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通用14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 1
時間晃晃蕩蕩,走到1984年,莫言圓了他的大學夢。那一年,解放軍藝術學院(以下簡稱軍藝)恢復招生。
莫言的大哥在60年代初期考入了華東師范大學。在那個閉塞的小地方,別說是大學生,就是大學生的家人,也是受到格外的尊敬,當然也不乏嫉恨,小時的莫言就經常在自家的院子里,聽見有人壓低了嗓子議論“別看這家房子破,可是出了一個大學生”、“這家是中農,竟然出了一個大學生”。他不管聽了多刺耳的話,心里也是相當的受用,有一次趁著大哥睡著了,他還偷偷把大哥的校徽摘下來別在自己胸前,小伙伴諷刺說:“是你哥考上大學,又不是你上,燒包什么!”莫言因此按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考上大學。但最終,因為歷史原因,他的大學夢被擊碎了。
得到消息后,莫言很興奮,沒想到37歲“高齡”的他居然有機會重圓自己的大學夢。拿著幾篇作品,他就跑到軍藝,一打聽,人家招生工作已經結束了好一段時間。幸運的是,他的小說《民間音樂》讓時任文學系主任的徐懷中先生看到了,徐先生大贊:“這個學生,即便文化考試不及格我們也要了。”
補了名字進考生表里,莫言一顆心放了下來,他這些年的老師不是白當的,文化考試里雖然有點點小插曲,但最終考得第二名,伙同作文最高分,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軍藝文學系,成了一名年近三十的大專生。
當時軍藝正大修大建,四處都是泥漿黃土,相當的接地氣。莫言接著地氣,在學習期寫出了諸多精品之作,《透明的紅蘿卜》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初冬的.一個早晨,莫言在宿舍里做了一個夢,身穿紅衣的豐滿姑娘手持一柄魚叉,從地里叉起一個紅蘿卜,高舉著,迎著太陽……從起床號響起,他就沉浸在這個輝煌的夢境里,上課時,他一邊聽課,一邊把整個夢境用筆頭“勾”出來,兩周后,稿子出來。他拿不定主意,甚至連算不算小說都說不上來。他把稿子拿給系里一位干事看,干事看完后很興奮:“這不僅是一篇小說,還是一首長詩。”徐懷中看完后還拿給自己的夫人看,結果得到女性角度的評價:“小說里那個黑孩子讓我很感動。”系里更是召集幾個同學座談了這篇小說。
1985年3月,剛創刊不久的《中國作家》第二期發表了這篇小說和座談紀要,主編馮牧先生在華僑大廈主持召開了小說研討會,汪曾祺、史鐵生、李陀、雷達、曾鎮南等名家參加了會議……自此,《透明的紅蘿卜》成了莫言的“成名作”。
“前年,因為編文集,我又重讀了這篇小說,雖然能從中看出許多笨句和敗筆,但我也知道,我再也寫不出這樣的小說了。”莫言的話明顯有惆悵,看來不管是名家還是俗者,談及過去,都有惆悵味道。那時的自己,可能青澀單純、可能幼稚可笑,但滿滿的,都是青春!
軍藝畢業后,他被分到一個部隊,直到1997年離開部隊,這些日子,他生活圍繞著筆尖穿行……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 2
生于黑暗,母親是孩子前行的一盞燈
莫言出生在那樣艱難的歲月,算得上是運氣不好。不幸中的萬幸是,莫言擁有一個好母親。
她雖然只是一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卻用自己的生活閱歷,教莫言活成一個大寫的人。
母親疼愛莫言,卻不寵溺。
當時家里困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莫言對母親提出買書買文具的要求,總是會得到滿足。
家里養了兩頭羊,每天放學后,放羊就是莫言的工作。莫言向班主任借了幾本書,鉆到一個麥草堆里,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個下午把書翻完。
羊餓得狂叫,母親把莫言從草堆里揪出來,看到他手里捧著書也就沒有打罵孩子。
莫言的母親不僅讓孩子懂得讀書的重要性,還教授他一些人生道理。
莫言曾跟著母親去稻田撿拾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
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揀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
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莫言一生難忘。
多年之后,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莫言相逢,莫言想沖上去想報仇,母親卻拉住他,平靜地說:
“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
母親用她的仁慈,教會了莫言放下。
村子里很多人嘲笑莫言其貌不揚,學校里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也因此打他。
莫言回家痛哭,母親卻對他說:“兒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變美。”
母親溫柔的語言,極大舒緩了莫言自卑的情緒,讓他成為一個樂觀的人。
更為重要的是,在那段艱難的歲月。母親雖然自己患有嚴重的肺病,但從來沒有想過了結自己,拋下這個沉重的家庭。
頑強的母親,也給了孩子們努力生存的勇氣。
一個好母親,對孩子來說就像一層隱形盔甲,總能在關鍵時刻起到保護作用。
在那些瑣碎黯淡的日子里,母親的愛就是莫言最大的慰藉。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 3
作家的一生除了追求文藝的創作,更多的是希望讀者認可,也希望文學獎的加持,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痛苦、漫長的創作帶來希望。不僅是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我國文學的驕傲,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文人都渴望榮獲這一殊榮。文學的存在盡管與現實世界的發展格格不入,但熟人不是在文學里變得靈秀,儒雅,端莊又聰穎。
