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伴著這首兒歌,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端午節。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雖然它沒有春節那么濃厚的氣氛,但它卻寄托了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我們主要風俗是包粽子和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從河邊采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干凈,先放在水里煮一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奶奶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頭,右手用三個指頭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在里面放入糯米。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粽子就誕生了。奶奶還根據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等配料。那些穿著綠衣的粽子在爐火上煮著,還沒有出鍋呢,空氣中就已經飄蕩著蘆葉的清香,饞得我口水直流,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活動――賽龍舟。在寬廣的河面上,泊著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舟首打鼓,眾人齊喊“一、二!”陣勢不小。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放眼河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你追我趕。還有的觀眾紛紛拿起照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美景,生怕以后再也看不到如此壯觀的場面。
家鄉的端午節,真令人心馳神往!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2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過“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忠奸顛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粽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粽子清香,于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粽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3
農歷五月初五,大家會包粽子、做香包、劃龍舟……對了這天就是端午節。
我們提前制做了香包。在這晴郎的一天,我們不緊不慢地走向長青書院。在此時,一陣微風吹過,似乎在對我們說:端午節快樂!
來到了長青書院,我們開始做香包了。其實,做香包非常簡單,只需要在一個白色小包中加入適當香料,拉緊,然后放入錦囊中,又把錦囊拉緊。
我記得,在去年的端午節,我們在教室里包粽子,什么形狀都有,比如骨頭樣、錘子樣、扁擔樣……只要能用粽葉包出的形狀,我們基本上都包了。
我們都希望自己快點做香包,那我也不例外,總想搶第一,可老天不允許,能怎么辦?只好搶第二。其實當時就是隨便一坐,就搶了第二,這幸福來的太突然了!
開始做香包了。從袁老師介紹桂花時,我就對它心心念念,現在終于聞到了它的蜜香,看到了它玲瓏的面貌了。我的香包第一個香料就是桂花,可袁老師說材料少的就少放點,后面還有同學需要這些材料。我只好放了一些。接著就是那五顏六色的合歡花,又是那還未開放的.茉莉花,最后就是我們的主角――艾草。
其實做香包的主要材料就是艾草,其它都是配角。所以在我的香包中就是艾草封頂,才會有那濃濃的艾草香。我的錦囊就完成了!
在夕陽下,我與我的三位同學拍了合照。我也希望,我與我的錦囊上的寓意一樣――高潔淡雅。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4
我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它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所傳承的節日。今年的6月12日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詩人屈原就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他,把五月初五這一天當做節日,在這一天有吃粽子、吃茶雞蛋、喝雄黃酒、插艾蒿、賽龍舟等風俗習慣。
在我們登封市,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吃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的最愛。每年端午節一到,媽媽就在頭一天晚上跑到超市買了很多形狀的粽子,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它不僅好吃又很好看,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媽媽會把買來的粽子泡在水桶內,我和弟弟吃時就從水桶內拿出來。我們吃粽子時會仔細地撥開竹葉,而后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過端午節的'時候,有的地方很多人家會在端午節給小孩子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據說可以去病除邪;還有些人會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味道很香,很多孩子都喜歡帶,今年我和弟弟也央求媽媽買了兩個。
正是由于在端午節這天我和弟弟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可以帶上美麗的香荷包和好看的五彩絲線,同時還可以了解很多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所以我喜歡過端午節。真希望端午節能流傳下去,直到永遠。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5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后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于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于他。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6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剛起床,大家就忙開了,只見有的洗菜,有的炒菜,桌上全是我最愛吃的'菜。
我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就見桌上擺了一大堆的菜,有螃蟹、大蝦、粽子等。我問媽媽:“能吃飯了嗎?”
媽媽回答道:“不能,還有好幾道菜沒炒。”我只好在一旁玩兒,終于,經過半小時的煎熬,開飯了。
我一下夾起兩只大螃蟹,將他們“五馬分尸。”不一會兒我已經干掉了七只大螃蟹,看看戰果,“一堆蟹殼山。”
下午,懷著激動的心情去了南湖公園。哇,真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因為今天是端午節,所以人們都來南湖公園看風景。我和表弟先從正門進去,阿姨她們隨后來,經過一個多小時,我們終于會合了。
接著我們去了南湖公園之水上游樂場,那里不僅人多,而且票價昂貴。僅我、表弟、妹妹和阿姨就用了290多元,進去后,但是我不想下水,只有表弟壯著膽子去了。我在岸上看著他眼饞,于是也躍躍欲試。我們興高采烈地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今天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7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我們老家過端午節可熱鬧了,每到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要掛上菖蒲、艾草,還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和腳踝上。聽祖母說,這是給龍戴孝的,到火把節那天要把五彩線剪下來燒掉。并且在這一天里還要吃:芽豆、粽子、包子、雞蛋、大蒜,奶奶說在這一天里吃這些東西可以防病、治病。
記得去年端午節那天,我看見奶奶從盆里拿出兩片深綠色的蘆葦葉子,卷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形小筒,接著把雪白的糯米放進去,再加幾顆紅彤彤的小棗,又放了幾顆花生,再加上一些糯米。最后,卷起蘆葦葉,用繩子扎緊,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后,覺得包粽子很容易,我也來試試,我也學著奶奶的樣子包粽子。先卷蘆葦葉,用繩子一扎,心想,這下可好了。可是,有一些糯米像調皮的孩子要出去玩似的從縫里漏出來。
看來包粽子挺難的,心想:明年我一定要包好粽子。
小學三年級端午節作文8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