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通用1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1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學具,讓幼兒桿子將7分成兩份,有6種分法,并作記錄。
2、通過討論、分析,理解一個數分成兩個部分,如一個不風增加1,另一個部分就要減少1。
活動準備:
塑料小鴨學具人手42只。
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玩“碰球游戲”,出現數咔,師問:這數是幾?答“6”。師:今天玩碰游戲,教師與小朋友的數合起來是6。(例如),師:我的1球碰幾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師問,小朋友可集體回答,也可小組回答,也可個別回答。
二、集體嘗試活動
出現小狗、小兔家的圖象。
師:今天小狗請幾只小鴨到它們家做客?(幼兒答:7只)小兔也請小鴨去做客,怎么辦呢?(幼兒答……)請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鴨,分成兩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數與別人不一樣。(第一次嘗試)
教師請幼兒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兒回答,教師操作小鴨到小狗,小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兒回答一種,教師列出一種,功寫出6個分合式。
師:分成兩份,共有幾種分法?答:共有6種,集體朗讀7的分合式。
師:剛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種,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試試你能否分出6種,幼兒操作“塑料計算小鴨”,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嘗試)
師:現在我請某某小碰喲來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兒回答,教師在黑板上寫出7的分合式,如圖。教師請幼兒回答時要注意請有代表性意見的`,一是有重復的,實際沒有6種;二是雖有6種,但沒有按順序分;三是有順序地分清6種。請幼兒看看,這三種分法,誰的方法好,誰的對。幼兒通過討論,明確按順序分的方法好。
教師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請幼兒在作業紙上寫7的6種分合式。(第三次嘗試)
師問: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1和6,
師問:7可以分成,幼兒答:7可以分成2和5。
師問:2比1,幼兒答:2比1多1。
師問:5比6,幼兒答:5比6少1。
用這種方法講清7得6種順序奮發,最后得出結論:7分成兩份,這邊增加1,那邊就減少1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2
活動目的:
1、通過“黑白棋大賽”幫助幼兒學習6的加法。
2、初步培養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大棋譜兩副,黑白棋子若干。
2、紅、黃、綠、紫隊標志一份,每隊準備一副棋譜,若干黑白子。
3、數字卡片“6”以內加減算式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分隊推選小隊長
“分成四隊,每隊4個孩子,自己選出小隊長”
二、黑白棋對抗賽
1、規則:每隊選2名小隊員先后參加比賽,第一名隊員用黑子,第二名隊員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來我給你的'數。
2、幼兒比賽,教師總結比賽情況。
三、合作擺“6”
1、規則:請一組的小朋友合作擺“6”,一行一種擺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復,比比看規定時間哪一隊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確。(幼兒擺“6”)
2、相互檢查
現在請你們相互檢查,先看看他們列了幾道算式,是否正確,如果有錯錯再哪?每隊選一位小朋友告訴大家結果。(總結比賽情況)
3、“6子通”搶答賽
我這里有一張大棋譜,里面藏著許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嗎?
4、總結得分評出第一名。
五、個人競賽:猜猜看
1、規則:我給你5個數字“2、5、1、3、4”請你用三十秒的時間記住,然后我把數字翻過去,請你指出和2加起來是6的數。
2、幼兒比賽,答對發獎。
六、延伸
剛才,我們想了許多辦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來是6,那么要他們合起來是7,該怎么擺棋子呢?我們到教室里去擺擺看好不好啊?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3
教學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認真聽清楚各項活動的規則,用過的物品能歸還原處。
材料準備:
1、幼兒人手一本《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
2、小黑板一塊,粉筆若干。投影儀
活動過程:
1、發放《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幼兒人手一本。
2、集體活動
(1)按數拍手。
“我們來聽數拍手,我報幾你們就拍幾下。”
(2)認識序數。
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書畫面。“有幾張小椅子,椅子上有幾個小朋友?第幾張椅子是空著的?我們按順序說說空著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師手指第三張空椅子。“這是第幾張空椅子?誰會用一個數字來表示這張小椅子的位置?”“你在這里寫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們平時還可以用‘3’來表示什么?”“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用處了嗎?”(表示物體的位置,表示物體的數量。)
“能在每張空椅子上都寫上一個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嗎?”老師蓋著第三第六第九張空椅子。“誰能說說,哪幾張椅子不見了?你又是怎么發現的呢?誰幫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幾張椅子不見了?”
