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中流擊楫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典故吧,典故在傳達表現事物事理中畢竟是隔了一層,是一種由彼而產生的聯想,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典故:中流擊楫,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典故:中流擊楫
【出處】《晉書?祖逖傳》。
【舉例造句】:中流擊楫,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志。
【拼音代碼】: zljj
【近義詞】:奮發圖強、擊楫中流
【反義詞】:委靡不振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立志
【釋義】中流:河流的中央;擊:敲打;楫:船槳。渡河時在河流的中央拍打船槳。比喻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昂之氣。
【歷史典故】
祖逖原本出身于西晉末年的北方大族,后來家道中落。在當時的亂世之中,祖逖帶了幾百鄉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過程中,祖逖主動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人,把自己的糧食、衣服也分給大家。鄉親們都十分敬重他。
不久,逃難的人群來到了泗口(今江蘇靖江北)。這時,祖逖手下已經聚集了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人。大家眼看著自己的家園被外族侵占,都很憤恨,見祖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就推選祖逖做了首領,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打回家鄉去。
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位做皇帝,祖逖曾勸說他領兵收復失地,司馬睿當時并沒有收復中原的打算,但聽祖逖說得慷慨激昂,也不好推辭,就勉強答應了祖逖的請求,并派他做豫州(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他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但不給他戰衣和兵器,還讓他自己想辦法集結士兵。
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鄉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向大家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中原的敵人,絕不再過這條大江!”他激昂的聲調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到了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