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幼兒園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分》幼兒園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分》幼兒園教案 1
教學目的:
讓幼兒知道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了解關于春分的詩詞和春分的相關知識。
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二、了解春分的由來
春分的由來
春分,是24節氣中第四個節氣,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春分這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所以古代春分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秋繁露》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绷怼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岸轮校终甙胍?,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彼裕悍值囊饬x,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指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三、了解春分趣事
春分趣話
每年在春分這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了解春分漢字的由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體。
四、詩詞欣賞
《村居》、 《渭城曲》、 《春夜洛城聞笛》、 《 踏莎行》、 《清平樂春晚》、 《蝶戀花》
五、活動小結,布置作業。
《春分》幼兒園教案 2
教學目標
1.了解并嘗試玩春分時的民間游戲一一豎蛋。
2. 在游戲活動中, 培養耐心和專注力。
教學準備
一人一個新鮮的雞蛋;
幼兒畫冊《芮卡國學二(上)》;
教學過程
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 小朋友, 請你看一看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戲?
師: 他們在玩豎蛋游戲呢。雞蛋一般情況下是不容易豎起來的',但春分時地球的自轉軸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不再傾斜,此時豎蛋就比較容易。
嘗試玩“豎蛋”的游戲。
1. 師: 今天正好就是春分日,老師也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一玩豎蛋游戲吧。
師: 小朋友拿雞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輕拿輕放, 不然就會捧碎了。在豎蛋的時候,建議小朋友把雞蛋的大頭沖下放在桌子上,嘗試讓小頭沖上豎起來。
2. 幼兒玩豎蛋游戲, 教師巡回指導。
分享游戲的感受。
師: 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豎蛋的?你的雞蛋豎起來了嗎?
師: 不論你的雞蛋豎沒豎起來, 都很正常。我們體驗、享受到了豎蛋游戲的快樂就可以了?;丶乙院?,可以和你的爸爸媽媽講一講我們今天玩的豎蛋游戲。
教學延伸
鼓勵幼兒在蛋殼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漂亮圖案和顏色。
《春分》幼兒園教案 3
教學目標:
1、了解與春分有關的習俗,感受春分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2、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春分的材料,傳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獨特情趣。
教學手段:
1、教師準備:了解各地有關春分習俗。有關春分習俗的圖片,各種與春分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
2、學生準備: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春分有關的諺語、習俗。
教學設計:
一、前置學習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氣候變化的'相關常識,以及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響
二、教師介紹春分的由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4個。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北闶钦f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
1、春分節氣習俗:吃春菜
嶺南風俗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2、春分節氣習俗: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3、春分節氣習俗: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春分》幼兒園教案 4
教學目標
1.了解春分的氣候特征和一些民問習俗。
2.嘗試用美工材料制作驢打滾兒,體驗手工的樂趣。
教學準備
小吃驢打滾兒;
橡皮泥或紙黏土;
幼兒畫冊《芮卡國學二(上)》;
教學過程
1、出示圖片,引發幼兒興趣。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圖上的人們在做什么?
師:你們知道什么時候、什么節氣開始種樹、耕地施肥嗎?
