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諺語故事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諺語吧,諺語是人們在生活及勞動中逐漸形成的短語。你知道經典的諺語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民間諺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斫斷手指頭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錯了事之后決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個人下定了決心,總是用“斫斷頭指頭”這個俗語。
唐朝玄宗年間,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當時的名將張巡守睢陽城,浴血奮戰。但寡不敵眾,只好派手下大將南霽云向其它城守將討救兵。南霽云帶了三十名騎兵,奉命突圍到附近的臨淮關搬救兵。敵軍數萬人發現南霽云等的蹤跡,就四面攔截,不放他過去。南霽云左右馳射,人馬所到之處,好象閃電一樣,倏爾明滅,使得敵軍神搖目眩,不知所措。南霽云突圍成功,到達淮陽時只損失兩名部下,唐朝的將軍們都妒忌張巡的威名,坐視其敗,不愿伸出援手。臨淮的守將賀蘭進明,尤其如此。南霽云苦口請兵,賀蘭進明只是不答應。南霽云悲憤之至,在宴會中撥出佩劍,砍斷一只手指,鮮血淋漓地斥責賀蘭進明自私,座中人不禁為之淚下。
睢陽城破,張巡、南霽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國。
潮陽及澄海都建有雙忠公祠,以紀念張巡和許遠。而南霽云“斫斷手指頭”的這個典故,也隨之流傳。但其語義已有所演變。
2、上梁不正下梁歪
宋朝的時候,有個叫陳州的地方,這里連著三年都沒有下過雨了,地里的莊稼都枯死了,老百姓沒有糧食吃,到處流浪乞討。朝廷知道后,便派劉衙內的兒子劉得中和女婿楊金吾到陳州發放糧食,救濟災民。
臨走時。劉衙內悄悄地對他們倆個說:"你們兩個去陳州發放糧食救災,這可是個發財的好機會呀!你們到那里這后,就把米價抬高,由五兩一石改成十兩一石,然后再往米里面和一些泥土和糠秕,這樣我們就可以借這個機會大賺一筆啦!"兩人聽了,會意地點點頭,然后便離去了。
到了陳州后,劉得中和楊金吾兩人便按父親說的那樣,把米價改成了十兩一石,往米里面摻了很多土和糠秕,還在稱上面做了手腳,短斤少兩。老百姓看到買來的米不僅價格高不夠斤數,而且里面還有很多泥土和糠秕,心里非常氣憤,于是便聯合起來,到官府那里告狀,誰知這件事情傳到了包拯的耳朵里,包拯是當時有名的鐵面無私,公正執法的官員,他知道后,親自到陳州了解情況,調查清楚之后,便馬上把劉得中、楊金吾抓了起來,按照法律判處了死刑。
3、凡事學大丈
俗語:“凡事學大丈”意指做事心中無數,盲目跟從。“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習俗大人跟小孩稱呼對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稱襟兄也稱“大丈”?!胺彩聦W大丈”這個俗語,源出民間流傳的一則“傻女婿故事”。傳說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壽,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訴他:“大姐夫是個知書識理的人,到了我媽家,你就跟他學著做就行了?!币钊眨搅苏赡改铮ㄔ滥福┘?,傻女婿便細心注意大女婿的一舉一動,認真模仿。在筵席上,大女婿舉杯向丈母娘祝壽,他也舉杯祝壽;大女婿為丈母娘夾菜,他也夾菜;規規矩矩,很有風度。丈母娘心想小女婿雖沒讀書,也甚懂理,心里很高興。席間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將蚶殼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湯。小女婿一不留心沒看清楚,以為大丈吃蚶是連殼吞下,心想這可能是禮貌吃法。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進嘴里,拼命往喉嚨里咽。這談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大女婿見襟弟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聲,誰料剛吞下的豆粉絲從鼻孔中噴了出來。傻女婿見狀,驚懼萬分,忙把蚶殼吐出,連連說:“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經把我哽得半死。這一著‘牛囝穿鼻’我確實學不來!”弄得大丈哭笑不得,眾人卻被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4、孟母三遷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成人。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群常從孟子家門口經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墒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