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工作總結(精選15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產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產工作總結 1
20xx年我市水產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農委和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以及省市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為目標,以產業扶貧為重點,狠抓漁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漁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強化漁業生產環節監管,不斷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大力發展科技漁業、生態漁業,順利推進我市現代漁業健康穩定發展,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標和任務。總結如下:
一、20xx年漁業生產情況
1、全市水產養殖總面積1275公頃,其中池塘養殖面積940公頃,河溝養殖面積305公頃,簡易小池塘養殖30公頃,網箱養殖面積2.4萬多平方米,均比上年有較大的.增幅;
2、水產品總產量5715噸,其中養殖產量5455噸,分別比上年增長2.97%和3.9%;平均養殖單產286公斤/畝;
3、漁業總產值8.0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漁業一產1.0億元,漁具產業產值7.0億元。
二、主要工作及取得成績
1、認真組織學習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市有關會議精神,積極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活動,遵照《關于加快現代漁業發展推進脫貧攻堅實施意見》的要求,認真抓好產業扶貧脫貧工作,進一步強化漁業安全生產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做好水產技術推廣和漁政管理工作。全年沒有發生一起漁業安全生產和水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技術推廣、漁政管理以及其他工作有序開展。
2、積極開展漁業生態健康標準化養殖示范建設。
面積:5000畝。
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
漁業項目包合計總投資:5000萬元。
(三)、發展措施
1、依托美麗鄉村、農村兩區建設等,實施“舊塘、低洼地改造工程”。
2、加快漁業科技推廣,實施科技興漁,調整養殖結構,發展生態漁業、特色漁業。
3、加大投資力度,提升城鄉結合部、集鎮周邊休閑漁業品位。
4、加強漁政執法體系建設,推動漁業安全生產、水產品質量安全、打擊違法捕撈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水產工作總結 2
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是提升漁業科技水平,增強水產品競爭力的重要環節,是國家對漁業實施支持與保持的主要途徑。為此,我站緊緊圍繞漁業雙增目標、加大重大關鍵技術推廣力度,促進水產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加強水產養殖病害防治體系建設,提高綜合服務水平;積極開展漁業新技術培訓,提升產業素質與漁民素質。一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為全面完成漁業發展目標,現總結如下:
一、認真做好水產養殖技術推廣工作。
為推廣普及漁業新技術,我站重點推廣和普及了常規魚高效養殖技術和羅氏沼蝦高效綜合養殖技術。常規魚類方面是側重推廣了以鯽魚為主養品種的高效養殖模式,使養殖效益提高了30%以上。另外,大力推廣應用魚用顆粒飼料及其投餌機,大大降低了養殖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原料飼料的投喂量,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目前,已有80%以上的成魚池使用顆粒飼料投餌機。羅氏沼蝦養殖主要推廣了大棚增溫培育幼蝦技術,合理密度技術,水質調控技術,輪捕技術,套養技術等,使羅氏沼蝦養殖面積從20xx年的xx萬畝增加到20xx年的xx萬畝,產量、效益也有了空前的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國已有了一定的名氣和位置,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各鄉鎮利用低洼池和一些符合條件的魚池進行改造,又增加羅氏沼蝦養殖面積3萬畝左右,使羅氏沼蝦養殖成為我市農業的支柱產業,已達高效規模農業(漁業)養殖的模式;并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為我市的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二、加強漁業新技術培訓與指導,全面做好水產病害測報工作。