魯迅先生說過,文學的價值就是啟迪民智,而泛泛的世界里,那些真正的智慧或許就來自平凡的民間。讓文學接地氣,富有人間煙火味、與柴米油鹽醬醋茶融為一道,想必是歷史的難題,文化的弊病。然而中國農民出身的莫言卻巧妙地做成了這件事。也作為一個淳樸又晚熟的人,莫言十分樂意將樸素的故事文學化,帶給全世界的讀者。
回望艱難困苦的'童年時光,和四年瘋狂的閱讀千冊書籍。這些過往,它既是苦澀的,同樣也是無價的。正是因為有了貧困和苦難的纏繞,才有了莫言堅強的韌勁和毅力,通過不間斷的付出和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最終走出了屬于他自己的文學之路,也是當代文學的奇跡,更是世界文學的財富。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 4
莫言,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農民作家。他喜歡聽故事,并從聽故事中漸漸喜歡上了講故事。昨天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獎大會上,他用樸實的語言,講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有他親身經歷的,也有從他前輩口中聽到的。他的這些故事,彰顯在他的作品中,從而也成就了他的一部部優秀作品。
在莫言人生記憶里,母親對他的影響極為深刻。一次,他到街上賣白菜,多算了賣菜人一毛錢,回家后告訴母親,母親聽后淚流滿面:賣菜人半天能賺幾毛錢?你怎么能這樣?還有一次,中秋節他家包了一頓餃子,每個人也只夠一碗的餃子,正好門口走過來一個要飯的,為了打發那個要飯的,莫言隨手給了要飯的一碗紅薯干,要飯的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都吃餃子,怎么能給我紅薯干?母親知道后,訓斥了莫言,隨手把她自己的半碗餃子倒進了那個老人碗里。
莫言說,他生來相貌丑陋,村子里的人們當面都嘲笑他,同學也都笑話他,回家后,告訴了她的母親。母親說:兒子,你不丑!你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變美。
莫言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一個故事是他爺爺講給他聽的:從前,有六個瓦匠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惡劣天氣,狂風呼叫,電閃雷鳴。他們慌忙躲進了一個破廟里,其中一個人就說:我們幾個一定有一個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老天才這樣懲罰我們。是誰,誰出去接受上天的懲罰,免得我們大伙跟著受罪。幾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愿意出去的。一個人又提議說:我們都把草帽放在廟門旁,誰的草帽刮到外面去了,就說明這個人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這個人就自覺出去。于是,他們紛紛把自己的草帽放在廟門旁。忽然,一個草帽被狂風刮到了門外,結果,一個人毫不猶豫地走了出來。沒想到的是,這個人剛一出來,那個破廟就被狂風刮到了。故事講到這里,莫言說:我相信正義和公理是一定存在的。
莫言的作品我還沒有閱讀,但從他的獲獎感言中,從他一個個動聽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個作家的真情實感、樸實善良、正直與博愛。他的發言,沒有一句高談闊論,沒有一句華麗的辭藻。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中,真善美盡在其中!
一個作家,首要的就是要弘揚主旋律,傳播真善美。一個善于講故事的人,莫言,他做到了!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 5
他說過,我覺得我能得這個獎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作品里面的文學素質。
很多讀者不禁啞然,特別是未成年讀者,大然失色。這種偏帶黃的書籍也能得諾獎?也能得茅盾獎?他說:“我承認我很齷齪,但我也很坦然,不是嗎?”是的,他很坦然,把很多作者不敢寫的都寫了。他作品里多的是對女性的關愛和贊美。文筆可精得不得了。會斗轉星移,巧妙的把自己的內心轉移到別人的行為上大聲呵斥的批評。寫作手法也變幻多樣,從不重復的寫作格式,令人目不暇接,我每一次看都會有所收獲。或許是他對社會的冷眼批評太多了,也對,現實中太多丑陋的嘴臉了,不知為什么,我本應該把他作為標桿,可我總是視作同僚。他的文章如霧,既真又不真,像一層薄砂一樣。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他是我們中國第一個土生土長的諾獎,我敬佩他。一個人當經歷了太多,思考了太多,就能寫出常人所不能寫出的東西,就能寫出膚淺人所不能比擬的東西。當今的中國作家和評論家要么嚴重歐化,要么用粗鄙的語言吸引讀者,更令人費解的是這些書的暢銷量竟然比古典還受歡迎!有了掌中寶,中國的青年,你們都在干嘛?都在坐吃山空!都在無什么所事事,有人會說我這樣也算,最起碼我實在為拯救思想做出了一點貢獻。麻木的活著有什么意義?人的一生不是虛度,是要干點什么的。
如果連一個人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那他還有什么價值可言?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真正好的事物是跨越種族,不分地區的。沒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那我不禁要問一句:什么是真正好的作品?暢銷的?經大師推薦的?還是親筆的?不,我覺得真正好的作品是禁的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歷史的抉擇。現在它是暢銷書,那么十年之后呢,幾百年之后呢,上千年之后呢。就像一個人,無論他多么偉大,百年之后,終究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