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的心得體會1
新年伊始,作為一名教師,我一邊通知每位家長為學生準備網絡學習需要準備的硬件設施,一邊投入到平臺選用的準備工作之中。為了保證每位學生能夠參與到線上學習之中,不落下一名學生,想盡一切辦法聯系到每位學生的家長。
為了能夠順利開展線上教學,對于從沒有接觸過此種方式的我們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挑戰。面對困難,我們沒有一人有怨言。白衣天使們面對新型冠狀肺炎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時刻人人迎險而上,戰斗在一線給我們全體教師樹立了迎難而上的榜樣,也激勵我們全體教師加班加點的熱情與信心。我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使用各新型平臺之中,從中摸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或自己制作知識膠囊,或尋找好的資源,準備好了二套二天所需的一切教學準備工作。
停課不停學,不僅是上網課,更應是保障學生正常學習的方式,強行網上直播課,一方面會增加師生負擔,另一方面對家長的生活和工作的節奏也是一種打亂,因此我認為更好的`執行停課不停學需要學校、老師、家長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在xx期間,為學生保駕護航。
我更應肩負起社會的責任,有初心和使命感,在國家危難之際,彰顯教師風采,雖然放假不能上班,在家一樣可以工作,針對自己的學生要每位學生都考慮到,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在xx期間做好傳道受業解惑。
家長更應該,戒驕戒躁,聽從學校合理安排,不盲目的為學生增加負擔,對孩子的心靈健康成長進行開導,為孩子的健康生活保駕護航。我們雖然上不了一線,不能像“英雄白衣戰士”們一樣沖鋒陷陣與病毒做斗爭。但是,我們全體教師也在行動,共同為戰勝疫情這場戰斗出一份力,盡一份責。
停課不停學,我們在行動;抗病毒戰疫情,園丁們責無旁貸!
教學的心得體會2
9月18日晚家長學校“案例教學”如期舉行,主講人是六(3)班班主任王老師。
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也是小升初的關鍵時刻!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作為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是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聽了王老師的案例教學,我收到了啟發。
與孩子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我們一直感覺到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觀念的改變也很大。通過閱讀各類教育書刊、與老師和其他家長的.溝通交流,逐漸理解家長言傳身教在孩子教育方面關鍵作用。面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們覺得最重要的是父母與老師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必須是一致的。不能課堂上老師要求這樣做,在家里,父母要求那樣做,要求不一致,孩子就無法適從。
我打算今后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在以下方面共同和孩子成長。
在學習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溫故知新的習慣、正確坐姿和書寫工整的習慣等。在生活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養成自理的生活習慣,如:與父母分擔家務、自己穿脫的衣服自己收拾、自己整理書包及學習用具等。
在身心與品德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體,讓孩子在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同時,體會認真、努力、堅持、勇敢的品德。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的心得體會3
通過這期培訓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對具體實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對新課改的思考:
在本次培訓中,培訓教師從識字與寫字教學、閱讀教學、寫話、習作教學、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等幾方面的教學建議中,使我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有新的詮釋,對部編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二、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1、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
課程的實施者及課程的解釋者,通過教師的實施和解釋,課程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師將成為課程研究的設計者。
教師在推行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發現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我們的教材。
三、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以人為本”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教師要從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規定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要成了學生的親密朋友,學生也不是呆板、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的個性應該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表現。另外課堂上應該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要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讓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教學的心得體會4
問題是課堂的生命,沒有問題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一樣,在課上的各環節都離不開教師的提問,提問不僅可以喚起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還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和引導學生的思路,出色的課堂提問可引起學習動機,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啟發學生思維和實現教學目標等功能,也往往會成為一節體育課是否出彩的點睛之筆,換言之即提高課堂效益。
一、當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隨意性,沒有針對性
一些教師課前沒有精心鉆研教材,沒有根據學生實際創設課堂提問,上起課來,經常信口開河,想到什么提問什么。這些隨意提出的問題,有些過于簡單,學生不用思考就可隨口回答,教師往往采取用“單一”的方式,“是不是”、“對不對”的判斷和“是什么”的敘述型,結果只能發展學生的判斷和記憶思維,卻不能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如在原地側向推鉛球教學新授時,為了讓學生對原地側向推鉛球的技術動作有一個清晰認識,教師依次向學生問道“同學們看過推鉛球嗎?(顯得非常幼稚)”“在哪看過的?”“推鉛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哪幾種推鉛球方法?”“推鉛球時身體是如何發力?”,這種提問,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思維嗎?
2.提問語言不足,學生難以理解
教師的提問在語言上拖泥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