為滿足廣大養殖戶對養殖新技術的要求,我們舉辦了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培訓班近三十期。與農干校合作,利用農民培訓工程與各鄉鎮水產站合作,針對各鄉鎮養殖特點,我站參與舉辦講授不同內容的培訓班,舉辦全市水產投入品的生產、經營人員培訓班,由水產經紀人牽頭或水產相關企業主辦數次羅氏沼蝦養殖技術培訓班,印發水產技術講義和《水產科技信息》5000多份,本站專門設立水產病害門市部,門診接待咨詢和病害防治服務在20xx人次以上,到塘口巡回指導200多戶次。本站有5篇科技論文或科普文章在省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同時,我站做好全市的病防測報工作,一般是每月向揚州市水產病害防治中心匯報一次測報情況,一旦遇到病害暴發、流行,進行急報。“羅氏沼蝦發生大面積暴發性疾病”的報告,受到了省市領導、專家的高度重視。
三、認真做好項目申報、實施工作。
我站結合本市養殖的特色,在省市領導、專家的大力關心與支持下,積極申報水產三項工程,“青蝦‘混、套、輪養’及其配套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同時做好在手項目的實施工作,“羅氏沼蝦主要病害綜合防治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形成和完善了相關技術體系,為我市水產養殖的穩步快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與廣大養殖戶的好評。“羅氏沼蝦無公害高效養殖技術推廣項目”獲得農林廳系統農業豐收二等獎。
四、切實抓好水產投入品的規范與管理工作。
針對我市水產投入品(漁藥、飼料、肥料)存在一些不規范的現象,我站特地在四月、六月召開全市漁藥規范管理暨產品推介會和全市飼料行業監管工作會議,建立市場整頓,藥品檢查,銷售準入制度。在養殖生產的全過程,我們對水產投入品市場整頓數次,堅持杜絕違禁藥品及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同時對進入本市銷售的藥品,生產廠家都必須先到本站登記,并提供現有的資質證明,從源頭抓起,從嚴要求,常抓不懈,從而更好的凈化水產投入品市場,使我市水產投入品市場的管理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上來。為我市無公害養殖奠定了基礎,當然,這項工作面廣量大,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五、積極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工作。
我站今年花2萬元引進了新品種斑點叉尾蛔的`養殖,在我市的龍虬、馬棚、卸甲、菱塘等鄉鎮進行混套養200多畝,現已初見成效。據調查,已經長成每條500克左右,而且市場行情看好,與加工企業做了聯系,產品加工出口已經落實,拓寬了水產養殖的視野,豐富了養殖品種,挖掘我市水產養殖的潛力,為提高我市水產養殖的科技水平和前瞻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認真處理好下屬門市的轉制工作
為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為了優化運行機制,增加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從而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將下屬單位水產經營服務部多年以來的漁藥經營從體制上徹底轉制給兩位土地征用工承包,實行了先繳費后承包的硬性機制。
七、20xx年工作思路。
在新的一年里,我市的水產養殖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我站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傳力度,水產養殖不是在養殖面積上求擴大,養殖單產上求突破,而是要繼續抓好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建設,從生態養殖著手,走健康養殖之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2、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市水產養殖的優勢產業,加大羅氏沼蝦養殖產業化開發的力度。
3、加強水產養殖品種的良種化管理,尤其是加強對水產苗種的管理力度,使其苗種生產原良種化,從而提升水產品的品質,降低水產病害發生率。
