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精選16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 1
國慶期間,媽媽帶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通過《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和《神筆馬亮》五個篇章,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個地方的家鄉故事。透過停車場保安、外賣員、農民發明家、支教老師、扶貧干部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一件件動人的事情,向我們展示了脫貧攻堅的喜人成果,展示了家鄉美好建設的背后,普通人的默默奉獻與堅守
《最后一課》讓我印象最深刻。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教師,他在生病后,記憶回到了在望溪村上最后一堂課的1992年。那時的望溪村貧困落后,而此時的小村莊已經發展成頗有名氣的`旅游景點。村民們為了幫助為鄉村教育無私奉獻的支教老師,全村陪著生病的老師“恢復”當年的《最后一課》。支教老師把知識教給全村的孩子,孩子們通過學習改變了命運,從而把自己的家長建設得更美好。
看到這里,我倍受鼓舞。他們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好好學習,我們現在的學習環境這么好,怎能不努力呢?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珍惜每一堂課,長大以后通過自己的知識去建設家鄉,報效祖國。
同時,我也為生活在六安這個和諧而美麗的城市感到驕傲。自六安創建文明城市以來,街道上隨意停放的車輛不見了,瞧,它們都井然有序地停在車位里。道路上偶爾可見的垃圾不見了,大家都自覺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為美麗整潔的市容環境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六安文明創建期間,我還多次自發參加“小小志愿者”活動,為奉獻在一線的環衛工人送綠豆湯、西瓜呢。最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家鄉六安發展越來越來美,惠民工程也越來越健全。其中圖書館、科技館的建立,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
走出電影院,看著眼前的高樓大廈,看著車水馬龍的大街,看著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我真為家鄉的發展而感到自豪!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 2
國慶期間,我去電影院看了一場既幽默又感人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這部電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篇,講述了5個單元的故事,從預告片來看,我們就可以知道五個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主人公們都想保護、愛護自身的家鄉,去保護家鄉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第四個單元故事――《最后一課》,老教師范爺爺得了阿茲海默癥,也就是老年癡呆癥,他總覺得自身身處在曾經教書的山村里,常常念叨著要給一個孩子拿顏料,完成孩子想畫一個學校的夢想。在醫生的`建議下,老爺爺的兒子帶著老爺爺回到小山村,與老爺爺當年的學生一同還原再現了二十多年前的老教室,一群人陪著演了一出最后一堂課的情景,幫助老爺爺實現這個念想,師生相遇的那一刻,每個人都熱淚盈眶。《最后一課》讓我看到了一位老師對學生樸素而又深刻的愛。
觀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使我明白了無論身在何處,對家鄉的情感依然讓人魂牽夢縈。祖國強大了,家鄉富裕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更幸福了。
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 3
上周末,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名字叫《我和我的家鄉》。
這部電影分為五個單元,讓我印象最深的又兩個單元,其中一個單元叫《最后一課》,而另一個就是《神筆馬亮》。
《最后一課》講的是一位老師年紀大了,他得了阿爾茨海默病,所以他的記憶停在了1992年他給同學們上課的時候。
上課時,一名同學畫的畫被弄爛了,老師看了看他的畫,問道:“你畫的是什么呀?”
同學說:“我畫的是我夢想中的學校。”
老師又問:“你為什么不涂顏色?”
同學說:“我沒有顏料。”
老師聽見了,冒著大雨去幫他找顏料,可回來的路上,不小心滑倒了,顏料也掉到了小河里。這時,鏡頭回到了現在。老師走呀走,記憶慢慢變好了。他走到了一所現代的學校旁邊,忽然,以前他教過的`學生突然出現了,當年那個畫畫的孩子長大了,成了一名建筑設計師,他把他畫的學校建造在了這里。這時,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記憶也瞬間恢復了。看到這里,我的眼眶濕潤了。
《神筆馬亮》講的是馬亮考上了一所很著名的美術學院,可是他為了用自己的“神筆”建設他的家鄉,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留學機會,我覺得這一點讓我非常感動。
這部電影既有讓我捧腹大笑的瞬間,也有讓我感動的時刻,他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為家鄉做出貢獻。我長大也要像他們一樣,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 4
又是一年國慶節,引發了一波看電影的熱潮,也新上映了不少電影。借此機會,在我和媽媽的精挑細選下,我們決定去看《我和我的家鄉》。
家鄉,是每個人出生、成長的地方。縱使現在的生活再幸福,科技再發達,但依然無法忘記那個撫育我們的地方。這部電影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用5個不同的故事,串聯起人們對故鄉的思念。那份始終難以釋懷的情感,讓我們拾起被遺忘的時間,讓記憶在這一剎那停留,回憶起早已逝去的時光。如同一段珍貴的影像,正在緩慢播放,勾起太多的記憶,不想讓它轉瞬即逝。
