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分教案(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分教案1
【教材分析】
農歷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2016年11月,“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表明自然節律仍是現代人應當遵循的,是一種對生活的合理規劃,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九月下旬正值“秋分”節氣,也是中國農民豐收節,故研究主題訂為《人間最美是秋分》。通過小組討論探秘主題、制定探秘計劃、多元探秘途徑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實現探秘過程,從中獲取直接實踐經驗,養成綜合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第二課時主要在討論選題、制定計劃、合作探秘的基礎之上進行小組展示交流和思維活動,旨在進一步提升學生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
【學情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是主體。六年級學生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敢于大膽的探索,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于信息資料有一定的收集、整理能力,勇于實踐。加上學校從2018年起就開始探索“互聯網+創新素養教育”系列之二十四節氣學科融合課程,全校曾開展過豐富多彩的清明、小滿節氣,曾為他們打開自然之窗、科學之窗、人文之窗等,學生對“秋分”積極性很高,對節氣探究和展示充滿期待。所以本次活動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和實踐,“引導”和“喚醒”學生的創造力量,同時樹立學生文化自信,激發愛國之志,厚植家國情懷!
【教學目標】
創新人格:
1.利用學生對秋分節氣的好奇心,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方式,積極主動地對秋分的由來,習俗,以及對農事,生活的關系等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培養學生良好的智力品質和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小組競爭意識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創新思維:
1.結合秋分節氣觀察身邊的物候變化,關注日歷,探索自然變化,初步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飛花令、詩詞碰上節氣等活動,展開頭腦風暴,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通過自評,小組互評,使學生的自我意識、評價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
創新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采訪等渠道查找、了解秋分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2.發揮個人特長,鼓勵學生通過繪畫、書法、自然筆記、寫研究報告等展示形式,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同感。
3.通過小組成果展示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和同伴溝通合作的能力。
4.通過指導學生訪問醫生、氣象員等,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制定研究計劃,合理安排,分工明確,學會調查、探究方法和收集、運用、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學會合作和社會交往能力。
2.指導學生合理制定研究計劃,如何多種形式展示活動成果,有效互動評價,學會質疑,善于思考,激發潛能。
【教學方式】
合作、探究、體驗式學習,情景、互動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語言引導法以及多媒體教學。
【教學特色】
1.合理運用傳統和現代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2.創新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與科學態度。
3.充分發揮校內外資源,培養學生價值觀、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新物化能力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互動平板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活動成果匯報與延伸
一、導入揭題(1分鐘)
春有千株櫻花織就粉紅,夏有綠樹成蔭郁郁蔥蔥,秋有浪漫銀杏鋪滿金黃,冬有皚皚白雪素裹銀裝。春夏秋冬,歲月更替,光陰在節氣間輪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萬物在節氣間作息。9月22日我們一起迎來了節氣――秋分 。(指板書:秋分)
【設計意圖:教師用凝練、詩意的語言帶學生走進節氣,激起學生對節氣的的求知欲望。開啟一個節氣的愉快學習旅程。】
二、回顧過程(1分05秒――2分24秒)
為了感受這個節氣獨特的魅力,我們進行了考察探究,同時前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下面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整個活動的過程。
1.播放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活動方案、實地考察研究、交流小組展示方案等活動照片。請提供照片的組長用簡單的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照片內容。
2.小結:同學們按自己的興趣分小組,討論確定了小組探究主題,設計了活動考察方案,經過這段時間的.探究實踐,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獲。這節課我們就在同學們面前展示一下,也看看別的小組都有哪些發現。(板書:活動成果匯報與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前期活動經過,加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從而讓學生擁有成就感,樹立自信心。】
三、小組展示、分享交流
1.展示交流的要求
師:在匯報小組探究成果之前,老師有要求,展示組同學上臺匯報時聲音響亮,穩重大方,傾聽組同學認真傾聽,并做出合理的評價。
2.學生展示小組探究成果
(1)聊豐收,說解秋分(2分38秒――13分34秒)
A. 小組同學通過到圖書館、網絡查找等方式收集到秋分的由來和含義。組員先從“秋”字說文解字到具體剖析“秋分”的真正含義,再用短視頻的動畫形式講述了秋分的含義。(學生展示研究報告)
B.二十四節氣除了反映季節變化,最主要的就是指導農事活動。有兩位成員利用節假日回了農村,不僅實地考察了農民秋收情況,還通過學習強國和采訪大人,收集到很多寧夏的農事情況。我們有請他們為大家展示一下。
C.傾聽小組學生評價與質疑。
D.教師針對小組展示交流給予補充和小結。(寫好研究報告時注意事項)
E.教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找關于節氣諺語資料。
(2)探習俗,體驗秋分(13分39秒――19分58秒)
A.由小組兩名同學通過相聲《秋分祭月》來介紹傳統習俗和中秋節的關系以及如何祭拜的。
B.學生展示自己在家學習制作秋分美食的視頻。(涼拌秋菜、吃湯圓和粘雀子嘴的說法)
C.學生展示自己放風箏、豎雞蛋的圖片并做解說。
D.秋牛圖現場比賽。
小組同學帶來了許多張秋牛圖,要求每個組合作把24節氣的思維導圖畫在圖上。學生平板現場拍照上傳,請老師做評委評比出的最美秋牛圖。
E.傾聽小組學生評價與提問。
F.老師準備挑戰游戲:秋分習俗PK賽,讓學生了解到秋分都有哪些些習俗,與其他節氣都有什么不同習俗。
G.老師針對習俗做總結。
(3)品詩詞,邂逅秋分(22分09秒――30分22秒)
A.小組同學通過攝影、繪畫、書法,并配上悠揚的古樂來展示他們所收集到秋分節氣有關的古詩詞。
B.古詩宿建德江、秋詞解說