3、分組活動。
數數第幾張椅子是空的。
“說說范樣上每張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幾張椅子沒人來,是空的,請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數字寫在書上,邊做邊講,第幾張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說說哪幾張椅子是空的。”
教師巡回指導。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4
活動名稱:
看圖列算式
活動目標:
1、幼兒會根據實物圖片用三句話講出圖意。
2、幼兒會根據各種實物圖片的內容列出算式。
3、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實物圖片若干張;分組活動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復習順數,按要求數數。(從4―13、17―29、56―65)
2、碰球游戲,復習9的分解組成。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實物圖片,教師啟發幼兒逐幅觀察圖片,并用自己的語言講出圖意。(用三句話講述)例:樹上有5個蘋果,掉下來3個,樹上還剩下幾個?
2、請幼兒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讀兩遍。
3、分組活動:
第一組:看花瓣顏色記錄。第二組、第五組:看算式寫答案。
第三組:圓點涂色記錄。第四組:看圖填算式。
第六組:看圖編應用題。
三、結束部分:
活動評價:
(1)請玩第六組活動的`幼兒講述活動結果。
(2)表揚活動時遵守規則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培養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PPT(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空白的鐘面每位幼兒一份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出課題
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有長短,最后時間一個樣。
這是什么呀?請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
二、觀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時鐘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課件操作)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尋找和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這是幾點你們知道嗎
1、教師課件演示,讓幼兒觀察三只鐘
2、提問:
①三只鐘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
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里?
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
五、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呢?(啟發幼兒通過明明愉快的一天來理解鐘的用途)
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延伸活動
1、認識半點
2、提供制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時鐘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6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通過拼擺感受整點時針、分針的位置,并能正確擺出整點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重點難點了解時鐘的結構及時針、分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硬紙片鐘
2、實物鐘
3、反應幼兒一日生活的圖片
4、畫有整點鐘面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時鐘謎語,激發幼兒關注時鐘的興趣
師:短腿腿,圓臉膛,耳朵長在腦袋上,肚里聲聲滴答響,提醒我們早起床。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它吧!(板書:認識時鐘)
2、教師提問鐘的作用是什么?
(鐘不停的走動,告訴人們幾點了,人們就按照時鐘上的時間安排休息、工作、學習)
二、觀察活動
1、通過觀察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師:小朋友們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么?(數字、針)
師: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樣排列的?
(認識幾個典型的數學位置:12、3、6、9)
2、比比看,鐘表上的針有什么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
三、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看到了鐘表內有時針和分針,它們都在不停的跑著,今天我們來看一場它們倆個的比賽,現在它們都站在數學12的起跑線上了,比賽開始。
(老師操作鐘表)
師:剛才這場比賽誰跑的快?(分針)
議論:時針和分針賽跑的時候,分針跑了一圈,時針跑了多少?教師反復操作
總結: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是一個小時。
四、認識整點
1、教師依次出示畫有12點、3點、6點、9點的四幅圖片,問問:這是幾點?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針都指到幾?時針指到幾?將四幅圖分別貼到黑板上
2、找找四幅圖什么地方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
師:小朋友們仔細看看這四幅圖,時間在12點、3點、6點、9點都是整點的時候,分針都指向誰?(12)
小結: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數學幾,就是幾點鐘
3、認整時
師快速撥出幾個不同的整時,幼兒回答
五、幼兒嘗試活動
1、幼兒各自拿出手中的硬紙片鐘,教師說出幾個整點時間,讓幼兒根據教師說出的時間,撥動手中的鐘表,教師巡回檢查,看幼兒撥出的整點是否正確
(撥鐘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學從小到大的`方向)
2、幼兒之間互相玩游戲“我說你撥”,看哪些幼兒能快速撥對同伴說出的整點時間,看誰撥的又對又快
六、出示圖片
出示幼兒一日作息圖片,要求全體幼兒按圖片上的時間,在自制的硬紙片鐘面上撥出各個鐘點(早上7點起床、上午8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5點放學、晚上8點睡覺)。教育幼兒從小做到按時進行各種活動,珍惜時間,上課不遲到,晚上按時休息