2、看書,了解春分的習俗。
?、俳處熃榻B春分的氣候特征。
師:小朋友,你知道嗎?到了春分,天氣就慢慢變暖了。在春分這天,白天和夜晚一樣長。過了春分白天會越來越長。
?、诹私夤艜r候春分有祭日的習俗。
古時候,皇帝在春分這一天會舉行祭日的儀式,這項儀式起源于華夏先民對日神的崇拜。
?、壑来悍謺r民間的習俗。
師:在民間,春分到了,人們就開始種樹、耕地施肥,人們還有春分時挖春菜(野莧菜)、吃春餅的習俗。
3、制作驢打滾兒。
師:在春分這一天,有的`地方的人會選擇一些蔬菜做春卷吃,在老北京呢,春分這天要吃驢打滾兒,現在我們就來嘗一嘗驢打滾吧!(教師請幼兒品嘗驢打滾,不要多吃)
師:小朋友們吃完了,我們就一起來制作驢打滾兒吧。(教師帶領幼兒用橡皮泥或紙粘土合作制作驢打滾)
教學延伸
幼兒園或家長多給幼兒準備一些春分的食物,提供給幼兒品嘗。
《春分》幼兒園教案 5
活動目標:
1. 理解四季輪換,感知春分是春天的節氣,產生進一步探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2. 喜歡古詩、古畫等一些表達方式,在欣賞與體驗中加深對我國文化的了解與喜愛。
3.讓學生了解習俗。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活動準備:
和春分有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猜講講,理解四季輪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新的一年又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又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們從春天開始,然后經過夏天和秋天,緊接著是冬天,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節就是這樣在不停的交替著。
3、演示畫面三,前些時候我們在日歷上發現了一些節氣,想一想,她們可能會在什么季節?
小結:一年從春天開始,過了立春,是驚蟄,過了春分,是清明,過了大寒,又是立春,節氣能告訴我們季節的變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春分。
1. 現在我們處在什么季節?
2. 春天里除了有立春、驚蟄、春分這些節氣,還有哪些節氣?(引出春分)。
3. 從文字上看,春分可能是什么意思?
4. 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春分有關?幼兒分組研討。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 春分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僅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春分,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春分節的`熱鬧場面?
2. 幼兒欣賞圖片。
3. 提問:有什么感覺?(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4.教師朗誦古詩進行小結:梨花風起正春分,游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珠楊柳屬柳鶯。
四、提出問題,引出延伸:
今天,我們知道了春分是春天的節日,是中國古代就有的節日。我們也可以用繪畫形式表達對春分的喜愛,每個寶貝回家畫雞蛋,設計不同色彩額雞蛋活動。
《春分》幼兒園教案 6
教學目標:
1.樂于參與春分豎蛋游戲,體驗動手動腦豎雞蛋的挑戰與樂趣。
2.感知春分時節天氣回暖帶給生活的變化。
3.了解春分燕北歸、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教學準備:
課件準備:“燕北歸”音頻及圖片;“百花開”音頻及組圖;“春分豎蛋”動圖。
材料準備:教師提前請家長準備的兩頭大小差別明顯的雞蛋;豎蛋媒介材料若干,如紙屑、紙條、細短繩、飲料瓶蓋、輕黏土、小透明膠帶、有空槽的積塑或積木……
教學過程:
師幼談話,鼓勵幼兒討論春分天氣回暖帶來的變化。
――春分到啦!天氣暖和了。天氣變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
――我們穿的衣服比之前多了還是少了?
小結:春分時,天氣暖和很多。睡覺時換成更薄的被子了,大家還脫掉了厚棉衣,換上了薄外套……
教學建議:
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ㄒ唬┎シ乓纛l及圖片“燕北歸”,引導幼兒了解“春分燕北歸”的節氣特點。
1.播放“燕北歸”,引導幼兒欣賞春分燕北歸的景象。
――你們的發現很準確,奇奇也有春分時的新發現,一起來看看。
――奇奇發現了春分時的什么特點?
――你看到小燕子在哪里?它們在做什么?
小結:春分時小燕子回到北方,它們有的在天上飛,有的在地上啄泥銜草,有的在鳥窩旁邊,忙著搭新家。
2.操作課件,帶領幼兒了解春分燕子北歸的原因。
――小燕子為什么在春天飛回北方呢?
