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老人院觀后感(精選12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飛越老人院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飛越老人院觀后感 1
在第15周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觀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飛躍老人院》,通過片名我們就能知道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在中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這部影片更是具有現實的意義。影片講述了一所民營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齡達到八十歲以上高齡的老人們,為了實踐人生的理想,登上夢想的舞臺,他們聯合起來,再次點燃激情,施計駕車飛越老人院,在追尋夢想的途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開頭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許還山飾演)的老人因兒女需要房子被迫離家的情景,緊緊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當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時,老人院的圍墻上刷著一行大字:“有一天我們都會老”更是讓觀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們都會老,我們會長滿皺紋,牙齒稀落,喪失記憶,步履蹣跚,疾病纏身,無法自理。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許有天就會在我們身上上演。每個住進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與悲哀,有的是因為無兒無女,有的是因為子女遠離,有的是因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為子女不孝。當一群七八十歲的老人垂著頭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曬著太陽的時候,他們該有多么孤獨。影片中更是將這樣的無奈的體現的淋漓盡致。一群老人圍坐在一起相互說著自己的兒女,說是相互勸慰,到不如說這是一種無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但片中也不乏溫情的`部分,老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老葛和孫子最后的談心和孫子的理解都為這部影片增加的亮點。但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點,影片的主線是一群老人為追求心中的夢想而努力的過程。
其實每個老年人的心里都藏著一個未盡的夢,影片中吳天明飾演的身患膀胱癌晚期的老周,他隱瞞病情帶領老人院的老人們,排練節目,苦中求樂,他們排練的“打麻將”的節目讓人看了忍俊不禁,使一群長滿皺紋的老人也是如此的可愛。他們夢想能去參加比賽,但是受到多方阻止,老人院和家庭的反對并沒有阻止這群熱血沸騰人們,他們沖破家庭和老人院的反對,巧妙地躲過大眾的視線,開著一輛破舊的大巴車穿越草原、沙漠前往北京參加文藝節目比賽。最后他們的行動感動了,尋釁打架的年輕人、百般阻止他們行動的院長和家屬。
夢想顯得豪華奢侈;而對于老年人而言,更顯得彌足珍貴。他們懷著一顆熱血沸騰的心,前進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他們向往青春年華,他們永不服老。他們可愛他們感人,他們更讓我們敬佩。
影片最后的情景是海邊的日出,金色的陽光灑過海面,灑過孤帆,灑過老周安靜閉上的雙眼,灑過那一群含淚微笑著的老人,使這部頗有喜劇元素的電影在暖暖的陽光下結束。
看完整部影片感動很多,但最強烈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不會讓我的父母老無所養住進養老院。也許這是個人對養老院的偏見。這里也呼吁大家多關心下老年人的感想。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去后悔,才去羨慕,才去遺憾。
飛越老人院觀后感 2
《飛越老人院》,這是我今年看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好電影之一。沒想到我們的導演居然能關注現實,更沒想到關注的還是老年人這一容易被人無視的群體。說實話,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態并不了解,以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就沒別的事可做了。這部電影讓我知道,看來我雖置身現實,但卻并不了解現實。
