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工作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雙減工作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雙減工作方案1
一、背景分析
小學生的每日作業負擔過重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和促進其全面發展,小學雙減作業管理工作方案應運而生。
二、目標設定
1.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2.合理安排作業時間,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活動和休息。
3.建立和諧的家校關系,提高家長對學生作業管理的.參與度和支持度。
三、方案詳細內容
1.學校層面:
(1)制定雙減作業的具體要求和標準,明確每個年級每個科目的作業量和質量要求。
(2)優化教學內容和進度,合理安排課堂學習和作業布置,避免重復和過多的作業。
(3)建立學習檔案,記錄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和學習進展,為教師和家長提供參考。
2.教師層面:
(1)根據學校要求,布置合理的作業內容和數量,確保學生能夠在預定時間內完成。
(2)注重作業的鞏固和評價,鼓勵學生思考和動手實踐,避免純粹的重復性作業。
(3)認真批改作業,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和提高學習效果。
(4)與同事分享經驗和交流心得,共同提高作業管理水平。
3.家長層面:
(1)與孩子一起規劃作業時間和計劃,鼓勵他們制定合理的作業進度。
(2)提供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3)與教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作業要求。
(4)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和其他興趣班,促進其全面發展。
四、評估方式
(1)建立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統計表格,每周進行統計和分析,了解作業進展和效果。
(2)定期組織家長會,聽取家長對雙減作業管理工作的評價和建議,及時調整和改進工作方案。
五、預期效果
通過該方案的實施,預計達到以下效果:
1.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2.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活動和休息,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3.增強家校聯系,形成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實現家校一體化管理。
4.提高教師對雙減作業管理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其職業發展和成長。
雙減工作方案2
為滿足我校學生課后服務需求,完善校內服務體系,解決好學生家長實際困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按上級有關文件的要求,現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就開展課后服務工作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立德樹人五育并舉、質量第一安全至上、自愿參與公益普惠"原則,樹立“讓教育更有溫度,讓教師更有情懷,讓學生更有個性"的理念,在四個方面下功夫抓落實見實效:
(1)定位:辦讓黨和政府放心的學校,讓家長、社會感動的教育,讓學生喜歡的校園,讓教師留戀的和美家園,讓同行尊重的伊甸園。
(2)質量:確保延時服務課堂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彰顯學校教育主陣地。牢固樹立"以完善教學管理促發展,靠提高育人質量求銳變"的觀念,追求符合素質教育的綠色育人質量。
(3)特色:構建“仁和"核心文化,不斷賦予榕樹精神新的生命力:開設經典美文誦讀文化、古寨文化、南音藝術等地方文化,依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形成學生系列主題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社團、學生自治組織能力與水平,發現與培育勇于實踐善于創新的學生。
(4)服務:服務他人就是服務自己,方便他人就是方便自己。致力于:以優秀的工作成績豐盈向善的人生,以良好的生活習慣豐實健康的人生,以和諧的人際關系豐富快樂的人生。
二、實施原則
(一)堅持公益惠普原則。學校課后服務工作要堅持公益性導向,采取財政補貼與學生家庭合理分擔,不得營利。對建檔立卡、低保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行收費減免政策,避免增加學生家庭負擔。
(二)有效監管原則:優化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加強課后服務實施安全教育。制定并落實嚴格的考勤制度,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三)學校主導,確保安全。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發揮學校課后服務主渠道作用。學校要保證場地的安全、活動的安全,保證學生安全離校、安全回家。
(四)堅持公益服務原則。學生延時服務應充分遵循公益性、服務性原則,不以營利為目的。
(五)自愿原則。為解決學生在家寫作業遇到問題無人輔導以及學生在家打游戲玩手機無人監管等問題,學校通過教育局的課后托管平臺,開設課后托管服務,為群眾辦實事。
三、課后服務內容
(一)服務對象
放學后家庭看護確有困難的本校學生。
(二)課后服務方式及內容
1、學科拓展:教師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嚴禁將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上新課”。
2、語數英興趣班、作業輔導班、乒乓球、舞蹈、電子琴、葫蘆絲、繪畫、圖書閱覽、體育活動興趣班(根據時令、作息時間靈活調整)
3、自主閱讀交流。安排學生在閱覽室等區域自主閱讀或開展讀書交流活動。
4、初一、初二年級:作業+補缺+提優+興趣與特長培養。 初三年級:晚自習一一作業+提優+補缺。 周六一一周周清+閱讀+限時訓練。
5、輔導學生有效完成作業,并進行重點、難點的指導和輔導;帶領學生觀看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秀影片和學習資源;在各個開放書架、班級圖書角或是圖書館進行自主閱讀;帶領學生參與各類科普、體育和娛樂游戲、社團等活動,也可以安排其它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活動育人課程。
6、暑期托管服務:暑期可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圍繞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加快探索解決小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積極營造全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各小學要積極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工作,暑期學校托管服務堅持自愿和公益普惠原則,積極引導和鼓勵教師志愿參與暑期托管服務,學校托管服務主要以看護為主,為學生提供學習場所,開放圖書館、閱覽室,合理組織提供一些集體游戲活動、文體活動、閱讀指導、綜合實踐、興趣拓展、作業輔導等服務,不得組織集體補課、講授新課。
7、課程安排。課后托管不上文化課,主要是作業輔導和各項素質培訓班。
8、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完成當天各科布置作業,也可以預習第二天的課程。教師全程監督,落實學生的作業完成督促檢查工作。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需求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
9、學校要立足本校實際,圍繞幫助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開拓視野、增強實踐,提供豐富多彩的校內課后服務,主要是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參與各種興趣小組或音體美勞活動,觀看適宜兒童的影片等。要充分利用校內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計算機教室、體育和藝術教育場館等資源場所開展相關活動。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給予指導。防止將校內課后服務變為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
(三)服務時間
執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課后服務5天,每天服務2小時。結合家長實際需求,按低、中、高年級三個批次分別延時服務至17:30、17:40、17:50。
本學期,課后延時服務從第二周(9月6日)開始。如遇重大節假日或學校重大活動以臨時調整為準。
(四)服務方式
(1)課后服務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由教師分工負責,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活動。結合學生特點和申報情況,以“基礎課程答疑解惑”和“特色課程拓展提升”兩大類課程并舉的架構,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課時安排:
每天下午2小時服務時間劃分兩課時,每課時50分鐘,課間休息20分鐘。根據不同年段分配具體課時量及執教團隊,一周安排如下:
(3)課后托管活動形式及內容由學校會同家長委員會協商確定。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學校在托管時間主要指導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體育、藝術、科普活動、拓展訓練、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觀看適宜青少年的影片等課外活動。不得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