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征文1000字(精選17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長的結尾。一篇什么樣的征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征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母親節征文10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母親節征文 1
媽媽的愛是無私的,為了我,她犧牲了自己的一切時間。
在放學的路上下雨了,是誰把皮大衣脫下來,披在我身上,而自己卻被大雨淋濕了是我那慈愛的母親。
我考試成績不好,是誰用和藹的語氣鼓勵我,讓我充滿了信心,向前走去是我那慈愛的母親。
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是誰幫助我解決了困難是我那慈愛的母親。
在我得了獎狀之后,是誰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微笑是我那慈愛的母親。
到了寒冷的冬天,又是誰一針一線地為我織了一件漂亮,舒適又溫暖的新毛衣是我那慈愛的母親。
記得有一天早晨,母親剛剛把我送到學校,就下起了大雨,這時我到是平平安安地到了學校,可是母親還得頂著大雨回家,我看著母親在雨中的背影,心想:如果我是母親頭頂上的一把小花傘,為母親遮雨,那該多好啊!可我只能看著母親在雨中獨行,我大聲對媽媽喊:“媽媽,您快點回家,別被大雨淋感冒了!”我急急忙忙的跑進了教室,帶著沉重的心情上課。到了放學的時候,我看見媽媽平安無事,沒有生病,我心里的這塊石頭才放了下來,這時,我情不自禁的把小臉蛋藏進了母親的懷里,感覺母親的心可真溫暖。
還有一次學校開運動會,老師讓同學們告訴家長在校服上縫一塊白布,在上面寫上自己的號碼。我回家后,立刻讓媽媽給我縫白布,媽媽找來兩塊潔凈的布,認認真真地縫起來,一不小心,尖銳的針把媽媽的手給劃破了,我趕緊找來了創可貼,小心翼翼的為媽媽貼上,這時,媽媽的.眼眶濕潤了,說道:“兒子,你可真孝順。”這時我想到了孟郊寫的《游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母親常對我說:“對別人要常懷感恩之心,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啊,媽媽,您為我付出了這么多,卻毫無怨言,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一定會孝敬您的。感謝您這么多年給我的愛。
感恩生育我的母親,感恩祖國我的母親,感恩地球我的母親。您們的孩子,要用智慧,科學,勤奮,勇敢來報答母親,讓您們的微笑更甜蜜,山河更壯麗,環境更美好。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沒錯,天下的母親有誰不愛自己的兒女呢?如果有,那就是天下最無知的母親了。
母親節征文 2
有一種情感 它是與生俱來 沒有條件;綿綿不絕的 它是母愛;有一個人不管你給她的回饋是什么;她永遠愛你 無論你成功和失敗;她的名字叫---母親。三毛曾寫過一篇《守望的天使》,文章說,每個人生命中最真最誠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終其一生舍盡全力來為自己的孩子擋風遮雨。
央視有一則“為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內容是一位女士為年老的母親洗腳,這一切被幼小的兒子看在眼里,竟也效仿媽媽的樣子,為媽媽打來了洗腳水。這則廣告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許多城市的中學為此還發起了“為媽媽洗腳”的活動,并布置了以此為主題的作文。
那么,這件事何以會引發如此大的震撼呢?恐怕是因為它們在揭示一個眾所周知的偉大主題的同時,也觸及到了天下所有為子女者的內心之痛,那就是我們對母愛偉大的道理都似懂非懂,或者說雖然懂得,但卻在大多數時候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報答。
可以說,在眾多的洋節中,母親節恐怕是最容易為國人理解的了,但在這一天,用一束康乃馨來表達對母親的愛,對于情感較為含蓄內斂的我們來說,好像還缺乏一種“勇氣”,更別說自愧母親的大恩無以言謝了。
然而,表達是必要的,形式卻不必是一束鮮花,也許是其他的小禮物,也許是一盆洗腳水,甚至電話中一聲親切的問候,而效果卻是一樣的,那就是換來母親的欣慰和感動――其實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是那么容易被感動,她們對自己兒女要求得真的很少。
“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
洛杉磯的`一家旅館。早晨,三個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頭寫著感恩信。這是他們每天必做的功課。老大在紙上寫了八九行字,妹妹寫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寫了兩三行。再細看其中的內容,卻是諸如“路邊的野花開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薩餅很香”、“昨天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之類的簡單語句。