七、總結并安排課后作業
小朋友們今天很能干,通過玩一玩、看一看、撥一撥這些環節,我們認識了時針、分針和它們各自的特點,學會了認整時。放學后請你們將今天學到的東西說給家長聽,請家長和你們一起再玩一次“我說你撥”的游戲,看看小朋友和家長誰撥對的次數多,明天上課時說給老師聽聽。
活動總結
通過玩一玩、看一看、撥一撥這些環節,我們認識了時針、分針和它們各自的特點,學會了認整時,通過動手操作更加深了認識與理解。但是個別幼兒還是不能準確認識并操作。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7
活動來源:
班內孩子無論是吃點心,還是用午餐,總有那么幾個孩子速度很慢,為了提醒他們用餐的時間,讓他們及時用完自己的一份,我總是邊看時鐘邊提醒他們說:"快到×點鐘了,就要上課了!還沒有吃完的小朋友請抓緊,不要耽誤了大家的學習時間!"經常這樣后,孩子們就會像我一樣時不時的看起時鐘,并討論起鐘點來。有的孩子會問:"老師現在是幾點了?""老師是不是×點了?"……見孩子們對時鐘和鐘點很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這個"藍貓教你認識時鐘"的數學活動,以便讓幼兒在生活中有個時間概念。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習認識整點。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藍貓教你認識時鐘》。
(2)老狼胸飾一個。
(3)時鐘1個。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引出時鐘。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一起來看看是誰?(藍貓)藍貓想請小朋友聽一聽,猜一猜房子里面有什么?小狗叫,打開,小貓叫,打開,小鴨叫,打開,時鐘,打開。
2、師:你見過的時鐘是什么樣的?
幼:……師:原來你們見過這么多不同形狀的時鐘啊,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很多時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二、認識時鐘。
1、師:小朋友你們看,每個時鐘都有鐘面,鐘面上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鐘面上的數字與指針)師:對,每個鐘面上都有數字寶寶和針寶寶。
2、師:有哪些數字寶寶?數字寶寶們是怎樣排隊的?(圍成一個圓形)排在最上面的是誰?和它相對應的是數字幾?
3、師:還有幾根針寶寶?兩根粗的針寶寶的名字叫什么呢?(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4、師:針寶寶是怎么跑的?它們跑得一樣快嗎?(分針像一個小孩子跑的比較快,時針像個老爺爺跑得比較慢,分針跑一圈時針才跑一大格。)
三、認整點、玩游戲。
1、師:你們知道現在是幾點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告訴幼兒怎樣認整點: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練習認整點)
2、待幼兒基本掌握后,引入游戲。
師:老狼要和大家玩個游戲,你們敢不敢?我來做老狼,我拔一個時間,小朋友來認,如果認錯,就要被我吃掉。我們在玩游戲的時候可以念兒歌:老狼老狼幾點了。
3、教師戴胸飾扮老狼進行游戲,直到幼兒基本認識整點。
四、延伸活動:制作時鐘。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時鐘,小朋友都很聰明一下子就能說出是幾點整,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漂亮的.時鐘,你們說好不好?"(好)師:"我們都知道時鐘上有12個數字,在時鐘最上面是數字12,和數字12對應的是數字6,時針和分針在鐘的最中間,然后把數字都貼上,用牙簽把兩根針固定好。這樣一只時鐘就做成了。
幼兒進行操作,教師指導。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我根據幼兒生活中所需要的,在活動中每名幼兒都能夠積極的參加到活動當中,同時也能正確的念出鐘表上的時間,學會珍惜時間,也沒有在出現上學遲到的現象。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把游戲更改一下,讓幼兒更加有興趣來學習,可以把表的時間認識的更加準確。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8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經進入幼小銜接階段,認識時鐘、形成時間觀念很關鍵。時間和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在本活動的設計中,我密切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運用新的多媒體課件,設計各種互動式的、好玩的游戲,讓幼兒認識時鐘的活動變得輕松、直觀,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了解時針運轉規律的基礎上認識整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幫助幼兒培養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設計思路: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故事情境,以老狼的鐘表店導入,引導幼兒認識多種款式的時鐘;通過課件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簡單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運用實物鐘的微視頻,初步讓幼兒直觀地了解分針時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從而突破重點;再次用互動課件游戲,鞏固整點的認識;用互動課件《時間事件對對碰》,聯系幼兒在園的實際生活場景,讓幼兒的情感遷移,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進一步掌握整點,從而突破難點。最后,以“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復習整點,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和用途。
2.辨認整點,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3.在集體游戲中,體驗團結協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認識時鐘》。
2.幼兒人手一個實物時鐘、地面時鐘1個、老狼頭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你們都帶來一個什么東西?(時鐘)高老師也帶來一個鐘表。
你們會看鐘表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看時鐘,好嗎?