小結:冬天時北方太冷了,小燕子便從北方飛到比較溫暖的南方避寒過冬,春分一到,祖國大地全部都暖和起來了!所以小燕子就飛回了變得溫暖的北方,為搭新鳥窩忙個不停啦。
?。ǘ┎シ乓纛l及組圖“百花開”,引導幼兒了解春分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1.播放音頻及組圖“百花開”,帶領幼兒了解“春分到,百花開”。
播放音頻,了解妙妙春分時的新發現。
――妙妙發現了什么?(好多漂亮的花都開了。)
出示組圖,帶領幼兒賞花,進一步了解春分百花開的節氣特點。
――我們也來賞花吧。仔細看看這些美麗的花,你最喜歡哪個?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春分到了,天氣暖和了許多,花兒們生長得更快了。桃花、櫻花、李花、玉蘭花等等,都開放了?;▋簜兾孱伭?,有白的、有黃的、有粉的,有的花瓣中間還有細細的花蕊,真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2.鼓勵幼兒說說生活中還見到哪些花開放。
――你還在哪里見過美麗的花?(幼兒園、公園、小區……)
小結:春分前后,各色各樣美麗的花就在我們的身邊,等著大家欣賞呢。
?。ㄈ┎シ艅訄D“春分豎蛋”,帶領幼兒了解春分豎蛋的習俗,鼓勵幼兒積極嘗試豎蛋游戲。
1.出示動圖,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聽完了奇奇、妙妙的發現,老師也有一個春分小發現,是一個好玩兒的游戲,叫做“豎蛋”。以前的人們常在春分豎蛋,來慶祝春天的來臨!
――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游戲是怎么玩的。
2.請幼兒拿出自備的雞蛋,鼓勵幼兒自由嘗試“豎蛋”。
――豎蛋游戲真神奇呀。其實,豎蛋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和動作放輕,把雞蛋大頭朝下,輕輕地豎放在桌子上,如果能豎立起來就算成功了。小朋友們也快來挑戰吧。
3.幼兒交流分享自己的豎蛋過程。
――小朋友們的雞蛋豎起來了嗎?你是怎么做的/你遇到了什么困難?
發放多種操作材料,鼓勵幼兒探索利用各種材料使雞蛋站起來的方法。
溫馨提示:
1.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選用生雞蛋或熟雞蛋作為幼兒豎蛋的操作材料。
2.教師應注意幼兒操作材料時的安全狀況,提醒幼兒勿食材料。
3.教師可鼓勵幼兒發散思維、多嘗試,探索各種使雞蛋站立的材料與方法。
教學延伸:
1.家長與幼兒共同聆聽寶寶巴士故事《春分春分,晝夜平分》,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節氣傳統文化。
2.家長可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春色(如路邊、公園里、小區里),共同欣賞仲春時花紅柳綠的美景。
3.有條件的家長可與幼兒一起觀察小燕子,尋找燕子窩,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仲春時生機勃勃的景象。
《春分》幼兒園教案 7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春分的節氣特點和風俗習慣。
2.感知春分時節天氣回暖給生活的變化。
3.樂于參與春分豎蛋游戲,體驗豎蛋游戲帶來的挑戰與樂趣。
教學準備:
請家長準備兩頭大小差別明顯的雞蛋;豎蛋媒介若干,如紙屑、紙條、飲料瓶蓋、輕粘土、小透明膠布。
教學過程:
1.春分的由來
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春分這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所以春分在古代又被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民間有“春分秋月,晝夜平分”的諺語。此外,春分還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國家的新年,有些三千年的歷史。
春分在氣候上也有著明顯的特征,這天后,我們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明媚的春天,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植物快速生長。
2.春分的節氣特點
?。?)春分至,燕北歸
春分時天氣慢慢變得暖和了,我們的衣物穿的越來越薄,除了這些我們還發現,在南方過冬的小燕子也飛回了北方,看他們有的在天上飛,有的在地上啄泥銜草,有的'在鳥窩旁忙著搭新家。
小燕子為什么在春分時節要飛回北方呢?冬天時北方太冷了,小燕子便從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避寒過冬,春分一到,祖國大地全部暖和起來,所以小燕子就飛回了變得溫暖的北方,為搭新鳥窩忙個不停啦!
