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作文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界遺產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遺產作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盧導游,今天我帶大家去八達嶺長城,你們不能在上面雕刻字、亂丟垃圾。
不遠處,就可以看到八達嶺長城,從東頭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游客們,你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八達嶺長城,毛澤東說過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現在是好漢,讓我們一起走完長城吧!
你們可以看到自己的腳下是用巨大的條石修筑成的。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一條很寬的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古代的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勞動人民就靠著無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臺上這陡峭的山嶺,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關于長城,還有個傳說,相傳孟姜女和丈夫成親的當晚,官兵就把他的丈夫抓去修筑長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他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丈夫始終沒有回來。可是,孟姜女萬里尋夫,來到了長城邊。不料,夫君已變成了一堆白骨。孟姜女悲傷之下,日月不停的哭泣,哭到了長城,最終,孟姜女跳海自盡。
回頭看看那雄偉的長城,這么快我們就要說再見了,真有點依依不舍!如果有機會再來游覽,我一定在當你們的導游。
世界遺產作文2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
故宮之美美在建筑。故宮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漢族宮殿建筑之精華。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用途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和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保和殿是明清傳統宮殿建筑,屬于故宮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故宮的建筑沿中軸線呈左右對稱之勢,飛檐走壁,金碧輝煌,氣勢磅礴。
故宮之美美在藏品。180余萬套藏品,以明清宮廷文物類藏品、古建類藏品、圖書類藏品為主。無論是明亮如鏡、輕薄如紙、聲音如磬的瓷器,還是挺拔如松、清亮如溪、浩瀚如海的書法,或是瑰麗如霞、質樸如水、粗獷如山的青銅器,都讓人目眩神迷、嘆為觀止。商代前期獸面紋鼎、宋代汝窯三足樽、歐陽詢的張翰帖……,凝視著這些藏品,仿佛看到了由遠而來歷史的腳步,厚重而深遠。
故宮之美美在典故。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一個精巧玲瓏的角樓,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錯,形成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結構的奇麗建筑。這里面就有一個受蟈蟈籠子啟發建設的典故。諸如此類,還有劉伯溫請天神三十六金剛和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馬德春修補九龍壁等許多故事,為故宮賦予了獨特的魅力。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樹蔭冬有雪,大美故宮,美在四季!
世界遺產作文3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有許多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例如:北京雄偉的萬里長城,西安栩栩如生的'兵馬俑,四川景色宜人的九寨溝……但在我們身邊,時時處處都有文化遺產,比如我家附近的商代遺址就是河南的文化遺產。
商代遺址歷史悠久,已經有3600的歷史,是1950年被發現的,1951年開始發掘,目前發掘工作仍在繼續。它的城垣剖面為梯形,下面挖有基槽,兩側有護坡,全部用土分段分層夯筑,每層上面有密集的圓形尖底或圓形圓底的夯杵印痕,城墻還留有版筑痕跡。周長近7公里,墻基寬20――32米,地面殘存最高為5米左右。城周共發現11個缺口,有些是城墻廢棄后損毀的,有些可能是城門。
1974年,人們在西北段城墻外挖防空洞是發現了一個窖藏,其中共埋藏有12件銅器。1982年,鄭州市向陽回族食品廠基建過程中又發現了第二個窖藏,埋藏銅器13件。1996年又發現了第三個窖藏。這三批銅器品種齊全,包括了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兵器,同時這些銅器形體高大雄偉,鑄造精美,紋飾講究,它們的主人無疑是商王。
為了保護文化遺產,鄭州市成立了商城文物保管所,專門負責商城遺址的文物保護工作。3600年過去了,歷史風云變幻,滄桑如歌。夕陽的余暉灑在古老的城墻上,一派滄桑寧靜,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好我們的歷史文物,研究歷史,展望未來,創造祖國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世界遺產作文4
長城――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和世界唯一的,雄偉的,壯觀,規模浩大,工程艱苦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奇跡之一,航天員在太空上可以俯瞰到地球唯一的建筑物就是長城。