二、認識時鐘,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和用途。
1. 生活中,你見過哪些鐘表?
2.觀看互動環節1《各種各樣的`鐘表》,引導幼兒觀察。
師:前幾天我在老狼家看到了很多鐘表,小朋友還記得嗎?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什么鐘表吧!
師:這是什么鐘表?(臺鐘、手表、鬧鐘、坐鐘)
師小結:鐘分為很多種,有掛在墻上的,我們叫它掛鐘;有放在桌子上的,我們叫它臺鐘;有戴在手上的,我們叫它手表。
3.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和用途。
教師:看了這么多鐘表,你們有發現鐘面上有什么?(指針、數字)
A.師:比一比看這兩根指針。這兩根指針有什么不同?(長短不同、粗細不同。)
師小結:長長的、細的這根長針叫分針;短短的、粗的這根短針叫時針。
B.師:鐘面上還有數字呢,有多少個數字?是從1―12的數字。
這12個數字是怎么排列?誰在最上面呢?從右邊開始是1.2.3……這樣的順序叫順時針方向,時針和分針是按順時針方向轉動的。
4.提問:時鐘有什么用途呢?
小結:時鐘可以告訴我們時間,提醒我們起床、吃飯、睡覺等。鐘表的作用可真不小。
三、認識整點,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1.出示課件,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師:你們會看時鐘嗎?老師這有一個時鐘,你來告訴我幾點了?(1點)你是怎么知道的?鐘面上的分針指在哪一個數字?(12)時針指在哪一個數字?(1)
師:現在時鐘開始要走了,我們來看看時間又有什么變化?1.2.3.……又到12了,分針又走了一圈,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前進了一個數字。幾點?(2點)時鐘又開始走了,幾點?(3點)
師小結:當長針(分針)走完一圈指向數字12,短針(時針)就走一個數字,就是一小時,也就是整點。
2.觀看互動環節2《幾點啦》,鞏固認識整點。
師:老狼家有一面時鐘,我們去看看幾點了?分針走一圈,時針前進幾個數字?幾點了?(5點)
四、認識鐘面的整點時間,能將時間和事件進行配對。
1.觀看互動環節3《時間事件對對碰》,引導幼兒觀察并操作。
師:自從老狼開了一家鐘表店,他就對別人說,他是整個鎮子上最守時的人。請你說一說畫面上的老狼正在做什么?幾點鐘做的?選出顯示正確時間的時鐘吧!
師:在幼兒園里,我們做每件事也會看時間,瞧,這張照片上是誰?她在做什么?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游戲:老狼、老狼,幾點鐘?
師:小朋友玩過“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嗎?今天我們要來玩一個新玩法,請注意聽規則哦!地面上有一面時鐘,鐘面上少了什么?對了,少了指針,今天老狼要請小朋友來當指針。
玩法:老師當老狼,幼兒10人一組,每人選擇一個時針或分針標志,圍繞著地面時鐘順時針方向轉,邊念“老狼、老狼,幾點鐘?”,老狼說:幾點鐘。時針和分針分別跑向數字幾和12排列站好,如果時針和分針站錯了,將被老狼抓走。游戲若干遍,熟悉游戲規后,幼兒交換指針標志,反復游戲!
