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故事
故事指在現(xiàn)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tài)性現(xiàn)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唐伯虎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唐伯虎仕途
歷史真實的唐伯虎,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公元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公元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親為唐廣德,母親是邱氏,自幼聰明伶俐,熟讀四書五經(jīng),并博覽史籍。16歲參加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他的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而家境也從此衰敗下去,后來,在好友祝允明的規(guī)勸下苦讀詩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后,心態(tài)發(fā)生了極大的轉(zhuǎn)變,對仕途心灰意冷,后期以賣畫為生。正德年間曾應寧王朱宸濠的邀請赴南昌為其效力,但后來卻發(fā)現(xiàn)寧王有不軌之心,于是裝瘋賣傻,而后離開了。唐伯虎晚年生活十分窮困,有時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濟生活,54歲即病逝。
那么,我們?yōu)槭裁凑f唐伯虎的一生充滿悲情呢?
上文中,我們說唐伯虎在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解元”是中國唐代對鄉(xiāng)試第一名的稱謂),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可謂是人生得意。然而,在他得意之時,人生的挫折也相對伴隨而來。
在唐伯虎參加鄉(xiāng)試時,文章寫得非常出眾,當時的主考官梁儲對其十分欣賞。后來,梁儲拿著唐伯虎的文章給禮部侍郎、學士程敏政欣賞。程敏政讀完后也覺得文章寫得十分精彩。而趕巧的是,在朝廷舉行的會試中擔任主考官的官員也正是程敏政。唐伯虎與江陰富商的公子徐經(jīng)一同赴京趕考,兩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家去拜訪。然而,徐經(jīng)卻趁此機會收買程敏政的家童,考試之前就得到了會試的考卷。然而,巧合的是,那一年會試的題目出得極為冷僻,除了唐伯虎與徐經(jīng)兩人之外,考生們都難以答出考題。據(jù)說,程敏政拿到這兩份出色的答卷時,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這必是唐寅與徐經(jīng)的。”結果,這句話被一些平時忌恨程敏政的人們聽到,于是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皇帝聽后大怒,將程敏政、徐經(jīng)和唐伯虎打入大牢。徐經(jīng)入獄后經(jīng)不起嚴刑拷打,招認買通程敏政的家童泄題一事,并說將竊取試題泄露給了唐伯虎。后刑部、吏部會審,徐經(jīng)又推翻自己的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將程敏政和唐伯虎釋放出獄。唐伯虎出獄后,被謫往浙江為小吏。然而,唐伯虎感到十分不恥,于是沒有上任。而在此時,本以為可以飛黃騰達成為官太太的妻子一聽說此事,希望落空,與唐伯虎大吵一場,拂袖而去。
不利的事情總算是過去了,但這件事在唐伯虎心中留下了長久的印記,他對仕途感到十分絕望,遂決定將自己的后半生寄情山水,游歷名山大川,決心以作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桃花塢
正德九年,明宗室寧王朱宸濠以高薪聘請?zhí)撇⒌侥喜秊槠湫ЯΓ瑢幫醯拇伺e喚起了唐伯虎進取的一點政治理想,于是唐伯虎前去為其效力。然而,令他想象不到的是,寧王之所以以優(yōu)厚的俸祿聘請他,并不是因為他不可多得的才華,而是為自己以后的謀反網(wǎng)羅人才。此時,唐伯虎意識到,自己無論怎樣也不能卷入這場政治的斗爭中,弄不好會成為殉葬品,于是,在別無他法之下,唐伯虎開始裝瘋賣傻,露其丑穢,寧王不能忍受自己招來的人才竟如此粗俗不堪,于是,便將他解雇了。終于,唐伯虎逃脫了這場斗爭的旋渦。
優(yōu)厚的俸祿不能拿,唐伯虎沒有其他謀生之路,最終還是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靠賣字畫為生。依靠自己的才子之名,字畫也能賣得好價錢,小有積蓄的唐伯虎此時在一個山水秀麗的地方蓋起了一座簡陋的棲身之所――桃花塢。
晚年生活窮困
唐伯虎一生僅娶了兩個妻子,第一個妻子因難產(chǎn)而死,第二個妻子棄他而走。他的一生中還有一位紅顏知己,名字叫沈九娘。
就在唐伯虎最困難的時候,沈九娘在精神上慰藉了他。但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逝,這令他十分悲痛。然后,民間有人杜撰說唐伯虎娶了9房妻妾,這純屬虛構。試想,一個連吃飯都成問題的人又如何能娶得起9房妻妾呢?