?。?)春分到,百花開
春分到了,天氣變暖和了,花兒們生長的更快了。櫻花、桃花、玉蘭花、迎春花都開放了?;▋簜兾孱伭S的,白的,粉的,有的中間還有細細的花蕊,真像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寶貝們你們還看到那些花兒也在悄悄的開放呢?
3.春分趣事――豎蛋游戲
每年春分這天,世界各地都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雞蛋,小心翼翼的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間,顧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寶貝們你們想嘗試一下嗎?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哦,游戲中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動作要輕,把雞蛋大頭朝下,輕輕的豎放在桌子上,如果能豎立起來就算成功了!小朋友們利用爸爸媽媽為我們準備的好的操作材料,開動腦筋,動手嘗試一下吧!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但現在的孩子們對于這一文化卻了解的越來越少。希望通過今天的活動,孩子們能夠了解一些關于春分的傳統習俗,同時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們也會進一步增強幼兒科普知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春分》幼兒園教案 8
一、設計意圖: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每個季節,大自然都會有不同的景色變化,孩子們對于季節變換也有著濃厚的興趣。結合幼兒園孩子的興趣特點,教師在幼兒園里布置了春天的環境,同時積極帶領幼兒去戶外,大膽發現季節的變換特征,引導幼兒自主體驗節氣對生活的影響,激發幼兒對季節和氣候變換濃厚的探究意愿。
二、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對春天的喜愛之情,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認知目標:
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春分節氣的資料,了解春分節氣特征,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3.能力目標:
利用多種感官,尋找春天、發現春天、感受春天的季節特征。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了解春分的節氣特征,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難點:通過動手操作,找到將蛋豎起來的方法。
四、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活動前,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有關春分的'資料、視頻、音樂、圖片。
2.物質材料準備:幼兒從家里帶來的雞蛋;繪畫筆等美術材料和工具。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教師用歌曲《春天在哪里》導入活動,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美”。
?。ǘ┗经h節
1.請幼兒回憶歌曲里聽到的內容
師:你從歌曲里聽到了什么?
幼:春天來了!
師:歌曲中的春天在哪里?
幼:在山林里,有紅花、有綠草……
師:還有誰在春天里?春天在哪里?
幼:小黃鸝。
幼:春天在湖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師:你們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
幼:我和爸爸、媽媽去公園尋找春天來著。
幼:我可以在外面玩。
幼:地上會長出好多草。
幼:樹上已經有小芽長出來了。
2.回憶從驚蟄到春分這一階段大自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從冰雪融化到萬物復蘇、春光明媚、到處充滿生機。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一下,這幾幅圖有什么變化?
幼:雪化了,草開始冒頭了。
師:因為我們最近已經快要到了24節氣中的春分時節,春分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
幼:太陽比較熱了。
師:你從圖片里感受到了什么?
幼:我們的衣服穿得少了,活動完之后會出汗。
師:那我們要怎么穿衣服呢?
3.了解春分的節氣特征
請幼兒與同伴分享自己收集的春分節氣知識。
師:你了解的春分節氣都有什么特點?
幼:天氣變得暖和了,小花、小草長出來了。
幼:最近,天氣會有風沙、有雨,還有倒春寒,又感受到了一絲涼意。
幼:白天和晚上,時間一樣長。
師:古人云:“一年之計在于春?!蹦阆矚g春天嗎?為什么?