原來他們寫給媽媽的感謝信不是專門感謝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是記錄下他們幼小心靈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他們還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對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應心存感激。他們感謝母親辛勤的工作,感謝同伴熱心的幫助,感謝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理解……他們對許多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一直以來,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謝“恩人”的意思。其實,“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于發現美并欣賞美的道德情操。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善于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那我們就會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原本平淡的生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莫忘感謝
有人說:真的感情無須感謝。于是我們停止了手中為父母寫生日賀卡的筆,我們去掉了話語中從小掛在嘴邊的謝謝,故意裝作對父母的愛視而不見。我們錯誤地認為這就是獨立和成熟,這才是堅強與矜持。可是父母親卻一如既往,對我們關愛備至。
在學校里,我們學會了感謝友誼,甚至對它敏感到一個眼神,一次抬眉,一個點頭,我們心中漾滿了甜蜜;在學校里,我們學會了感激老師,重視到了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一聲關懷,我夢里充滿了美好;在學校里,我們學會了感激社會,一次演出,一次獎勵,一張證書,我們眼前充滿了希望。也許我們忘了什么,但我們已并不在意。
原來,我們曾經遺漏過生命中那么多令人感到深情的時刻;原來,我們和父母都依然彼此深愛著。我們的身影是帆,他們的目光是海;我們的夢想是白云,他們的真愛就是天空。
同學們,請回頭注視你的父母吧,記住那些歡樂的日子,更要相信,傷痛有人抱緊的時候,未來有什么路不好走……
母親節征文 3
每次在飯館吃面條時,我都會想起母親做的褲帶面,并和飯館的面條比較一番。雖然現在已經離家多年,但依偎在母親身邊,吃她老人家親手做的褲帶面的生活片段好像發生在昨天。
我小的時候家庭生活挺困難,記憶中一年也吃不到幾次母親做的褲帶面。母親是地道的陜西人,可以做出味道極其純正的褲帶面,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每當父親發工資的時候,每次聽說下午母親要做褲帶面的時候,我絕不會出去瘋玩,口水都會在嘴里停留一下午的時間,我努力不讓口水流下來,眼巴巴的等著寬寬的面條出鍋的那一刻。惟恐離開一會兒就會失去長久的期待。母親笑話我是饞貓、沒出息,我才不管那么多,老老實實的陪在母親身邊,看著母親和面、揉面、扯面、下鍋,我就負責給煮沸的湯鍋里加水。
母親先是用韭菜、雞蛋或者肉丁炒一鍋哨子,然后才開始揉面。我每每趁母親揉面的時候偷偷的用勺子挖點肉哨子塞進嘴里,鼓起腮幫子,還不敢使勁的咀嚼,怕被母親看到。后來有一次偷吃的時候看到母親嘴角露出慈愛的笑容,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小動作一直被母親看在眼里。
母親用力的揉面,一遍又一遍,這樣就成為一個大面團。再把面團切成一條一條的形狀,抹上點菜油,就可以扯成褲帶的形狀了,面條又長又寬且勁道。然后母親把扯好的褲帶面放入含有煮開的沸水中,褲帶面和沸水一起上下翻滾,這時候我的心情是最難熬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鍋里的面條,心里想著:“怎么還沒好?差不多熟了吧”。大約5分鐘左右,褲帶面就出鍋了,每次這個時候,我都固執的要用大碗,總以為大碗能多盛些,可是每次看到父親碗里的面條比我的多,我都不服氣,吵吵著要母親多給我盛些,母親笑著也不說話,總是給我盛滿一大碗,加入早已炒好的肉哨子,我就立即狼吞虎咽。
半碗下去,我那小小的肚皮就已經溜圓了,這時往往眼讒肚子里飽,吃飽了總是還想吃,可實在是吃不下去了,母親才端起我的碗把剩下的面條倒進父親碗里。這時候我就抹著油乎乎的嘴巴,問母親說:“咱們明天還吃褲帶面吧”。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面條再也沒有什么稀罕,可兒時的記憶卻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里。這些年,我出門在外,吃過了許多山珍海味,也吃過更多種類的面食。當我吃著這些面條的時候,不知為什么總也吃不出母親做的那種黏黏的味道。每逢過年過節回家的時候,總是早早的給母親打電話要吃褲帶面,母親也一定會把面條盛在碗里等著我,等我卸下行囊、迫不及待吃著那熟悉的味道,看到坐在一旁問長問短的母親那煙灰色的面孔和斑斑白發,我禁不住熱淚長流,我知道:這就是母親的味道。
母親節征文 4
外面淅淅瀝瀝地飄著小雨,我在電腦前靜靜坐著,享受這靜夜帶給我的安寧,隱約間,窗外飄來了一首熟悉的旋律。“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告訴你,我心里一直都懂你。”不知是誰在播放滿文軍的那首曾感動你我的歌曲《懂你》。我站起身,打開門走向陽臺聆聽這溫馨的歌曲。依偎著陽臺聽雨、聽歌、聽我內心的聲音。走過千山萬水,看遍紅塵紛擾,歷經風風雨雨,嘗盡酸甜苦辣,唯有母親的關懷不曾動搖。責罵中,包含著愛;嘮叨里,總透著關心;沉默時,總藏著掛念;舉手間,總盼兒平安;這就是媽媽的愛。