自仕途失意后,唐伯虎一度以“酒仙”李白為榜樣,常常酗酒,使得他在晚年時期身體每況愈下,在身體狀況不好的情況之下,他也難以工作,所以生活十分窮困,常常借錢生活。在此期間,他寫了一首《七十詞》: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從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出唐伯虎對其一生的感悟。然而,從這首略有哀嘆的詩中,我們更能體悟到一直以來被后人冠以“風流才子”之稱的唐伯虎一生究竟是悲哀還是風流?
唐伯虎晚年精神空虛,篤信佛教,以尋找精神寄托。公元1532年,唐伯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享年54歲。唐伯虎身后很蕭條,家中經(jīng)濟十分困難,還是他的好友祝枝山慷慨相助,將其埋葬在桃花庵附近。
歷史上的唐伯虎一生仕途坎坷,生活貧困凄愴,但在后人的印象之中,他卻是一個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兒,然而,在其風流倜儻的背后,更直擊人心靈的應該是他那悲情的一生。
唐伯虎畫畫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又稱桃花居士。據(jù)說唐伯虎出生的時間正好是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因此取名唐寅。唐伯虎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稱號,又與沈石田、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相對于詩文而言,唐伯虎的畫更著名。唐伯虎的繪畫才能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他很小的時候就在繪畫方面顯露出驚人的天賦。教唐伯虎畫畫的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畫家――沈石田。
話說唐伯虎能拜于沈石田門下,與祝枝山有著不小的關系。據(jù)說唐伯虎小時候住在蘇州,家境貧寒,父親靠開酒館為生。小店雖然裝修簡樸但十分干凈,客人不多,環(huán)境足夠安靜,因此時不時會有文人墨客來喝上一杯。唐寅從小就喜歡畫畫,十三歲那年,為了幫父親照顧酒館,唐伯虎輟學在家,再也沒去過學堂。他總是忙里偷閑地畫兩張,如果畫出滿意的作品就把它貼在酒館的墻上。祝枝山是遠近聞名的才子,一日,他來到店中喝酒,看見了墻上的畫,很是喜歡,就問店家討要,還要付給銀兩,誰知老板推辭道:“這是犬子的戲作,客官要是喜歡盡管拿去,不必付什么銀兩。”祝枝山一聽這畫竟然是個孩子畫的,于是好奇心大發(fā),就問店家:“我能否見一見這作畫的孩子呢?”
父親把唐伯虎帶到祝枝山面前,經(jīng)過一番攀談,祝枝山了解到,唐伯虎完全是自學成才,看到他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才華,祝枝山生了愛才之心,打算好好培養(yǎng)他,于是,決定幫他找一位老師,這老師便是沈石田。
祝枝山帶著畫師沈石田來到了酒館。沈石田看過唐伯虎的畫后,贊不絕口,但是要想在繪畫的道路上走得遠,光有技巧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才氣,于是沈石田出了一個字謎,只要唐伯虎答得出,就免費教他畫畫。字謎是這樣的:“去掉左邊是樹,去掉右邊是樹,去掉中間是樹,去掉兩邊是樹,這是什么字?”唐寅略一思考就說出了謎底:“是個‘彬’字。”沈石田很高興,就收下了唐寅。
起初,唐伯虎學習刻苦勤奮,很快就能掌握繪畫技藝,因此受到沈石田的稱贊。不料,由于沈石田的稱贊,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chǎn)生了自滿的情緒,沈石田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時,沈石田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石田的一幅畫,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唐伯虎的畫,題材廣泛,涉及各個方面。他的畫風獨具一格,揮筆自然,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知道有個畫家唐伯虎。這些畫,在唐伯虎窮困潦倒的時候也幫了不少忙,下面就有一個伯虎賣扇的趣聞。
