良田敗于邪徑,黃金鑠于從口,窮達運也,其如命何!
8、逢此變劫,真不知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