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試卷真題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會有試卷,試卷可以幫助學校或各主辦方考察參試者某一方面的知識才能。你知道什么樣的試卷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試卷真題,歡迎大家分享。
2023年全國統一高考語文試卷(新高考Ⅰ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對素食者和腸胃疾病患者來說,藜麥的發現是一個奇跡。藜麥不含麩質,富含鎂和鐵,比其他種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包括人體無法獨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國宇航局宣布,藜麥是地球上營養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員的理想之選。產于安第斯山的藜麥有一個令西方消費者神往的傳說:印加人非常重視藜麥,認為它是神圣的,并且稱之為“萬谷之母”。不過,藜麥的愛好者卻通過媒體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從2006年到2013年,玻利維亞和秘魯的藜麥價格上漲了兩倍。2011年,《獨立報》稱,玻利維亞的藜麥消費量“5年間下降了34%,當地家庭已經吃不起這種主食了,它已經變成了奢侈品”。《紐約時報》援引研究報告稱,藜麥種植區的兒童營養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衛報》用煽動性標題提升了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裝下藜麥令人反胃的事實嗎?”該報稱,貧窮的玻利維亞人和秘魯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進口垃圾食品”。《獨立報》2013年一篇報道的標題是“藜麥:對你有利――對玻利維亞人有害”。這些消息傳遍了全球,在健康飲食者之中引發了一場良心危機。在社交媒體、素食博客和健康飲食論壇上,人們開始詢問食用藜麥是否合適。
這種說法看似可信,被許多人認可,但是經濟學家馬克貝勒馬爾等人對此則持保留意見。畢竟,藜麥貿易使大量外國資金涌入玻利維亞和秘魯,其中許多資金進入了南美最貧窮的地區。幾位經濟學家跟蹤了秘魯家庭支出的調查數據,將種植且食用藜麥的家庭、食用但不種植藜麥的家庭和從不接觸藜麥的家庭劃分為三個小組。他們發現,從2004年到2013年,三個小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麥種植戶家庭支出的增長速度是最快的。農民們正在變富,他們將這種新收入轉化為支出又給周邊民眾帶來了好處。那么藜麥消費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在很長的時間內兩個國家的藜麥消費量一直在緩慢而穩定地下降,這意味著消費量的下降和價格的激增不存在明顯的聯系。更加接近事實的解釋是,秘魯人和玻利維亞人只是想換換口味,吃點別的東西。
為了解藜麥的種植情況,我去了秘魯科爾卡山谷,這里在印加時代以前就得到了開墾。藜麥是一種美麗的作物,擁有深紅色或金黃色的巨大種球。在安第斯山的這片區域,人們在梯田上同時種植藜麥以及當地特有的玉米和馬鈴薯品種。“國外需求絕對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魯向導杰西卡說道,“農民非常高興,所有想吃藜麥的人仍然買得起這種食物。”她還解釋了另一個好處。之前,秘魯城里人往往認為他們這片區域吃藜麥的人“很土”。現在,由于美國人和歐洲人的重視,食用藜麥被視作一種時尚。“利馬人終于開始尊重我們這些高原人和我們的傳統了。”玻利維亞西南部有一片遙遠而不適合居住的區域,那里到處都是鹽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麥資金支持的當地急需的開發和旅游項目。千百年來勉強能夠養家糊口的自耕農開始為更加美好的未來而投資。我在2017年4月聽到的玻利維亞人對于該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長的供給正在拉低價格。玻利維亞的藜麥種植面積增長了兩倍多,從2007年的5萬公頃增長到2016年的18萬公頃。馬克貝勒馬爾后來對我說:“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結局,因為它的價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風景如畫的科爾卡山谷,當太陽落山時,我問杰西卡,歐洲和北美的消費者是否應該為吃掉秘魯人和玻利維亞人的食物而感到內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聽到當地人的親口否認。“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們有許多藜麥。”
乍一看,這一關于食物熱潮、全球貿易和消費者憂慮的事件講述了謊言被揭穿的過程。不過,這些受到錯誤解讀的真相可能會對當地的人們造成真正的傷害。各行各業有經驗的溝通者會通過片面的事實、數字、背景呈現某種世界觀,從而影響現實。在這個例子中,新聞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導消費者遠離藜麥:他們由衷地為一個貧困群體感到擔憂,害怕狂暴的全球貿易風潮會危及這一群體的利益。我們很早就知道這一點:每個新手辯論者和犯錯誤的小學生都知道如何挑選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過,我們可能不知道這些真相為溝通者提供了多大的靈活性。很多時候,你可以通過許多方式描述一個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實性。我將它們稱為“競爭性真相”。
(摘編自赫克托麥克唐納《后真相時代》,劉清山譯)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二段觀點的一項是______
(4)請簡要說明文本中的西方媒體在報道時使用了哪些“競爭性真相”。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證明關于藜麥的新聞報道結論有誤?請根據文本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給兒子
陳 村
你總會長大的,兒子,你總會進入大學,把童年撇得遠遠的。你會和時髦青年一樣,熱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個暑假,兒子,你就去買票。
火車430公里,一直坐到蕪湖。你背著包爬上江堤,看看長江。再沒有比長江更親切的河了。它寬,它長,它黃得恰如其分,不失尊嚴地走向東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錢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無疑會有許多人。他們挑著擔子,扛著被子,或許還有板車。他們說話的聲音很高,看人從來都是正視。也許會有人和你搭話,你就老老實實說話。他們沒有壞意。
你從跳板走上岸,順著被鞋底和腳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個小時。你能看到村子了。狗總是最先跳出來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門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總是熱情的,而狗卻時刻警惕著。也許會引來它的朋友們,紛紛表示出對你的興趣。你要沉住氣。
你謝過主人,再別理狗的訛詐,去河邊尋找灘船。如果你運氣好,船上只有一兩個客,你就能躺在艙里,將頭枕著船幫,河水拍擊船底的聲音頓時變得很重。船在槳聲中不緊不慢地走。雙槳“吱呀吱呀”的,古人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