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浜的作文(通用1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馬家浜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馬家浜的作文 1
在一個萬里無云的星期天,我懷著愉快的心情,邁著快樂的步伐,因為我們又迎來了嘉翰的戶外活動。
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向乘車的地方走去,登上大巴車,一路歡歌笑語,耗時二十幾分鐘,我們來到了目的地――馬家浜。
下了車我們休息了一下,老師發下手提袋,我心想:老師不會讓我們撿垃圾吧!正當我滿腹疑問的時候,現場響起響亮的聲音,說:“我們來一次彩繪大賽。”接著老師發下水彩筆,同學接過水彩筆,紛紛畫了起來,有的迫不及待地畫了起來,有的埋頭苦想,還有的.東張西望,我猶猶豫豫的拿起水彩筆開始畫了起來,心想:我平時畫畫那么差,怎么能拿獎呢?我只需參與就行了,經過評比,結果卻和我想的不一樣,我拿了三等獎,雖然我得獎了,但我覺得我畫的還不夠好,還要繼續努力。
美味的野米飯過后,迎來了我期盼已久的撕名牌,當老師剛說出口時,現場頓時熱鬧起來,同學們的手像雨后的春筍一樣冒出來,都在為自己爭取對戰機會。首先是一、二年級出戰,他們蹦蹦跳跳地走上“戰場”,只見身手敏捷的一年級不一會兒就把二年級淘汰掉了。
終于到我們了,老師精挑細選了幾個人高馬大的上去迎戰,我看著隊長虎視眈眈地盯著對方,心想:我們的保護好隊長。隨著老師下令,我們邊跑邊搜索著他們的隊長,突然,我眼前一亮馬上沖到那里準備伸手撕他,可我的耳邊卻傳來“撕拉”一聲,我被別人撕了。回頭一看,原來是我們隊的隊長,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經過比拼我們隊贏了,從中我明白了只要團結努力,就一定會克服所有困難。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馬家浜。
馬家浜的作文 2
馬家浜文化是中國長江下游的新時期時代文化,因浙江嘉興馬家浜遺址得名,主要分布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距今5800年~7000年,是太湖流域迄今最早的史前文化,堪稱江南之源。它與后續的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自成發展系列,并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嘉興市境內的馬家浜文化遺址有嘉興馬家浜、吳家浜、鐘家港;桐鄉的羅家角、譚家灣、新橋、吳家墻門;海寧的國家石橋、墳橋港;海鹽的彭城;平湖的大墳塘;嘉善的小橫港、大往遺址等。
這個星期二,老師帶著我們我們去看馬家浜文化。還沒進去的時候,我知道肯定要寫作文,所以我一定要好好觀察。我們隨著導游來到了第2層,那盡是跟馬家浜有聯系的文物哦!讓我跟你介紹介紹吧
馬家浜博物館里有做工粗糙卻實用的石鑿,石錛,也有美麗小巧的玉璜,有破舊的骨匕,也有嶄新的骨矛。博物館中不但有老菱化石,還有亞洲象吃化石。有小巧玲瓏的陶豆,也有又大又圓的.陶豆。不止這些,還有中天不可缺少的串口石斧,礪石。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馬家浜文化的特點:
1、是盛行俯身葬,隨葬品少和簡單;
2、是陶器主要以紅陶,外紅里黑或表紅胎黑的泥質陶為特色,器型以腰沿釜、喇叭形圈足豆、牛鼻型器的罐,圓錐足鼎等具有代表性;
3、是使用玉璜等裝飾品;
4、是經濟以農業為主,漁獵和家畜飼養為輔;
5、是手工業生產包括石器、木器、骨器、漆器、絲織等;
6、是已平地建筑木架結構房屋。
迄今已發現的馬家浜遺址中,時代最早的為嘉興(桐鄉)羅家角遺址。1979年,羅家角遺址挖掘,經對第四文化層出土的C14鑒定,年代距今7040年。
瞧!我們的嘉興多么厲害,我們的馬家浜多么偉大啊!這些文化全部都充分證明了我們的祖先已經早就有了生存之道。他們當時用的、吃的、穿的,現在成為了我們祖國乃至世界的無價之寶。讓我們好好的去保護我們的無價之寶吧,千萬別讓它們受到傷害,因為我們可以從這些無價之寶探索到以前的人們的秘密,難道我說的不對嗎?我給大家出一個題目吧,陶豆是用來做什么的?答案是盛東西的。你們猜對了嗎?
馬家浜的作文 3
清風伴著陽光,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我們一家一路驅車向前,馬家浜博物館的容貌逐漸呈現在我們眼前。
來到門口,便聞到博物館濃厚的歷史氣息,吸引著我去發現,去探索。
一進馬家浜博物館門口,呈現在眼前的,是一片雄偉壯觀,令人移不開眼。經過參觀和聽人介紹,我了解到馬家浜遺址在1959年第一次被發掘,發現了一處擁有30處墓葬,一座房屋遺跡及眾多遺物的新遺址。迄今已經發現的馬家浜遺址中,時間最早的是嘉興桐鄉羅家角遺址,1979年,羅家角遺址挖掘,經過對第四文化層出土的c14鑒定,年代距今7040年。
我一邊看一邊情不自禁地拍照記錄,突然,古人的生活場景浮現眼前,原來他們將以前的生活環境和住所真真實實地向我們展現了出來,馬家浜打獵的情境,周圍繁茂的樹木,綠油油的'野草,都還原得栩栩如生,就算連動物的皮毛也沒放過,讓人們起疑心是不是真的動物。不禁感嘆,我們嘉興多么厲害,我們的馬家浜多么偉大啊!原來在七千多年前,這里的先人已經智慧生存、智慧生活,才鑄就了聞名遐邇的馬家浜文化。我的手也出現了一股好奇心,想去試探,但旁邊提示語告訴我只能文明參觀,不能去破壞他們。
不一會兒,令人激動又讓人崇拜的馬家浜就參觀完了,返程路上,那濃厚的歷史氣息也還是不禁讓人想去回味
馬家浜的作文 4
前幾天,我去了馬家浜文化博物館,在里面學習了很多關于浙江一帶古人的知識。
經過了解,我才知道在距今7000年前,馬家浜文明已十分發達,他們不僅能利用“泥條盤筑法”來燒制陶器,還會種植秈、粳兩種水稻。那時候的環太湖流域氣候溫潤,動植物豐富,這為馬家浜人提供了從事生產生活的有利條件和大量可獲取的自然資源。與舊石器時代不同,當時的人們除了會穿用獸皮縫制的衣服,還會使用骨針來紡織一種常見的植物“葛”,用“葛”纖維來織布做衣服,可見,當時的文明已經非常發達……隨著導游的講解,我凝視著這些散發著濃厚歷史文明氣息的嘉興先民生活圖片、勞動用品陷入沉思,我驚訝于馬家浜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讓我仿佛走進了時空隧道,回到了7000年前稻花飄香、人們其樂融融的場景。
展廳中暗紅色的墻面好像是用一根根茅草堆積起來的,一看就很古老,走近一面印有魚骨頭圖案的'墻,魚骨上的一根根分叉詳細介紹了馬家浜文化的發掘過程。緊接著,我們又走進了另一個展廳,里面有很多經過復原的陶器和玉器,有陶豆、陶盆、陶杯、玉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