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修《李憑箜篌引》優秀教案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選修《李憑箜篌引》優秀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選修《李憑箜篌引》優秀教案 1
(一)導語
詩的唐朝也是音樂的唐朝,詩與音樂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樁姻緣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它們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稱為“摹寫聲音的至文”的三首詩: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韓愈的《聽穎師彈琴》。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中唐詩人李賀的這篇浪漫主義珍品《李憑箜篌引》。
(二)作者介紹
李賀是唐宗室鄭王后裔,到李賀時家道已經徹底沒落了,父親李晉肅只不過是邊疆上的一個小縣令。李賀被誹謗諱父名而不得參加科舉考試,后只做過一個九品的奉禮郎,不久辭官歸故里而卒,年僅27歲。
李賀年少時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艷詭譎的詩風,故被稱為“詩鬼”。其作品繼承前代積極浪漫主義傳統,馳騁想像,運用傳說,熔鑄詞彩,創造出―種新奇瑰麗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傳說他每次出門,跟隨的書僮身上總背一只錦囊,他邊走邊吟詩,每得佳句就寫下來放進囊中,歸來時再補足成篇。他的詩歌繼承《楚辭》和樂府民歌的傳統而有所創新,在詩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語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詩壇上獨樹一幟。優秀作品有《李憑箜篌引》、《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壓城城欲摧”、“桃花亂落如紅雨”等,為后世所傳頌。
(三)朗讀
略
(四)鑒賞詩歌
1、我們先替李憑設計一張演奏會海報,畫面上應有什么?
時間:高秋(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寫出了演奏環境),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
地點:中國晚唐(箜篌演奏技藝到唐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樂器:箜篌(“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
演奏者:李憑:著名的宮廷樂師,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關于她當時的身價與聲名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她精湛的技藝受到了詩人們的熱情贊賞,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所以李賀才用他的如花妙筆寫下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詩歌。)
2、參加這場演奏會的除了詩人,還有哪些聽眾。請分別介紹一下他們的身份,并描繪一下他們聽李憑演奏時的神態(討論)
(1)江娥,就是湘妃,傳說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灑淚,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絕。
(2)素女,是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
(3)紫皇,“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被音樂打動。
(4)女媧,神話中的創世紀女神,遠古時代,天裂地塌,災兇四起,女媧采煉五色石修補蒼天,又消除其他禍患,才使得劇烈動蕩的宇宙安定下來。女媧聽得入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斜
(5)神嫗,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樂,能彈箜篌。虛心向李憑學習箜篌技藝。
(6)老魚、瘦蛟,潛在神秘深山的幽澗中。隨音樂在水波中上下跳躍,翩翩起舞。
(7)吳質,吳剛,月宮中神仙,整天伐桂。徹夜不眠,倚著桂樹,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宮中嫦娥的寵物。蹲伏在一旁,任憑露水斜飛滴在身上,也不肯離開。
(9)云,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諦聽。
(10)十二門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長安方圓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門,共十二門。人們陶醉在美妙的弦樂聲中,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
3、通過我們找到的詩中的對李憑“粉絲”們的描繪,我們的確可以體會到李憑的`箜篌演奏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力量,那么這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來描摹音樂的呢?
側面烘托。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李賀如同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驅使著大自然的靜物、動物,調動了神話傳說中眾多的神人的形象,來寫出樂聲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表現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藝術。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魚、瘦蛟,神話傳說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嫗,吳剛、玉兔等等。李憑彈箜篌的樂聲連沒有感覺的靜物、無知的動物都為之感動,連高踞仙界的神仙們也被樂聲緊扣心弦。這樣,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樂聲以及它奇妙的藝術效果就形象而具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沉浸在奇異的藝術境界之中,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種側面描寫的手法,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漢樂府詩歌《陌上桑》里寫羅敷那一段,不是直接描繪羅敷的美麗,而是借助“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