幼:喜歡啊,因為我在春天可以去好多地方看花。
師:你們有沒有了解到春分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幼:春分來時,南方早稻播種、北方冬小麥返青。
幼:春分豎蛋、吃春菜。
?。ㄈ┙Y束環節
師:在春分到來之際,小朋友們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幼:豎蛋啊,放風箏,可以去麥地看麥子。
師:好,下面就請你們用我們教過的線描等等方式來美化自己帶來的雞蛋,然后進行“豎蛋”平衡比賽,看看誰最厲害。
六、活動延伸:
1.美工區:漂亮的蛋寶寶
準備:紙黏土、案板、紙、畫筆。
做法:
?。?)用畫筆在紙上畫出自己想要設計的蛋寶寶。
(2)用紙黏土在案板上揉出蛋的形狀,并用畫筆進行裝飾。
(3)將制作好的“蛋寶寶”展示在美工區。在區域活動結束時,幼u與其他幼兒互相分享制作心得。
2.音樂區:律動《春天在哪里》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春天在哪里》的節拍和旋律,做與歌詞相應的動作,讓身體動起來,模仿春天里動物、植物的變化。
3.戶外游戲:放風箏
準備:成品風箏或自制風箏。
玩法:用自己所帶或者所做的風箏和同伴比賽,看誰的風箏飛得高、飛得遠。
4.科學活動:麥地測量小麥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小麥的變化,到麥地測量小麥生長的高度并做記錄。
5.家園活動:親子制作
可愛的風箏
準備:紙張若干、小木棍、膠帶、彩色筆等。
玩法:家長和幼兒一起動手制作風箏。風箏制作得要牢固,能飛起來,讓幼兒自己設計、繪制風箏的圖案。
蛋蛋不倒翁
準備:雞蛋、彩色筆、膠棒。
玩法:家長和幼兒共同創作,裝飾蛋寶寶??梢园训皩殞氀b飾成姑娘”或“笑臉娃娃”等。
《春分》幼兒園教案 9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春分豎蛋”的習俗,嘗試體驗豎蛋的樂趣;
2、共同體驗與同伴一起進行游戲的.快樂;
3、樂意與同伴分享游戲中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二、活動準備
PPT、雞蛋若干、彩筆、彩紙準備若干。
三、活動過程
1. 請幼兒觀看課件,回顧春分的由來和習俗。
2. 嘗試春分豎蛋的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教師出示新鮮的雞蛋,組織幼兒進行彩繪、描線等方式進行裝飾,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教師講解春分豎蛋的科學原理和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豎蛋。
3.幼兒嘗試游戲
四、組織幼兒討論
幼兒可以自行結組說一說豎蛋的游戲,分享給小朋友自己成功的方法。
五、活動延伸
將裝飾的雞蛋帶回家,并和家長玩一玩這個游戲。
《春分》幼兒園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了解與春分有關的習俗,感受春分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二、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春分的材料,不斷傳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深厚的感情。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傳統節日的歷史。
了解各地有關春分習俗。有關春分習俗的圖片,各種與春分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
四、活動過程:
1. 前期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氣候改變的`相關常識,以及氣候改變對生活的影響。
春分節氣簡介:(課件、春分的圖片)
2.老師介紹春分的由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 21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值春季三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1.講解春分的習俗
2. 請小朋友說一說春天來了,我們身邊有什么變化?哪里有春天的氣息?
五、活動延伸
周末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郊外、公園等地方游玩,進一步感知春天。
《春分》幼兒園教案 11
設計意圖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特有的時間表示方式,是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蘊含了豐富的中華人文精神,還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內涵,對于讓幼兒感知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促進幼兒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就有重要意義。同時,我們可以把二十四節氣活動作為幼兒園的節氣主題活動來進行,讓孩子在活動中感知二十四節氣。
活動目標:
讓孩子們學習了解有關春分的知識
活動過程
活動一―看視頻認識春分
活動準備:春分簡介小視頻
通過小視頻的學習,讓幼兒感知了解春分的風俗習慣,簡單了解春分的風俗習慣和天氣變化:春分時節,天氣由涼變暖,艷陽高照,桃紅柳綠,鶯飛燕舞,晝夜平分,在習俗上由豎蛋、畫蛋、祭祀太陽、踏青、吃野菜、粘雀子嘴、放風箏、春官說春等習俗。為下面的活動的展開做好知識儲備。小朋友們,我們看了春分的小視頻,了解了春分節氣的活動特征,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把他們變為兒歌的形式,讓大家更好的向爸爸媽媽介紹春分。帶領大家學習春分兒歌,了解春分內容。
春分
春分春分,晝夜平均。
豎蛋畫蛋,祭祀感恩。
野外挑菜,放松身心,
五彩風箏,護肝養神。
活動二:春官說春--- 春官大比拼
活動準備:春官帽一頂,獎狀一個
活動過程:小朋友們,我們知道了古代春分有春官要說春,今天我們就進行一個春官說春比賽,看誰說出的帶有“春”的詞語多(也可以是帶春的成語、古詩句),誰就是今天的春官,每次只能說一個詞語,然后輪流下去,說不去的就算淘汰,還有,別人說過的你就不能說了。(也可以分組,每組請一個代表進行比賽,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設置不同的說春要求,如大班以說帶春的詞語,學前可以是帶春的古詩或者成語來進行比賽)圖片
活動三――手巧心靈,認真豎蛋
材料準備:生雞蛋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豎蛋的故事嗎?