4、繼續抓好漁民生產技術培訓工作,加強新技術普及力度;
5、加強水產投入品的監管力度,使之逐步走上正規化、法制化的軌道。
6、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力度,為我市水產養殖發展儲蓄后勁,爭取能開發出一兩個適宜我市大面積推廣的水產養殖新品種或新技術。
水產工作總結 3
縣20xx年水產工作,得到省、州、縣各級部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按照全省的漁業工作部署,結合本地實際,重點抓好苗種生產企業的生產管理工作和綠色生態稻田養魚工作,做好漁業產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堅定不移地推進漁業產業化經營進程,努力提升漁業競爭力,全面提高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在全站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和養殖戶的積極配合下,漁業生產得到持續快速的發展。現將20xx年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 水產養殖情況
20xx年水產品產量22432噸,比上年同期增加700噸,增幅3.2%。其中養殖產量21674噸,比上年同期增700噸,增幅3.3%;其中池塘養殖產量11625噸,比去年增200噸,水庫養殖產量6992噸,稻田養魚產量3057噸; 捕撈產量758噸,與上年相同;魚種產量801噸,比去年增加6噸,增幅0.8%;投放魚種產量755噸,比去年增加15噸,增幅2.0%。
今年水產品產量增幅較小,主要原因之一是品種結構的調整,小部份羅非魚養殖調整為名優水產品養殖,原因之二是而單位面積的產量已經在一個高位上,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長空間有限。
二、苗種生產情況
年我縣生產苗種12.2億尾,比去年增加1.6億尾,增幅15.1%,其中羅非魚苗2.5億尾,比去年增0.2億尾,增幅8.7%,其他品種9.7億尾(其中泥鰍1.2億尾),比去年增1.4億尾,增幅16.8%,今年我縣的苗種生產購銷兩旺,主要原因是苗種質量好,水源條件好,且市場需求旺盛;今年苗種銷售面積不斷向外擴大,除銷往本省各地州市的外還銷往了廣東省、貴州省及緬甸、老撾國家的部分地區。我縣的羅非魚苗種產量和泥鰍苗種產量已居全省前列,苗種生產也是我縣漁業發展的一個重點。
三、全年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情況
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316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555萬元,增幅1.8%;其中漁業產值29050萬元,比去年增255.5萬元,增幅0.9%。主要原因是魚價較去年偏低,水產品產量在增加700噸的情況下,漁業產值增加不大。流通和服務業產值255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0萬元,增幅11.8%。全社會漁業增加值7063.1萬元,比去年增加146.1 萬元,增幅2.1%。其中漁業增加值6471.1萬元,比上年增加83.1 萬元,減幅1.3%;流通與服務業產值增加值59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萬元,增幅15.7%。
今年我縣的水產品市場供求關系矛盾突出,魚價偏低,但苗種生產和第三產業產值增幅較大,所以增加值略有上升。
今年我縣的水產品市場供求關系矛盾突出,飼料價格堅挺,魚價偏低,使得上半年經濟總產值小幅下降,但因第三產業增幅較大,所以增加值略有上升。
四、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情況
1、本地青蝦試驗效果較好,只可以在當地小范圍推廣。去年在打洛鎮搞了2畝的本地青蝦養殖試驗,投放時間是20xx年5月份,共投放5.8萬尾,每萬尾300元,投放成本1740元,今年6月分清塘,共出售親蝦130公斤,每公斤100元,產值達到13000元,畝產值達到6500元,純收入超過3000元,效果較好。
2、本地江鰍在云博水產保種繁殖成功。我站經過1年半的努力,本地江鰍在云博水產良種場繁殖取得成功。受精卵經黃泥水脫粘清洗消毒后,放在孵化桶中流水孵化,孵化至尾芽期(能夠向前擺動),清除死卵、孵化膜等污物后,轉移到孵化池中微流水繼續孵化,孵化率達到92.6%,出苗率達到83.2%。該技術在全國屬于先進技術,在省內行業中達到領先技術水平。該成果獲得州、縣級科技進步一等獎。該品種的繁殖成功,不但為水產資源保護做出了貢獻,同時為當地農民增收增加了致富渠道。
