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買櫝還珠》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成語吧,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還苦于找不到優秀的成語?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買櫝還珠》,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買櫝還珠的故事
楚國有個珠寶商,到鄭國去賣室珠。
為了招攬生意,他精心制作了一只盛放寶珠的盒子。這只盒子選用名貴的木蘭做材料,再用香噴噴的桂、椒反復熏烤,又用光閃閃的珠玉鑲嵌四周,還用通紅的玫瑰和碧綠的翡翠裝飾點綴。真是珠光寶氣,異香撲鼻。
有個鄭國人看中了這只精美無比的盒子。他把盒子買走了,卻把盒中的寶珠退還給珠寶商。
買櫝還珠故事的寓意
啟示:鄭人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舍;而楚人的過分包裝也十分可笑。
寓意:
1、人的眼睛只盯著那只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象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當的傻事來。
2、商人過份注重外表,使裝飾外表的價值高于珠子的價值。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廠商為了獲得利益,過份裝飾外表,使得外表的價值高于商品的價值,從而使商品的價格提高了許多。
3、現代還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資本取得了更少的回報,賣櫝的人用一個櫝得到了珠。
4、形容目光短淺,取舍不當的人。
5、美麗是可以營造的,但真正的美麗卻不應有絲毫的人工雕琢,它應是真實的沃土中盛開的鮮花!如果一個事物真正美麗,那么他是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幫助來襯托他的
6、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質才是最重要的。
7、只重外表而不顧實質,使人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當取舍
鄭人的眼睛只盯著那只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象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當的傻亭來。
買櫝還珠故事的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①,熏以桂椒②,綴以殊玉③,飾以玫瑰④,緝以翡翠⑤。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⑥。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⑦。
《韓非子》
[注釋]
①為制做。木蘭一種高級木料。柜這里指小盒。
②桂椒香料。
③綴點綴。
④玫瑰一種美麗的玉石。
⑤緝裝飾邊沿。翡翠一種綠色的美玉。
⑥櫝小盒。還退回。
⑦鬻賣。
成語解釋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卻退還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沒有眼光;取舍不當。
成語出處:
戰國 韓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成語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