如果除去各種意外疾病事故,每個人都會毫無例外地步入老年。現在朝氣蓬勃的我們都不想過多想象自己年老時候的樣子,也許因為人就是一種總是喜歡往好處想的動物。盡管我們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遲早也會有衰老的那么一天。這部電影給了我很大的震驚,同時也很快驚醒:我的父母,也將很快步入老年。作為他們唯一的兒子,我想平時對他們的關心真是太少了。這種驚醒讓我重新回到當年創業的欲望中,我想,也許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給他們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為我的失敗而讓他們在步入老年后依舊對我的前程每日牽腸掛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顫巍巍的老人們,有的甚至生活已經不能自理,有的已經陷入老年癡呆,甚至還有被用繩子日日綁在床上的……回想起這些畫面,我有一種難以說明的情感。中國的老人也許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們為子女奮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繼承他們全部所得后,未必會如愿孝順。一向說自己是孝行領先的,但我們也許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個民族。上世紀美國作家亞瑟?亨?史密斯在《的德行》中就有這樣的觀點。我不知道這種言行不一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是否也有幾千年封建體制的原因。但另一種事實卻是這樣的:我們通常向世界所宣揚的東西,大多都是我們根本不具備的東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萬事休,這是中國老年人最真實的呼聲和寫照。我們也會有顫巍巍的一天,沒人會想自己的老年將在無盡的孤寂中渡過。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獲得安穩境遇,自己就要為子女們做出表率,別讓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過。人老之后,因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無法實現,我們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質上給他們的'關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設法幫助完成他們的愿望。也許忙碌的生活會讓我們無暇顧及這些,甚至會漠然視之,但相對于雙親為我們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應該成為我們孝行的羈絆。自私一點來講,孝順雙親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做你會在一定程度上稱為子女們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對待雙親,子女們將來也會這么對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許就是你的明天。
關于這部電影的情節以及其它細節,在最近中國的電影中是比擬出色的,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現實。如韓寒所說,只要是表現現實的電影都不會太爛,誰讓現實那么爛。但請看到這篇博文的人一定去看看。
飛越老人院觀后感 3
《飛越老人院》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個老頭,后老伴去世了,房子被老伴的孩子占了,跟自己親生的兒子關系又不好,于是到好朋友住的老人院里同住,我們暫且稱那個朋友為另外一個老頭。另外一個老頭呢,特別愛玩兒,在老人院里帶著大伙兒玩超級變變變(就那個日本節目里玩的那種),還想練好了去天津參加比賽,還想拿了獎到日本參加決賽。老頭被轟出來之前呢,后老伴的孩子還算仁義,給了他二十萬算是遣散費吧,老頭就想把這錢給孫子買房付首付,但是兒子就堅決不要,堅決不肯原諒他,而孫子呢可能一開始是因為錢的關系吧!老來看老頭,一來二去的,從未一起生活過的祖孫有了越來越深的感情。另一個老頭的計劃,被院長給否了,怕老人們路上出危險,于是他們就計劃出逃……最后的最后,愛玩的另一個老頭居然死在了路程的盡頭,他玩超級變變變有一個很悲情的終極目的~電影的`結尾,那些活著的老人們,給死去的另外一個老頭演出了一場特意為他設計的超級變變變,老頭的兒子來給他們幫忙,默默的,這爺倆也就算和解了吧~