長城是我們祖國的的象征,它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經過了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和甘肅9個省,市和自治區全長7300千米,長城的城墻高低不一,平均7.5米,長城還有重要的'東西――烽火臺,烽火臺上都站著一個人,如果有軍隊來侵略,就在在烽火臺上放火,這就提醒了自己的軍隊有抵抗的準備。
萬里長城就像一條飛躍的巨龍,因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長城就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用汗水,心血和智慧換來的,我真為它感到自豪。
篇四:參觀故宮
來到北京,發現有許許多多名勝古跡。首先,我們來到了故宮博物院。
故宮可真大啊!我走了半天,腳已經累得痛了。媽媽說在這里休息一會,于是我買了一份有關故宮博物院的書籍。我了解到許多知識,書上說:紫禁城現名故宮博物院,這座“宮殿之海”,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有各式宮殿890座,房屋9000多間……故宮原來這么大啊!真讓我大開眼界。在故宮里,既有雄偉的大殿和開闊的廣場,又有華麗的后宮,和深邃的幽徑,及機密的議政處所,還有帝王后妃休息娛樂的御花園。真是不簡單!這些房屋的裝潢大都華麗、古樸,深感皇家的氣派。御花園內,蒼松翠柏,奇花異石,樓閣亭臺,曲池水榭,如天然畫卷,使人流連其中。
休息過后,我們又繼續游覽故宮……
世界遺產作文5
去年,我和爸爸媽媽去著名的福建土樓。一聽到土樓,大家可能會問:這土樓是不是那種風一吹就倒的樓?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實際上,土樓的堅固是無與倫比的。
據記載,在1981年,當地發生強烈的地震,白天歷時20分鐘,夜里繼續震動,但土樓卻安然無恙,始終挺立著。
土樓是以夯土為墻的集體建筑。它最早的樣子是方形,后來,才相繼出現圓形、半圓形等等。各種造型的土樓,不但各具特色,而且帶有幾分神秘。在所有的土樓中,承啟樓被稱為土樓王,是所有土樓中居住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圓形土樓。
我們一家在土樓腳下轉了一圈又一圈,因為它15米的高度著實讓人目瞪口呆,還因為它厚約1?5米的墻著實令人嘆為觀止。土樓是福建特有的一種建筑,你們可不要一看見“土樓”二字,就以為土樓是種用泥巴糊起來,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的.樓。
其實,土樓可堅固了,有一座土樓還在一場7級大地震中只是墻面裂開了一道20多厘米長的空子,還會自動合攏呢!土樓完全成熟于明末清初。因為可以就地取材,依山傍水,因此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而且,土樓內的空間很大,可以容納下很多人,這在當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此,土樓便被人們大量建造,現存的土樓約有5000多座,年齡最大的有700多歲,最小的也有31歲。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樓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小社會。如,永定承啟土樓擁有384間房間,最多時曾有800多人居住。
“土樓對建設和諧社會最有用!”中國土樓建造技藝大師徐松生說,“住在土樓里,有事情大家會互相幫忙,鄰里和睦。孩子孝不孝會有口碑。好的學習,壞的批評,起到教育約束的作用。
這便是奇特、宏偉、溫馨的福建土樓。這塊中華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世界遺產作文6
周末到了,我來到了頤和園。漫步園中,我體會到了它作為皇家園林的厚重的歷史與美感。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側,占地面積平方公里,湖泊面積占總體面積的四分之三。園內有各式各樣的建筑和橋梁,無比和諧的美景讓它在1998年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并在世界頗負盛名,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身在園外,你便能看到萬壽山腰上高高聳立的塔形建筑――佛香閣。它南朝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八根巨大的鐵梨木擎天柱為中心,結構十分巧妙,有眾星拱月之勢。它還有八個面和四個重檐,4米高的巨塔中沒有一根釘子,構造相當復雜,是古建筑中的精品。在綠樹成蔭的萬壽山上,紅墻黃瓦顯得華麗又不失美感,讓人嘆為觀止。
湖的另一面就是創下多項世界紀錄的長廊。它全長728米,猶如一條彩虹,把多種多樣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水連在一起。更特別的是在它的.每一根橫梁和支柱上,畫著惟妙惟肖的彩色油畫,講述了四大名著上的經典故事和民間流傳的奇妙傳說,它們構成了五彩的長廊和夢幻的色彩。
長廊的地板也很不簡單,它們是工匠們從太湖湖底打撈上來凝練燒制而成。由于沙子被挑選、沉淀了好幾次,所以他們到現在還泛著金黑色的光芒,質地也十分細膩,看不到一點破損。十七孔橋、鍍金銅牛……頤和園的各種珍寶與建筑至今仍然美麗動人,為我們展示中國的燦爛文化和變化萬千的歷史。
世界遺產作文7
大家好,很榮幸能當你們的導游王朔,大家可以叫我朔朔導游,這次我們到的是世界遺產之一樂山大佛。我們出發吧!
游客們,這里是樂山的港碼頭,請看對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請仔細觀察,那就是樂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隱形睡佛。它位于樂山城側的三江(岷江、大渡河、青依江)匯流處,形態逼真的佛頭、佛身、佛足由烏尤山、凌云山、東巖連襟而成,南北直線距離約1300余米,頭南足北仰臥在三江之濱。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樂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觀。游客們,我們來到了大佛的腳下,請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寬24米,頭直徑10米,耳朵有7米,勁高3米,指長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長度3。3米,頭上有1021個發根。現在大家親眼目睹了,名不虛傳吧!
