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游記小學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博物館游記小學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博物館游記小學作文1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唐】皮日休
每次看到這句話,總能深深體味到古運河當年“舟行如梭,不分晝夜”,“船舶往來,商旅輻輳,墨客如卿”的繁華景象。
千年古運河,悠悠江南情!古運河,對于它沿岸的每個城市都有著深刻悠遠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一部水上的文明史。
今天是我們假日小隊活動的日子,我們一起參觀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的大門,進入序廳,一艘古樸滄桑的漕運船擺在正中,腳下是玻璃鋼鋪設的仿真水面,給人一種在運河徜徉而行感覺。迎面一艘帆船在緩緩駛來,兩側是古老的橋墩模型,天花板設計成燦爛星空,置身其中,如泛舟河上。我們被大廳里一艘帆船上的《前言》吸引住了,我們隨著《前言》走進京杭大運河――這條歷史的長河之中。首先我們來到的是“第一展廳”。“第一展廳”內,最吸引我們的是京杭大運河的微縮景觀,并將大運河分為了九段,分別是邗溝、山陽瀆、通濟渠、永濟渠、濟州渠、廣濟渠、會通河、通惠河以及江南運河。京杭大運河為什么會分成那么多段呢?帶著問題我們來到了“第二展廳”,進入“第二展廳”,我們便知道到了早期開鑿大運河的主要目的是出于軍事與經濟的發展以及漕運、灌溉和疏浚。而運河分為那么多段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列國出于經濟或軍事目的,挖鑿了一些地方性運河。后來,元帝國建都北京,對運河進行了調整,形成了縱貫南北的運河,也就是聞名遐邇的京杭大運河。參觀完了第二展廳,我們便走到了“第三展廳”,在“第三展廳”里,我們看到了許多運河美景的圖片,并且知道了要愛護運河,保護運河。離開了“第三展廳”,最后我們進入了“第四展廳”。在“第四展廳”里各種資料告訴我們,運河不僅僅促進了城市的經濟發展,還帶動了文化的繁榮,為城市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
走出運河博物館,來到運河邊,我不禁覺得長長的京杭大運河雖然不像黃河那樣聲勢浩大、洶涌澎湃,也不像漓江那樣清澈見底、水平如鏡,但是她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見證了中華民族那悠長而滄桑的的歷史。
坐著水上巴士,我看見太陽那刺眼的光芒照耀著運河,河面上波光粼粼。一條貨船駛過,激起層層波浪。波浪輕輕拍打著兩岸,仿佛在向人們傾訴運河那遙遠的故事……
博物館游記小學作文2
今天,天朗氣清。不再是平時的干冷干冷,一層陽光蒙在了我們的身上,臉上,心上。大家的心情都格外燦爛,因為一節課――一節上在博物館的課。
經過了約摸一小時的車程,我們才一睹上海博物館的廬山真面目:如金子般的耀眼如麻布般的素雅,半圓的屋頂豎立在粉盒似的建筑上。
到了大廳,我一眼望去盡是滿目棕黃,溫和而又典雅。人來人往,也許獨我一人看著通過窗子的天空,它是那樣的古老而又年輕。畢竟它無時無刻不在衰老,也無時無刻不在成長。
我登上樓梯,到了陶瓷館。
場所十分昏暗,但只有如此,一件件奇珍才能像星星一般地璀璨奪目跳進我的眼睛,潛入我的思想。
我在館中像迷路的人一般游蕩,突然,一盞明燈亮了起來,遠望似燈塔,近觀如望樓。仔細一看,它是一座三層的塔臺,青釉染上了黃土的氣色,是它更顯古樸,而屋檐的一個缺角,也只能為它添幾分韻味而已。
第一層是大門,在應有牌匾的地方上銘著三個淡淡的痕跡,似乎是塔臺的名字。第二層有四個弓箭手正張弩拉弓,神情儼然,著鱗甲,不露一絲懈怠。第三層只有兩個弓箭手,武器也相同,但盔甲明顯繁復了許多,似是長官領著士兵。整座樓也似乎就是駐守關隘的關口,不然他們又何必如此嚴謹呢?
我似乎能看到在那個黃沙奔騰月清寒的夜晚,人們都已沉沉睡去,只余你們強打精神,思念著故鄉,借著月光在心中流淚。我默然了,因為英雄是不會怕死的,不會流淚的,不會想念家人的,只能想保家衛國的事。可是,這種情感又是多么高尚――對親人的思念,對親情的不舍。
突然,我又聽到了一陣陣音樂,真可謂是繞梁三日而不絕。我尋著音樂走去,六位仕女各有姿態;柔荑撫琴唱桃花,笙簫管樂舞太平。都是站姿,螓首蛾眉,一身素白但高腰襦裙的裙角還是染上了歷史的顏色。窄衣長袖,顧盼流光,梳統一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