活動結束:今天我們學會了看時間,就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做事不要磨磨蹭,記住了嗎?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運用最直接的話題“今天小朋友帶來的是什么?你們會看時鐘嗎?”孩子們馬上進入活動的主題。結合豚寶寶的課件,與幼兒一起參觀老狼家的時鐘,孩子們很感興趣,注意力很集中。參觀各種各樣的鐘表后,師幼共同互動聊自己的發現,并結合自制的“時針、分針”課件梳理了孩子們的發現,直觀形象地認識時鐘,整個環節孩子們對數字(數字排序)、時針、分針的認識很到位,可見孩子們觀察得很仔細。接下來辨認整點,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這個環節是重難點,利用自制的視頻,讓孩子觀看,只要有動畫可看,孩子們都很認真觀察,對于分鐘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這個概念很快就明白了,直觀地掌握了這個規律。為了鞏固孩子們對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運用了豚寶寶的課件“幾點了”,通過操作,先是老師邊操作邊問、再請個別小朋友操作的形式,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參與的積極性也高。第四個環節,認識鐘面的整點時間,能將時間和事件進行配對,結合孩子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照片,把知識經驗遷移,真正的學數學,用數學。最后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新的游戲玩法,增加了很多的樂趣,孩子們玩得很開心,而且游戲能為教學任務服務。
1.活動能讓孩子們運用看、聽、說、動等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體現了活動的多元化,利于孩子們學習,并掌握知識。
2.活動的環節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突破了活動內容的重難點,易于孩子掌握,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知識的信心。
3.設計的游戲有趣味性,能為教學活動目標服務。
整個活動以孩子為主體,運用了多種感官進行學習,通過自己的直觀體驗與仔細觀察獲得了時鐘的特點和知識。在老師的引導和支持下,循序漸進地獲得學習經驗,從每個孩子身上反映出他們對活動的興趣,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非常高。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9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馬上要上小學了,為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做準備。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更好的認識時鐘。
2、學習認識整點和半點。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的認識時間,并區分整點和半點。
活動準備
時鐘模型一個。
活動過程
一、理解什么是時鐘?
開始時老師先唱一首時鐘歌,聽一聽時鐘有什么用途?滴答滴答當當當,滴答滴答當當當,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出示時鐘模型,看,我們認識它嗎?
提問:我們為什么要認識時鐘?
二、 認識時鐘
1、 認識鐘面,看時鐘上面有什么?
有1―12個數字,兩顆針,長針和短針;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這兩顆針都是順時針走。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
2、 認識整點,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指著1點、9點、12點的鐘面提問是幾點?并讓幼兒試著撥幾點的`針。
3、 認識半點,分針指向6,時針剛過幾就是幾點半。(指著1點半、9點半、12點半的鐘面提問是幾點?并讓幼兒試著撥幾點半的針。
4、幼兒都到鐘面上進行練習,試著撥針認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并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10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鐘面的構造及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
2.學會正確看整點和半點
3.初步感知時間和自己生活的聯系,懂得珍惜時間活動難點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難點剖析時針、分針的認識幼兒已經掌握,但對于它們的運轉關系的了解還不是很清楚,這種關系就是一種數學的邏輯關系,量化關系。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數學》
2.實物掛鐘一個
3.有錯誤的磁性鐘面一個(數字排列有錯誤,時針、分針長短一樣)活動過程教學策略創意說明1.《小朋友的書?數學》
2.實物掛鐘一個
3.有錯誤的磁性鐘面一個(數字排列有錯誤,時針、分針長短一樣)
活動過程:
(一)出示時鐘,引入課題
師: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
2.鐘表匠皮皮昨天做了這個鐘,可誰也不愿買,小朋友知道是什么原因嗎?(幼兒指出鐘面上的錯誤,介紹鐘面構造)
(二)看時鐘,理解時針、分針運轉關系
師:1.如果時針和分針賽跑,誰會贏?
2.小朋友當評委,仔細觀察到底誰跑得快?(將時針、分針都撥在“12”上,然后將長針轉一圈,讓幼兒注意短針有什么變化,反復撥幾次)
3.小評委說誰是冠軍?(長針(分針)走一圈,短針(時針)就走一個字,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和半點
師:在鐘表上有兩個特殊的數字,它們是12和6,12永遠在最高的地方,分針一跑到這里,表明它又整整跑了一圈,走到了一個整點;6呀,永遠站在鐘面的最下面,每次分針走過它的時候,它都會說:“加油,你又跑了半圈了。”小朋友,你聽了這個故事,知道分針走到12和6的時候分別代表什么了嗎?(幼兒發表自己意見,在談論的過程中學習整點和半點)
(四)操作練習“修理鐘表”
師:將書翻到27頁,我們來幫皮皮把裝錯的時針找出來,并說說錯在哪里
活動延伸:
教幼兒學習幾句諺語,讓他們懂得珍惜時間,也可在主題墻上張貼
1.時間一分,貴如千金
2.荒廢時間等于荒廢生命
3.貪睡的貓一定抓不到老鼠,浪費時間的'人一定不會有收獲
通過找錯活動,可以讓幼兒正確認識鐘面。
運用游戲化的形式讓幼兒在比賽中理解時針、分針運轉關系,有助于幼兒更快的掌握知識點。
后續反思與調整策略
在活動中抓住了幼兒年齡特征,整個活動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教具,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中讓幼兒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幼兒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幼兒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幼兒。
在教學中,我根據幼兒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幼兒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伴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能較好地幫助幼兒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有長針和短針。于是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
本次活動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1、活動中僅讓幼兒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幼兒“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幼兒猜是什么時刻,雖然也請幼兒交流討論,但只流于形式。幼兒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這樣才會使幼兒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11
活動目標:
認識半點,能正確辨認并叫出它的名稱。
活動過程:
1、出示大鐘面,認識半點:
教師出示大鐘面,把分針、時針分別撥至8:30、9:30幼兒平時在幼兒園游戲、運動、學習等活動時間。
教師報時間,幼兒撥時針、分針。
2、學習認識半點:
――“假如現在是10:00點,在鐘面上怎樣表示呢?”
