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南京的歷史典故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用到過典故吧,適當運用典故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還記得都學過哪些典故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與南京的歷史典故,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南京的歷史典故1
屋下架屋
典故:東晉時,南京有一個叫庾庾闡的官員,寫了一篇《揚都賦》,呈給庾亮,庾亮對這篇賦文大為贊賞,對眾人稱此賦可與張衡的《兩京賦》、左思的《三都賦》相媲美。太傅謝安聽說此事后,對人說:“不能這樣搞啊!這是在屋子下面再架個屋子罷了!什么事要是都一味模仿學習,那就難免淺薄了!”
與南京的`歷史典故2
寄人籬下
典故:在南京建都的南朝時張融一貫主張寫作要有自己的獨創性,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在一篇文章的序言中寫道,大丈夫做文章應當像孔子刪編《詩》、《書》、制定《禮》《樂》那樣,而不能一味寄人籬下,模仿別人。
與南京的歷史典故3
量體裁衣
典故:南朝時南京有個叫張融的'人,頗有才華,齊太祖蕭道成很器重他。有一次蕭道成把自己穿過的一件衣服送給張融,并附手詔一道,說這是我穿過的衣服,已經讓人按照你的體格重新修改,送給你穿很合適。
與南京的歷史典故4
大筆如椽
典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