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每回讀書筆記摘抄
《水滸傳》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下面是語文迷網整理提高的每回的讀書筆記范文,歡迎閱讀。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仁宗嘉右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帝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來朝禳疫。
洪太尉上山求見天師不成。回至方丈,不顧眾道士勸阻,打開“伏魔之殿”,放出妖魔,遂致大禍。他吩咐從人,隱瞞走妖魔一節,假報天師除盡瘟疫,得到仁宗賞賜。
【成語積累】
遙山疊翠 遠水澄清 香花燈燭 性好清高
駕霧興云 蹤跡不定 連聲叫苦 明眸皓齒
不染塵埃 綠鬢朱顏 非同小可 不可盡言
天摧地塌 岳撼山崩 夜眠不穩 晝食忘餐
【精彩賞析】
1、天子御筆親書,并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禳瘟疫。
(寫出了故事背景,天子命洪太尉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祈禳瘟疫。)
(洪太尉前往信州路上的景色描寫,風和日暖,奇花嫩柳,一派春意盎然。)
2、根盤地角,頂接天心。遠觀磨斷亂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謂之山,側石通道謂之岫,孤嶺崎嶇謂之路,上面極平謂之頂,頭圓下壯謂之巒,藏虎藏豹謂之穴,隱風隱云謂之巖,高人隱居謂之洞,有境有界謂之府,樵人出沒謂之徑,能通車馬謂之道,流水有聲謂之澗,古渡源頭謂之溪,巖崖滴水謂之泉。
(采用排比、對仗、比喻等手法,寫出洪太尉仙山尋真人時山間景致,美不勝收,果然好山!)
【閱讀思考】
1、第一回,寫出了故事發生的年代,請問是哪朝哪個皇帝在位時發生的事情?
北宋,宋仁宗。
2、故事背景是什么?
瘟疫盛行,皇帝聽取了范仲淹的建議,派人尋天師祈禳天災,救濟萬民。
3、皇帝派誰去請誰?
派洪太尉去請張天師。
4、洪太尉山上遇到什么驚嚇?
先是遇到一只吊睛白額大老虎,再是一條吊桶大的雪花蛇。
5、張天師什么扮相讓洪太尉并沒認出?
道童,倒騎黃牛,橫吹鐵笛。
【讀后感想】
施耐庵寫了一段玄幻、穿越的故事,神仙皇帝悉數登場,為后世讀者奉獻了一道饕餮大宴。開場便很吸引人,寫紫宸殿的氣勢恢宏、寫仙山的云霧繚繞、寫老虎大蛇的兇惡嚇人、寫人物的神態動作……都非常引人入勝。印象最深刻的是洪太尉山上遇險一段,仿佛聽到虎嘯龍吟,不寒而栗,讀起來都像能體會到腿麻身重、呼吸緊促之感。作品華麗的文筆,深刻的力度,更是入木三分,不愧為歷經千年的經典,開篇就讓人著迷、喜歡。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高俅與端王(后來的徽宗)結識。被提拔為殿帥府太尉,對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兒子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施行報復。
王進出走延安府,在史家村給史進教槍棒。
史進因擒少華山陳達而和朱武、楊春相識往來。華陰縣中秋夜來史家村捉拿賞月喝酒吃肉的史進并少華山三好漢。
【成語積累】
風花雪月 風調雨順 大赦天下 歡天喜地
無所不通 叩頭謝罪 寸步不離 吉日良辰
安身立命 饑餐渴飲 夜住曉行 天羅地網
萬無一失 捉摸不定 計上心來 踉踉蹌蹌
【精彩賞析】
1、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
(高俅的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可見這是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雖然生性聰明,多才多藝,卻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算不上一個好人,是《水滸傳》中較為重墨描寫的人物之一。)
2、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系文武雙穗絳,把繡龍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絳兒里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三五個小黃門,相伴著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