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故事(精選12個)
故事是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下面小編為您帶來名人小故事!
名人小故事 1
孔子因材施教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呀?”
他很自豪的說:“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
客人說:“那太好,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
學生很高興的`說:“可以呀!”他心想:“你大概要提什么奇怪的問題吧?”
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用問嗎?”于是便回答說:“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四季!”
“三季!”
最后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弟子心想:“我贏定。”
他正準備帶客人去見孔子,恰好孔子從屋子里走出來,學生向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
孔子看客人一眼,說:“一年有三季。”
這個學生驚呆。
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學生沒法,只好乖乖地磕三個頭。
客人走后,學生迫不及待地問:“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說有三季呢?”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他從來就沒有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就算和他吵到晚上也講不通。你吃點虧,磕三個頭,無所謂。”這個故事其實對于我們教育學生或者面對生活,都極有意義!
名人小故事 2
朱德元帥挖泉水
朱德元帥出生在四川儀隴一個世代佃農的家里。他從小就熱愛勞動人民,樂于為鄉親們做好事。
有一年,四川大旱,朱德的家鄉一連數月,滴雨未下。土地龜裂,禾苗干枯,連飲水也發生困難。鄉親們只好翻山越嶺,跑到十幾里外的地方排成長龍擔水。
這天,朱德上山去割草,發現山坡上有一片草長得特別茂盛,草底下的土很潮濕。他想下面可能有泉水,就約幾個小伙伴來挖。你一鎬,我一锨、費好大的'勁,才挖出一個深坑。可水呢?點滴也沒見。有的小伙伴泄氣,撅著嘴巴說:“這里根本就沒有水,咱們白干。”
朱德卻不肯罷休,他仔細觀察坑的四壁,耐心地對大家說:“如果下面沒有泉水,這么旱的天氣,泥土哪能這么濕?我們看準的事情,就要干到底。只要朝最濕的地方挖,一定能挖出泉水來!”
在朱德的帶動下,大家又熱火朝天地干起來。挖不久,一股清泉果然從地底下汩汩地冒出來。大家高興得跳起來,都說朱德有主見,有毅力,又為村里做一件大好事。
名人小故事 3
林蘭英堅持讀書
女科學家林蘭英的家鄉在福建省莆田縣。在舊社會,女孩子上學很困難。
當林蘭英上到小學三年級時,她的堂姐妹都紛紛退學,回家做家務事或外出當女工去。媽媽也勸她:“一個女孩子家,念書有什么用?看你堂姐,都能納鞋掙錢。”
女孩子讀書就真的沒有用?小蘭英心里又是生氣又是不平。她寫信給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傾吐自己的心里話。爸爸的思想倒很開明,多次回信鼓勵女兒:“在外國,有出息的.女孩子多著哪!好好念書吧,只要胸有大志,女孩子也能干大事!”
小蘭英從此發憤學習,直到小學畢業,年年成績都在前三名。可媽媽受封建思想影響,說什么也不同意女兒上中學。蘭英對媽媽說:“中學里有規定,考第一名的學生不用交學費。我要爭取第一名!”媽媽又氣又急,賭氣說:“好!要是交錢就別去上學!”母女倆就這樣達成協議。
林蘭英懷著一團火跨進莆田縣礪青中學的大門。剛進校時,男同學都瞧不起她,還有人譏諷道:“單獨的竹子扎不成排,毛丫頭念書長不!”
林蘭英睬也不睬,只是埋頭讀書。雖然,她每天都要干許多家務活,但上學從沒有遲到或早退過。老師布置的作業,也總是按時完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學期結束的時候,林蘭英果真得第一名。一直到初中畢業,她每個學期都是第一。媽媽無可奈何,只好認輸。
名人小故事 4
以小見大說誠信
據《玉泉子》一書記載,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有位處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兩人正對局,突然來公文,呂元膺只好離開棋盤到公案前去批閱公文,那位棋友趁機偷偷挪動一個棋子,最后勝呂元膺。其實呂元膺已經看出他挪動棋子,只是沒有說破。第二天,呂元膺就請那位棋友到別處去謀生。別人都不知道辭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被辭退。臨走時,呂元膺還贈送錢物。
呂元膺之所以要辭退這位棋友,是由于他從這位棋友挪動一個棋子、搞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