閉上眼睛,用心冥想,我的媽媽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平凡的穿著,平凡的長相平凡的。但正是這樣一個平凡普通的母親帶給了我生命,給了我一個健康快樂的體魄,給了我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我想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我還有什么不知足的呢?那一年,我們還不知道“我不苦我不累”是媽媽的謊言;那一年,我們還不知道多少個熟睡的夜晚都有媽媽幫我們蓋上落下的被子;那一年,我還不知道多少個離家的夜晚都有媽媽的牽掛;這一年,我才懂得:一個電話,再遠的距離也是近的;一聲問候,再冷的天氣也是暖的,一句媽媽辛苦了,再多的`勞累也是快樂的。這一年,我們不再懵懂,不會在媽媽的懷抱中描繪著我們自己的快樂天國;這一年,我們不再固執,不再有小脾氣和父母爭吵;這一年,我們不再用幼稚把我們的青春揮霍!這一年,我們懂得了許多許多。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鬢旁有幾絲白發;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臉上又多了一道皺紋;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老是咳個不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喜歡吃稀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過馬路反應慢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不再愛出門;如果有這么一天,也許說明媽媽真的老了。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你什么時候真正感覺父母老了?時光荏苒,我們在媽媽溫馨的撫愛中長大成人,媽媽總是把一縷縷溫暖及時輸送給我們,讓我們在紛雜的塵世中永存那份做人的品性,不失那份人之初的純真。也許,在我們這一生中,有許多人、許多事,經歷了轉身便會忘記,但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的媽媽,永遠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消減我們對母親那深深的愛。因為親情在這世間,總是讓生活充溢著一份份平平常常但卻恒久的溫暖,親情是貫穿生命始終的。有人說,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愛。我說不對!母親的愛是永恒的,她是一顆不落的星。雖然我們過著最平淡的生活,母愛卻滲透在生活的一點一滴里。不斷澆灌的情,是養育情;不斷傾注的愛,是慈母愛;不斷守侯的心,是母親心;不斷叮囑的話,是母愛話。
母親節到了,愿親愛的媽媽健康快樂永幸福!
母親節征文 5
她十六歲被人民公社派出去學習駕駛拖拉機,后來成為一名貨車駕駛員;她有四個妹妹,老二遠嫁,老四已經因心臟病去世,父親也去世近七年;她二十八歲生下男孩,三十歲不到離異,現在有了快兩周歲的孫女。她,就是我母親。
我不知道如何去歸納出我母親的形象,只能列舉出以上一些她人生中重要的經歷。對母親最深遠的印象,就是童年那么多個半夜,母親搖醒熟睡的我,給我穿衣洗臉,然后打開院門,在星光下打開貨車車門,把我放在后排繼續酣睡。等到我徐徐醒來,舉目環顧,是后車窗外朦朧的朝陽和前排戴著白手套握著方向盤的母親。
在我的成長中,母親是一個風風火火的人,開著貨車送貨,載客送人,很少待在家里。也正因為有她,我至少有一個不至于物質短缺的童年。懵懵懂懂到考上高中離家遠去,母親更是成為了電話那頭熟悉的聲音。轉眼間我大學畢業,經歷了工作戀愛,家人離世,成婚育兒,這時候的母親,也在生活的重負下,顯出了一個女人的老態。
很多時候,她顯得茫然,不知所措,易嘆氣,易流淚,經常會把“怎么辦啊,怎么辦啊”掛在嘴邊。我時常想,如若母親有一個正常的家庭,這個年齡段的她,應該已放下了生計的包袱,不再有早出晚歸的忙碌,應該是一位衣著樸素的慈眉善目的奶奶,一位操持家務的婆婆,一個陪伴老母親的女兒,一個姊妹中備受尊敬的大姐。相反,她現在仍然忙里忙外,缺少一位生命伴侶,缺少兒女長久的陪伴,忙著掙錢,忙著做家務,忙著給兒女減輕負擔。而現在的她,已經不再是我年少記憶里那個颯爽的干脆的女司機,而是一個在生活泥沼里奮力前行的母親。
傳統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長輩的尊重,也給兩輩人之間的溝通造成了欲說還休的尷尬。雖然自前幾年已注意到母親的老去和難以承受生活重壓的態勢,自己卻從未當面給她以安慰。如今女兒已呀呀學話地對自己說謝謝爸爸,那種滿足感是可以克服任何困苦。母親經歷了這么多年的辛苦,卻是兒女難以用謝謝來感恩的。與母親最長的一次對話,經歷兩小時有余,雖然也是通過電話,但卻是二十多年來從未說出口的話語。母親感到欣慰,感覺到自己的苦處并不是一人忍受,兒女也清楚了解她的難處。而我自己,更是覺得難以還清這血肉的恩情。話說出了口,并沒有做到讓她安心帶孫女,陪老母親,有一個悠閑的`晚年時光。
今年我也已邁入而立之年,生活的壓力讓我更多體會到為人父母的辛苦。在母親三十歲的時候,剛剛經歷了離婚,兒子嗷嗷待哺,從那遙遠的八十年代一路走來。西方的母親節應提醒著世俗的兒女,他們的東方母親是多么的偉大,以及多么的無力。我,一定堅持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丈夫和父親,還有,做一個及時盡孝的兒子。
母親節征文 6
輕揭簾幔,一路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悄然灑在新綠的嫩芽上,暖意四散。看著小小的枝葉翹首欣然感受著這溫婉滋潤,宛如以愉悅的微笑迎接無微不至的呵護,暖風一霎間把我的思緒溯流到我與您的故事
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