3、曼央龍村稻田本地江鰍養殖喜獲豐收。今年7月31日至8月15日在曼央龍村小組分三批投放了云博水產生產的本地江鰍苗種,畝均投放2000尾,養殖面積共207畝,參與戶60戶。養殖到10月初有商品魚出售,至今天每公斤出售價格在60-100元之間,市場行情較好,養殖效果也比較好,參與戶都得到了較大的實惠,實現了項目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目的。不足之處是江鰍還沒達到設計商品規格(應大于100克/尾)就出售,所以平均單產沒有達到方案目標,但市場銷售行情較好,超過設計價格(40元/公斤),所以經濟效益比較理想。養殖和銷售工作還在進行中,農民總體反映只有一個字---“好”,項目工作完成較為理想。
4、曼弄邁村實施稻、魚鴨試驗示范養殖完成情況。試驗示范面積:6.36畝;水稻品種:清香,栽培時間20xx年7月1日。四周開挖魚溝,魚溝寬1米深60公分。8月6日水稻分蘗完成后投放魚種,每畝放放魚種100尾,共投放500尾,其中:鯉魚200尾,規格:24尾/公斤,青魚5尾,每尾500克;鳙魚10尾,每尾100克;羅非魚285尾,46尾/公斤,每畝投入成本120元。魚苗投放一周后放麻鴨,共放養鴨苗200只,稻田共生70天左右,鴨子長成商品,規格在2公斤左右,每只鴨子實現利潤11-12元,每畝增加養鴨純收入362元;水稻產量1953公斤(10月23日測產),平均單產307.12公斤,單產比平均水平偏低。下次實施時要注意技術指導,糾正生產上出現的問題。
五、漁政、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及安全生產情況
1、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情況。
按《西雙版納州農業局關于開展養殖業安全生產大檢查及生豬屠宰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選派得力工作人員配合州農業局檢查組多次對轄區重點水產養殖大戶進行了安全生產大檢查,重點對勐遮鎮、勐混鎮、勐阿鎮養殖戶和水產品銷售戶進行跟蹤檢查,共抽檢的銷售漁用藥、飼料銷售門面及水產品銷售攤點計15個,水產養殖大戶38家,同時發放《漁業法》、《禁限藥物告知書》食品安全生產等宣傳資料700余份,檢查出動車輛22臺次,人員67人次。檢查結果是水產養殖生產者的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基本建立,在漁業生產過程未發現禁用魚藥的存放和使用,銷售藥品和飼料也在合格范圍內。
通過定期不定期的檢查,改變了我縣當前漁藥、漁用飼料市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不力、執法不嚴、職責不明、程序不清的混亂局面,促進了我縣漁藥、漁用飼料管理工作沿著程序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2、漁政執法情況。對縣各鄉鎮河道展開日常巡查,特別對農貿市場、餐館、飯店等野生魚交易重點地段實行不定期的突擊檢查。執法人員對在檢查中發現的非法捕撈、收購、銷售野生魚類等違法行為,分別給予了批評教育和警告。通過與各鄉鎮密切配合,采取隨機宣傳、逐戶宣傳等方式,廣泛宣傳《漁業法》、《云南省漁業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切實增強群眾對漁業資源知識的了解和護漁工作重要性、緊迫性。在全縣主要河道、水產品市場等禁漁重點區域組織專項執法行動15次,在我縣轄區流沙河、打洛江、南朗河、南果河、勐往河河段等主要河道進行巡查,并對延河重點村組發放禁漁宣傳資料300余份,張貼標語5條,出動執法車34臺次,巡查轄區大小河道600公里,出動執法人員155余人次,查處違法捕魚行為12起,沒收漁獲物4.7公斤,收繳電魚工具7套,批評教育21人次。
六、培訓、宣傳情況
今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0期,502人參訓。培訓內容分別為:稻田養魚技術培訓5期、參訓人數285人次,池塘養魚技術培訓5期、參訓人數217人,共發放漁業宣傳資料1000份。
七、漁業資源調查情況
年11月14和26日對布朗山鄉新班章村委會的南卡河和納嫩河進行水生生物資源進行調查,共捕撈到7個品種的魚類及兩棲爬行類,已選定光唇裂腹魚作為保種繁殖開發對象。
光唇裂腹魚,魚俗名:緬魚。體長,稍側扁,體被細鱗,屬下層魚類,生活在江河流水中,食藻類和有機碎屑。中型魚類,一般體長20~30cm。為產區食用魚,分布于瀾滄江中、上游支、干流中。屬冷水性魚類,適宜溫度13-20℃,超過22℃魚容易生病。這條魚現存數量比較少,只有在冬季枯水期才能捕到有限的數量,屬雜食性魚類但喜食活體高蛋白餌料。主要靠下頜前部銳利角質刮食水底石頭附生藻類及有機碎屑。這條魚口感和商品價值較高,有保護和開發價值。
八、增殖放流工作開展情況。
在州縣農業主管部門、打洛鎮政府、勐滿鎮政府和云博水產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我站于年7月1日在打洛鎮打洛江和7月8日在勐滿鎮城子村委會南滿河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江河漁業資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和補給。兩次活動共放流鯉魚、鯽魚50萬尾,絲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