話說這唐伯虎向來喜歡游山玩水,這一日,恰好來到西湖,正走著,忽然看見一群人在涼亭里喝酒,被勾起了酒興,于是也進入涼亭,向酒家討了幾杯酒來。他一邊喝酒一邊觀賞美景,好不愜意。喝完酒,唐伯虎起身結賬,一掏口袋才發(fā)現(xiàn)忘了帶錢,于是跟酒家說道:“我今天走得匆忙,忘了帶錢,不知可否賒賬?”沒想到被酒家一口回絕。這下該如何是好?唐伯虎想了一會兒,忽然靈機一動,甩開手中扇,搖之,問道:“能不能用我手中的扇子來抵酒錢啊?”誰知酒家還是不答應。唐伯虎低頭想了一會兒,心生一計,大聲吆喝:“賣扇子啦,賣扇子啦!”這時走過來一個富豪,問道:“你這一把小小的扇子能賣多少錢?”唐伯虎遞過扇子說:“您看看就知道了。”誰知這富豪根本就是個門外漢,拿過扇子看了看說:“這扇子上的畫,一看就是信手涂鴉,隨意畫畫敷衍人的,根本不值錢。”說完還把扇子扔在了地上。
唐伯虎聽他這么說,很是氣憤。不一會兒,又走過來一個人,只見這人穿著一身布衣,書生模樣的打扮,他看到扇上的畫,拍著手連連稱贊,一眼就看出了是出自名家之手。這書生看完扇子,又轉(zhuǎn)過來看唐伯虎,見他氣宇軒昂,風流倜儻,一表人才,就試探地問道:“閣下可是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是也?”唐伯虎笑著點了點頭。
周圍的人一聽賣扇之人竟是唐伯虎,紛紛出高價要買那把扇子,但是唐伯虎誰也沒給,唯獨遞給了剛才那個書生,并說:“你慧眼識人,這把扇子應該歸你。”書生感激地說道:“可是我身上只帶了十兩銀子,買不起您的畫呀。”“不妨,你給我五兩即可,夠我的酒錢就行了。”書生收下扇子,對著唐伯虎拱手拜謝。
一旁的富豪看到此景,才知道剛才自己有眼不識泰山,錯失了大師的佳作,于是趕忙邀請?zhí)撇⑷胂嬅谰啤:攘艘粫汉螅缓缹μ撇⒄f:“先生能將剛才那把扇子賣給我嗎?我愿出千兩黃金。”唐伯虎搖搖頭,起身欲走。誰知那富豪竟耍起賴來:“你剛喝了我的酒,沒給錢就想走嗎?”唐伯虎哪里會上他的當,說道:“是你自己叫我喝酒的,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免費酒我哪有不喝的道理?”說完,周圍的人都笑了。富豪胡攪蠻纏,非要唐伯虎留下畫作才能離開,唐伯虎礙不過,只得讓人準備筆墨紙硯,揮筆作畫一幅,趕緊閃人。這富豪拿起畫作一看,頓時氣得兩眼冒火。原來唐伯虎給他畫的是一只千年王八,還在旁邊題了一行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唐伯虎不僅畫畫得好,詩也寫得不錯。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的詩作在他晚年的時候幾乎都失傳了。明萬歷年間,有個叫何君立的書商,很喜歡唐伯虎的詩詞歌賦,為了收集唐伯虎的詩詞,不惜花掉了萬兩銀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之后,他將唐伯虎生前失傳的近百篇詩文收集成冊,編成書出售于市,導致一時洛陽紙貴。
無獨有偶,江南著名的出版收藏家毛晉也是唐伯虎的詩迷,由他編錄的《明詩紀事》和《海虞古今文苑》就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逸事,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少年交游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
唐伯虎生于大明成化六年(1470)二月初四,為農(nóng)歷庚寅年,己卯月,癸丑日,并不是盛傳的寅年寅月寅時。
唐伯虎的父親蘇州閶門內(nèi)皋橋南畔吳趨坊的一家酒店的店主,叫唐廣德,他讀書不多,兒子生于“庚寅”年,于是便給兒子取名叫唐寅。唐伯虎的弟弟出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為“丙申”年,所以他的弟弟就叫唐申。
唐伯虎還有一個妹妹,比弟弟唐申大,但無姓名生辰記載。
父親唐廣德善于經(jīng)營,人緣也好,酒店生意很好,唐家的生活漸漸步入小康。
九歲以前,唐伯虎除了照顧弟弟妹妹,就是到父親的酒店里幫忙,他幫忙殺雞宰鴨,出入于社會底層人物之中。
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商人的社會地位低。商人有了錢,便想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于是在唐伯虎九歲那年,唐廣德給他聘請了舉業(yè)老師,他希望兒子通過科舉改變社會地位。
在唐家不遠的地方,是廣東布政司左參政劉昌的家,成化十六年(1480),劉昌去世,他的大兒子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