與《桃姐》的散文式表達方式和生活流的細節處理不同,《飛越老人院》整個故事干凈利落,沒有枝杈,非常戲劇化,主要人物的貫穿行動最高任務非常明確,故事也是跌宕起伏,一路痛痛快快的插到底,間或有些部分還抒抒情。我覺得,近來電影院里能看到的國產片,能把故事講利落還有余力抒情的,真的不多,《飛越老人院》做的很不錯了。就是有些象征蒙太奇的運用以及某些段落的音樂太煽情,讓我略微有點出戲~
這個電影號稱是公路勵志片,前半部分很熱鬧,有些段落看了也確實是讓人有種說不出來的豪情在胸口~但是和那些青春公路勵志片有根本性的不同,年輕人面臨的是無限的可能性,而老頭老太太們面臨的則是“旅程”的終點~同樣的瘋玩瘋鬧,年輕人或許是出于無知無畏,而老年人則是經歷了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精的過程后,一種“看開了”的表現。但是也是由于同樣的理由,雖然內里的實質不同,但是表現出來老人和小孩有幾分相似,他們要的東西都很簡單,要不怎么說老小孩小小孩呢~所以看完電影之后,我想想我漸漸老去的爸媽,明白了其實不用給他們我覺得好的,只要給他們那些最簡單的快樂,比如去一個他們沒去過的好玩的地方或者好好聊聊天。同時,電影傳達了一種很豁達的生死觀,也在提醒我們這些還有機會的人,到最后也無非是這樣,要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前幾天看金士杰的訪問,他說一句話我想了好久,他說:“人的死亡是和你怎么活著對應的,你都沒有好好活,跟我談什么對死亡的恐懼!”但是怎么樣算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權利恐懼死亡了呢,還是好好活就沒必要恐懼死亡了呢?當然這個問題有點太大了,不太可能一下子想明白,但是我覺得我隱約在《飛越老人院》里找到了些線索……
飛越老人院觀后感 4
今天是《飛越老人院》上映的第一天,明知道在好萊塢大片面前,這樣的國產電影只會成為炮灰,所以趕忙進電影院完成這次期待已久的飛越之旅。
電影院里面一共只有六位觀眾,觀影過程中都非常安靜舒服,但空調寒風凜冽地肆掠著我,不過電影時而歡快,時而寧靜,用笑聲和淚水把整個電影院哄得熱騰騰般的溫暖。
話說起電影的老年人題材,算是我近年來經常碰到的電影焦點之一,也許這個話題已經去到了我們當代不得不正視的時候了。
去年在“先鋒光芒”影展上面看到的《老那》,電影中的一對頑固老情人以新潮甜蜜的方式經營著彼此的夕陽戀,以堅強樂觀的自治自救方式吶喊出他們無懼老去的勇氣精神,很令人在笑聲中沉思的電影。
少不了今年最火爆的文藝片《桃姐》,則是通過輕描淡寫著一位老傭人的終老歲月,縮影出原生態的老人院生活,讓人百感交集,讓人鼻酸淚流,當然也讓人感受著一份樸質的人文關懷。
前幾天還看了一個短片《片刻暖和》,電影看似講述年輕姑娘和年邁老人之間的生活矛盾,實則通過描寫彼此內心的空缺與孤寂來反襯出矛盾兩人給予對方的才是真正的`溫暖關懷。從電影的側面,也能夠看到一位思想保守固執但渴望帶著尊嚴老去的老奶奶,她在無能無助中安詳地死去了。
今天看到的《飛越老人院》雖然表達著一個同樣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卻用最青春爛漫、最動感歡樂的方式向現實社會發出嘹亮的吶喊。這群生活在老人院里面的“高齡團體”天天面臨著讓人心酸心寒的生老病死,不過他們積極樂觀、頑強勇敢,捍衛著殘存的點點尊嚴,自娛自樂向著夢想起航。
飛越老人院觀后感 5
這不是一個關于老人被遺棄放逐、被剝奪自由、失去尊嚴的故事,即便在電影里面我們看著住在老人院里面的老人們都有著一個個讓人心酸的被遺棄經歷,即便電影反映出圍在四面高墻里面的老人們等待著自己生老病死的無奈狀況,即便電影用了最真實的鏡頭記錄了老人們因身體機能失調而被迫出現的尷尬情景。但張楊導演還是在《飛越老人院》當中大膽創新地另辟高見,以此為踏板,跳上了一個釋放夢想、追逐自由的大巴,把千萬斤沉重的話題承載起一顆顆未老的心靈躍上了高空飛翔!
為了尋找回即將消失的親情,為了證明自己并非包袱,為了讓生命終結前不留遺憾,這群活寶般的可愛老人瞞騙院長護士,淘金心思,精心設計,分工明確,刻苦排練,偷偷潛行,齊心協力上演了一出極其精彩動人的老人越院歷險記。
在駛向夢想的路上,他們刺激飆車,他們齊心推車,一路上互相照應,互相鼓勵,歡呼著與草原上的馬兒馳騁,享受著河畔上的陽光野餐,用青春爛漫的激情向世界展現自己永不老去的心靈,為夢一搏,深深地感染著夢想路上的旁觀者。
雖然老人們觸摸到夢想的時候,有人還是病倒離去了。但很可喜,我們看到的并不是無盡的悲傷痛楚和怨恨批判,反而是那些能夠讓他欣慰一笑的.正能量――出色的表演、蔚藍的大海、冉冉的日出,還有一群共同追夢的老友記。
電影故事精彩,推動流暢,動靜完美結合,既有輕松活躍的的歡笑時光,也有平緩沉寂的動情時刻,既有真切自然的寫實鏡頭,也有絢麗夢幻的浪漫情愫,電影都能夠柔韌有余地穿梭于其間,做到張弛有度,掌控到位。當然,電影的精彩完全不能忘記一群曾經燦爛輝煌的爺爺奶奶級演員們,在多年后的今天仍能夠摩擦出耀眼的火花,交出令人叫絕、令人敬佩的無懈可擊表演水平。
還記得那個夜晚、那杯烈酒、那個舞蹈嗎?雖然在茫茫草原上只有這個孤獨的蒙古包,但火光下的人們心里都有著一個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