1492年,哥倫布從海上歸,成了西班牙人民心中的英雄,國王和王后也把他當作上賓,封他做海軍上將。可是有些貴族瞧不起他,他們用鼻子一哼,說:“哼,這有什么稀罕?只要坐船出海,誰都會到那塊陸地的。”在一次宴會上,哥倫布又聽見有人在譏笑他了?!吧系蹌撛焓澜绲臅r候,不是就創造了海西邊的那塊陸地了嗎?發現,哼,又算得了什么!”哥倫布聽了,沉默了好一會兒,忽然從盤子里拿個雞蛋,站了起來,提出一個古怪的`問題:“女士們,先生們,誰能把這個雞蛋豎起?”雞蛋從這個人手上傳到那個人手上,大家都把雞蛋扶直了,可是一放手,雞蛋立刻倒了。最后,雞蛋回到哥倫布手上,滿屋子鴉雀無聲,大家都要看他怎樣把雞蛋豎起來。哥倫布不慌不忙,把雞蛋的一頭在桌上輕輕一敲,敲破了一點兒殼,雞蛋就穩穩地直立在桌子上了。
其實,你們知道嗎?有人說,因為春分這一天晝夜平均,太陽直射赤道,地球受力均勻,我們真的可以把雞蛋樹立起來,下面,就請小朋友們拿出自己從家里拿來的雞蛋,我們一起進行豎蛋游戲,看誰能夠將雞蛋樹立起來。教師展示豎蛋的方法,讓孩子們嘗試豎蛋。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孩子們做事情的堅持性和抗挫折能力,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活動四――剪刀春風,玄鳥歸來
活動準備:黑色卡紙、筆、剪刀
小朋友們,我們知道了春分三候中,一候玄鳥至,玄鳥就是燕子,你們這些天看到我們這里燕子到了嗎?下面啊,我們就一起來用紙剪出小燕子吧,老師展示小燕子的剪紙方法。
1、將卡紙從中間對折成長方形。
2、用鉛筆在紙上畫出半只小燕子的頭。尾巴和翅膀。
3、用剪刀沿著畫好的輪廓剪開。
4、在頭部中間眼睛處剪個小孔,小燕子就剪好了。
小朋友們的燕子真好看,小朋友們想一想,小燕子生活在田間地頭,農村屋檐下,整天吃害蟲,我們要愛護小燕子,請小朋友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給我們的小燕子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間吧。
活動五――聽聽唱唱,感受春分
小朋友們,春天到了,你們發現春天了嗎?你們知道春天周圍的變化嗎?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兒歌,《春天在哪里吧》,教師播放春天在哪里,帶領幼兒們一起律動唱兒歌,發展幼兒的節奏感。
活動六――小手習勞,做太陽糕
小朋友們,通過視頻我們還知道了,春分日要祭祀太陽,中國人主張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因此,春夏秋冬中國人通過祭祀的形式來溝通天地,和諧萬物,春分祭祀太陽,表達人們對太陽的感恩和敬重,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沒有太陽,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播放種太陽兒歌),祭祀太陽,人們還要吃太陽糕,你們知道太陽糕是怎么做的,就是用面粉做成餅后,往上面用紅色的果醬畫出太陽的形狀,就是太陽糕。今天廚房的阿姨也給我們準備了面團,我們一起來做太陽糕吧。教師展示太陽糕的做法。通過勞動,讓孩子感知到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食物,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
活動七――健身運動,孝親太極
春分時節,正是草長鶯飛,天清氣爽,艷陽高照的時候春天我們要多做運動,才能身體健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孝親敬師操》,來舒展筋骨吧。附錄孝親太極。