據傳:樂山大佛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當時,岷江、大渡河、青依江匯合于此,水流直沖凌云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過往船只常觸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于是發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塊墜江減緩水勢,二借佛力鎮水。海通募集20年,籌得一筆款項。海通去世后,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征集工匠,繼續開鑿,朝廷也詔賜鹽麻稅款予以資助,至到803年,歷時90年大佛終告完成。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以下請你們慢慢欣賞大佛。請不要在景區亂涂亂畫,愛護景區的一草一木,謝謝。
世界遺產作文8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帶著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沒有舞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答案都是――藏戲!
藏戲是有一位叫做唐東杰布的人發明的。當時雅魯藏布江十分難渡,許許多多人都在那里丟掉了性命,被無情的河水吞噬。于是,年紀輕輕的僧侶――唐東杰布便許下宏愿,發誓架橋。可是他手頭上沒有錢啊,大家都嘲笑他。他在山南瓊結認識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組成了第一個藏戲班子。
藏戲有許許多多的'特點,如戴面具表演,藏戲的面具可多了,有白色的面具,是代表善者的純潔;有紅色的面具,是代表國王的威嚴;有綠色的面具,是代表王妃的柔順;有黃色的面具,是代表活佛的吉祥;有青面獠牙,是代表妖魔的壓抑與恐怖……
藏戲還不需要任何道具,不需要舞臺,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做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需要幕布,不要燈光,只要有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藏戲還在幾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開場陳說藏戲歷史以招徠觀眾,正戲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結尾則具有慶賀演出成功之意。
藏戲還可以表演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觀眾們在吃喝玩耍中看戲,一出戲演它個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隨心所欲,悠哉游哉,毫無倦意。
這就是藏戲,大家一起去看吧!
世界遺產作文9
西藏的布達拉宮,位于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筑群,藏傳佛教名寺。全部建筑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體現了藏式建筑的鮮明特色和漢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風格。1994年被錄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11月與20xx年12月,大昭寺和羅布林卡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的擴展項目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堅實墩厚的花崗石墻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墻領,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筑、層層套接的建筑型體,的,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
20xx年8月,西藏自治區十屆人大通過《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此舉將使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布達拉宮,將進一步得到保護。保護辦法對違反規定的行為制定有非常具體的懲罰措施,這對布達拉宮整體的保護無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用嚴格的手段和方法進行管理和保護,能使其真正的體現出文化遺產的價值,能讓下一代的人更好的了解布達拉宮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布達拉宮的美麗實在讓人感嘆!下次我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世界遺產作文10
九寨溝,以它優美的山水,誘人魅力給旅游的每一位客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國慶節的早晨,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很多叔叔阿姨,坐上開向九寨溝的汽車。汽車開動了,坐在前面的一位導游叔叔在給大家講九寨溝的傳說。
我還在無窮無味的時候,汽車已經駛進了九寨溝的所在地――九寨溝縣。
當天晚上,我們在九寨溝中油避暑山莊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乘車向九寨溝旅游風景區駛去。
一路上,我的心情特別好。我的目光一遍遍溫柔地觸摸著五顏六色的海子,難怪人們說:“九寨歸來不看水。”我們好像進入了水晶宮一般。
上午,我們游覽了珍珠灘、珍珠灘瀑布、火花海、蘆葦海、熊貓海、箭竹海、孔雀海和鏡海。我覺得最特別的.別是珍珠灘瀑布和鏡海。珍珠灘瀑布給人的感覺是非常雄偉,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鏡海,非常寂靜,像一面大鏡子。天上的白云、山上的綠樹紅花、人們的倒影都映在了鏡海之中。真是“樹在水中生,水在林中流。魚在天上飛,鳥在水里游,人在畫中走。”
下午,我們游覽了長海和五彩池。長海像一條碧綠的走廊,一眼望不到頭。五彩池像一顆顆寶石,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呈現出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
九寨溝的景色美不勝收,九寨溝的景色絢麗多姿。
愉快的旅游束了,可我的心卻留在了令人神往的九寨溝。
世界遺產作文11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25里處,從古至今有著1600年悠久的歷史,其壁畫有45萬平方米,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在茫茫沙漠中像一個頂天立地的柱子,莫高窟有洞窟735個,在沙漠中和絲綢之路上又稱為沙漠明珠。
關于莫高窟,還有兩個故事呢。在公元366年,有位叫樂尊的僧人云游到鳴沙山東麓腳下,此時,太陽西下,夕陽照射在對面的三危山上,他舉目觀看,忽然間他看見山頂上金光萬道,仿佛有千萬尊佛在金光中閃爍,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飄舞,一心修行的樂尊被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動了,他認為這就是佛光顯現,此地是佛祖的'圣地。后來,他在戈壁上鑿著一個窟在那里修行,后來又來了很多僧道,他都也覺得這是好地方,在莫高窟修行,后來許多貴族在這里鑿窟積德。
唐玄奘用了十七年的時間在印度求經,運送到中國,經卷中主要人文、地理、佛道等等。把取回來的經卷一部分經卷放在莫高窟,后來無人打理。在清代一個叫王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