《神筆馬亮》是電影的最后一個故事。原本可以去俄羅斯留學的馬亮,卻來到了自己的家鄉扶貧,但他妻子卻執意不讓。為了隱瞞妻子,馬亮演繹了一段令人爆笑的故事:讓村長戴上金色假發,學俄語來假扮俄國人;每到快要露出破綻時,總會裝作網絡卡;寄不到的衣服就自己畫上去,視頻通話還要有時差,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就躺在床上裝作剛睡醒的樣子……總之,每個地方都能戳中人的笑點,讓人笑到停不下來。但在幽默的同時,也不乏讓我們為之動容的地方。馬亮放棄在國外留學的.機會,回到那個曾經貧窮落后的村子里進行扶貧,帶領人們走向富強,這是一個比留學更光榮更偉大的事情。
無論你身在何方,還是四處漂泊求生,我們始終懷著那份對故鄉眷戀的心。無論你在世界的哪一端出生,在哪個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在心底,那便是――故鄉!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 5
這是一個能夠讓人捧腹大笑,也能夠讓人淚流滿面的電影,這部電影叫做《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分為五個片段,每一個片段都能夠讓人過目不忘,可是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最終一堂課》這段。
《最終一堂課》講述的是一個關于瑞士教師和他的學生們的故事,這個教師患有老年癡呆癥。提到這個病,我想,最不愿意忘記的必須是自己的兒女吧,而這位教師最放不下的他的學生們。在醫生做完診斷后,發現他的記憶永遠停留在了他在村里支教的那十年。他的`兒子為了完成父親的心愿,就聯系了那個村的村長,而村長正好是那名教師的學生。為了完成這一出“戲”,村長安排所有人制造現場,把好好的房頂拆了,改造成當年教室的樣貌。教師來了,以為回到了從前。可在講課時,卻意外發現那幫小孩不是他的學生。因為那個年代沒有彩色鉛筆,而有一位學生們畫出來的話,是彩色的。教師很迷茫,他不停的走啊,走到了一個地方,那是一所小學。這棟小學的教學樓,正是他以前的學生蓋的。當時那位學生的話,被全班同學嘲笑。教師流著淚,擁抱那個學生說:“你之前畫的畫,我看懂了。”這幅畫面,深深的打動了我。在月光的映照下,教師是那么耀眼。
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多。如果說我們是花兒,那教師就必須是雨露;如果說我們是鳥兒,那教師必須是高山;如果說我們是小樹,那教師必須是園丁。教師永遠那么無私,那么辛勤。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 6
《我和我的家鄉》已經上映一個月之久了,今天終于有機會去電影一睹為快。
《我和我的家鄉》由五個單元組成,分別講述了發生在我國東、南、西、北、中五個地域的故事,看似五個獨立的故事,卻緊密圍繞這一個主題,就是“變化”。從醫保建設、科技發展下鄉支教到生態治理和扶貧,每一個故事都笑中帶淚,抒發了對家鄉的熱愛,濃濃的鄉土氣息,深深的家國情懷,讓觀眾們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發展和家鄉的巨變。油然而生一種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祖國的驕傲自豪感。
這五個單元既有荒誕現實,又有懸疑科幻;既會結尾大反轉,也會持續超高能;既歌頌了師生情,還贊揚了夫妻愛,可謂是五味俱全。一群平凡的人堅守家鄉,建設家鄉,他們每一個人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精神都是值得學習的。
印象最深的是電影中,范老師回到了曾經任教十年的鄉村小學,在記憶的時空中我們看到了:鄉村的巨大改變也看到了范老師不變的師生之情。雖然不是他的家鄉但更多的是他的精神家園,他在這里書寫了自己的青春,貢獻了自己的十年。十年之后所有的`學生為他構建了他心中的“世外桃源”。范老師用他的精神書寫著家國情懷,他希望所有的鄉村孩子都可以受到好的教育,他希望曾經任教過的村莊變得繁榮,而這一切都在祖國的強大之后得以實現且超越了理想。“這盛世,如您所愿”。
我和我的家鄉,里面有每個人的故事,故事還在繼續……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 7
在人居學院環境科學黨支部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博士生小組有幸在國慶假期的末尾一起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以下簡稱《家鄉》)。《家鄉》通過喜劇的形式,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讓人笑中帶淚、回味無窮,深感中國高速發展這幾十年來,家鄉發展變化之巨大,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幸福感也越來越強。這一切的成就,都是背后成千上萬默默無聞的家鄉建設者們勤奮努力、艱苦奮斗得來的。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第四個故事《回鄉之路》,故事發生在陜西的毛烏素沙漠,這里曾經是寸草不生的沙漠,當時住在這里的人們,每日都要忍受巨大的.風沙,不僅給生活造成巨大不變,更是阻礙經濟的發展。而如今,在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這里已經是綠樹蔥蔥了。故事最后,當幾位現實中的治沙英雄出現的時候,我真的是肅然起敬。作為出生成長在城市里的90后,平時也就在電視上看到過治沙的新聞,偶爾一次的沙塵暴就會讓我苦不堪言,根本無法想象,也未曾體驗過長期在風沙環境下的生活。但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我們現在所享受的種種優越環境和條件都不是生來就有、理所當然的,背后都是數不盡的人默默奉獻的成果,我們一定要飲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
作為交大研究生,我們也要在日常的學習科研中發揚這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把論文寫到祖國大地上,為西部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交大人應有的貢獻。
《我和我的家鄉》的觀后感 8
在國慶休息期間,我除了完成學習任務,還跟隨爸爸媽媽看了一部熱度很好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