孝親敬師操
天含嚴父情,地納慈母意。
父母養育恩,自古滿天地。
百善孝為先,點滴小事起。
尊師重道義,儒家風范禮。
視頻加載失敗,請刷新頁面再試
活動八――歌以詠志,放歌春天
中國是詩的國度,在立春日,我們學習了《元日》古詩,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村居》來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古代兒童在春天放風箏的樂趣吧。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活動九――科學啟智,重心實驗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做的科學實驗叫做有趣的不倒翁,不倒翁,大家都見過,可是您知道不倒翁為什么不到嗎?今天我們就用雞蛋殼做一個不倒翁。
制作蛋殼不倒翁,感知不倒翁現象。
操作材料:雞蛋殼一個,小米或者大米少許,橡皮泥一塊,彩紙一張,筷子,碗。
制作過程:
1、用筷子在雞蛋的一端輕輕敲開一個洞,注意一定要小心,否則雞蛋殼破了。
2、用筷子小心的攪亂蛋清與蛋黃,讓蛋黃和蛋清流進碗里,用水沖洗干凈后用衛生紙把蛋殼擦干,將準備好的小米倒入雞蛋殼,大約蛋殼容量的三分之一即可。
3、蛋殼手工就制作好了,有心的朋友可以給蛋殼涂上彩色哦!
4、用雞蛋殼制作的不倒翁,還可以加上一些裝飾品,比如可愛的帽子,加上個小手,這個蛋殼不倒翁是不是超級簡單呢!
科學原理:蛋殼內裝上沙子后,整個蛋殼重心下移,不倒翁的重量集中在底部,起到了固定身體的作用,將不倒翁推倒后,較重的底部就會將較輕的身體拉回原來的位置。
小朋友們,一個節氣就是一本有趣的書,我們的春分活動,大家都記住了嗎,讓我們回家后一起和爸爸媽媽做這些游戲吧。春分是一年最美好的開始,愿我們每位小朋友都能夠享受著大好春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踏青、賞花、放風箏,挖野菜。
活動衍伸:
1、收集和這個節氣有關的古詩,進行詩配圖創作。
2. 觀察記錄連續五天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
3.用心感受春天的美,拍下春天里的美景,開展班級攝影作品展。
《春分》幼兒園教案 1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2.了解關于春分的詩詞和春分的相關知識。
3.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感受和家人一起過節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搜集有關春分節氣材料、彩筆、雞蛋
三、活動過程:
1.家長講解春分的由來及春分民間習俗
進入“春分”時,從天文科學知識方面來看,太陽的直射點轉移到赤道上。春分”這個節氣的到來,預示著冬日的寒意已經褪去,田地里莊稼從冬眠的睡夢中已經覺醒,田野間的植物都脫去枯黃的外衣,換上了綠裝;動植物都探出了腦袋,享受春日的溫暖;農民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這說明春分對農民很重要的節氣,春天播種希望的種子,在金秋就能收獲。因此,春分的.到來,就預示著農忙的春耕生產開始了。豎蛋、放風箏、吃春菜、送春牛、粘雀子嘴、春祭等習俗。
2.寶寶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學習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