(1)、幼兒討論、嘗試撥鐘,教師告知正確的表達方法。
(2)、幼兒聽教師報時間,撥出相應的半點。
(3)、請個別幼兒演示。
3、看卡片撥半點:
教師出示卡片,幼兒撥相應的半點。
4、幼兒書面練習:
幼兒做《認識半點》的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我用參觀鐘表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每個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
了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兩根指針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后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鐘”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12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兩種。
2、認識面值10元以內的人民幣并學習使用。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活動難點: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并學會使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用錢購物的經驗。
2、材料準備:課件ppt、創設“超市”的情景、學具“人民幣”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猜謎語。
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猜一猜謎語。
謎面:長長方方一張紙,上有人頭和數字。拿它可以進超市,買了東西報數字。多退少補很簡單,小朋友快試一試。
謎底:人民幣。
(二)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1、放映幻燈片,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師:仔細觀察人民幣有什么不同?分別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大小和圖案不同,看錢上面的數字。
小結:這些人民幣上都有數字和圖案,長方形的人民幣叫紙幣,圓形的人民幣叫硬幣。面值小的人民幣分為角,如5角;面值大的`人民幣分為元,如100元。
2、小游戲
師:小朋友們都認識了人民幣,那現在我們玩個小游戲。
教師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幣”,從中取出學具人民幣各一張,將人民幣擺成一排,邊擺邊引導幼兒讀出所出示的人民幣。待幼兒熟悉后,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從中任意拿走一張人民幣,請幼兒睜開眼睛找一找,哪張人民幣不見了。
3、學習10元以內的兌換1張2元等于2張1元;1張5元等于5張1元;1張10元等于10張1元。
(三)游戲活動
師:小明家的超市開張了,我們去小明家的超市購物吧。游戲“開超市”,教師帶領幼兒進入游戲場地,觀察陳列在貨架上物品的價格,玩“開超市”的游戲。將幼兒分成兩組,人數較多的一組當顧客,人數較少的一組扮售貨員。買東西時要算清自己應該付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幼兒游戲時,教師根據情況引導幼兒正確地付錢、找零錢。
(四)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認識了人民幣,學會了取錢和兌換,請小朋友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并能算出自己所買東西的價錢。
認識球體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體。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籃球、足球各1只,圓鏡子一面,一圓硬幣2―3枚,玻璃球2―3扣子2―3個,圓卡2-3張。
學具:幼兒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圓卡1個。)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玩的游戲叫《小孩小孩真愛玩》,在游戲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細觀察物品,找出它們的不同,好嗎?”
二、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
1、幼兒自由觀察學具物品,并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小結:像圓形卡片一樣的東西都是圓圓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樣的東西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
三、了解球體特征。
1、繼續以游戲形式請幼兒自由操作。(“現在就請你們都來摸一摸、比一比、滾一滾這些東西,看你能發現什么?”)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并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東西能向不同方向滾動。
3、教師小結:扁圓形的東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滾動;而球狀的東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所以我們把能向任何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叫做球體。
4、師生共說兒歌,理解球體的特征。
“球體球體圓溜溜,那邊看它都是圓,球體球體圓滾滾,哪邊推它都能滾。
四、鞏固對球體特征的認識。
1、分類:將扁圓形物體與球體物體分類。
2、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五、區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知道球體屬于立體圖形。
六、延伸活動
觀察幼兒用書的圖例,找一找哪個不是球體,想一想它們為什么不是球體。
幼兒園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 13
活動準備:
1、時鐘模型每人一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