C.拍照和自然筆記展示,組長總結。
D.傾聽小組學生評價與提問。
E、老師準備課堂小游戲:飛花令和詩詞碰上節氣。(平板互動,全班作答)補充小結:跟著節氣積累古詩詞是一個非常好的積累方法。
(4)觀氣候,養生一秋(30分35秒――35分50秒)
A.小組成員通過采訪氣象局的專業工作人員收集到秋分時節全國的氣候變化。現場播報。
B.展示制作氣象日歷和折現統計圖,分析寧夏氣候早晚溫差很大,提醒同學們及時添加衣服,預防感冒。
C.現場采訪同學知道哪些養生知識?播放采訪中醫大夫視頻:
D.展示制作的養生秘笈,從運動、飲食和睡眠三方面。
E.傾聽小組學生評價與質疑。
F.教師針對小組展示交流給予現場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不同形式的展示,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膽量,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長了見識。同時結合畫思維導圖,飛花令和詩詞碰上節氣等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自評,小組互評,使學生的自我意識、評價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
四、小組討論打分,評選各具特色小組。(35分52秒――39分26秒)
1.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我們每個組都以不同形式展示了對秋分節氣的探究,感覺收獲滿滿。現在我們進入最后的打分評價環節,根據評價標準評選出最佳展示組、最團結組、最有創意組、信息最強組、最默契組、最有潛力組。
2.教師頒發獎狀并小結:
每一次的探究都是一種歷練,在歷練中我們學會了搜集信息,整理資料、學會了團結協作,鍛煉了自己的膽量,激發了大家的創新思維……同學們,你們是好樣的,老師為你們點贊!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多元評價,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和同伴溝通合作的能力。】
五、暢談收獲,總結拓展(1分鐘)
1.通過今天的展示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悟?
2.實踐是探究的法寶。在這次活動,正是這些有價值的信息,才讓我們對秋分節氣有了更深的了解。“秋分”已逝“寒露”已至,希望大家繼續跟著節氣去探究,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
【設計意圖:最后引出下一個節氣,是讓學生繼續探究的腳步,培養學生對每個節氣的興趣,達到學以致用。】
秋分教案2
一、活動目標
了解秋分的含義和特點。
研究秋分的傳統俗和節日活動。
培養孩子們對秋分的興趣和參與度。
二、活動準備
準備一篇簡短的秋分介紹材料。
打印或準備相關圖片和圖表。
準備相關手工材料和游戲道具。
三、活動內容
1、活動引導
顯示圖片或圖表,引導孩子們了解秋分是秋天的一個重要節氣。
解釋秋分的含義,如日夜平分、秋天開始、溫度逐漸降低等。
提問孩子們對秋分的感受和了解程度。
2、傳統俗
介紹秋分的傳統俗,如中秋節、重陽節等,可以配以相關圖片和簡單的故事。
帶領孩子們制作傳統食物或手工制品,如月餅、菊花手環等。
3、室內游戲
設計一些與秋分相關的'室內游戲,如秋天拼圖、找單詞、畫秋天的景象等。
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游戲,加強對秋分的認知和記憶。
4、室外活動
利用季節特點,組織室外活動,如采摘水果、觀察變色葉子等。
帶領孩子們近距離感受秋分帶來的變化和美麗。
四、總結和延伸
整理活動中孩子們的收獲和經驗,讓他們分享自己對秋分的理解和喜愛。
延伸討論其他與秋分相關的話題,如秋天的服裝、食物、動物等。
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觀察和體驗秋分的變化,培養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和關注。
五、活動評價
評估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和表現。
收集家長和教師的反饋意見,了解活動的效果和改進空間。
秋分教案3
一、活動背景: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事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時間劃分方式,它反映了季節的變化和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瑰寶。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秋季的正式開始。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二十四節氣,特別是秋分的含義和特點,我們組織了這次秋分研學活動。
二、活動目的:
通過研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秋分的含義和特點,體驗秋分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科學精神。同時,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的關系,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活動內容
1.秋分知識講解
邀請專業的老師為學生講解秋分的含義和特點,包括秋分的由來、氣候特點、物候現象、農事活動等方面。通過講解,讓學生對秋分有更深入的了解。
2.秋分實踐體驗
組織學生到農田或農場等地,親身參與秋收季節的農事活動,感受豐收的喜悅。如收獲農作物、采摘水果等。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感受秋分的實際意義和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2.秋分文化探索
引導學生了解秋分前后相關的傳統節日文化和習俗,如:中秋節,國慶節,賞紅葉等。
四、知節氣:
課程一:節氣檔案一一秋分
1、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個節氣,秋季第四個節氣。斗指酉;太陽達黃經180°;于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交節。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
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晝夜平分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逐日下降。
自2018年起,國務院將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日活動主要有文藝匯演與農事競賽。
秋分,也是收獲的季節。農田里金黃的稻谷,果園里垂涎欲滴的果實,都象征著勤勞與汗水的結晶。讓我們享受這份豐收的喜悅,感受努力工作的成果。
2、秋分三侯: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蟄蟲坯戶
“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侯水始涸
秋分之后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天氣干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開始干涸。
3、秋分習俗
1.豎雞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古老的傳說中,秋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據史料記載,秋分立蛋的傳統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以慶祝秋天的來臨。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2.粘雀子嘴
粘雀子嘴是春分的趣味民俗之一。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3.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五、吟誦經典一一秋分古詩詞
《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
云散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