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了凡四訓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1
春秋時期,有很多的“先知”,他們通過觀察一些人的行為習慣就能判斷出他接下來的禍福吉兇,《左傳》里記錄了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人做的好事多,就有福澤,壞事多就有災難。
相對于做好事來講,不做壞事更容易一些,所以更正自己已有的錯誤,是獲取福報的'第一步。
曾子也說:吾日三省吾身。了凡認為,欲要改過,一定要有三顆心,一是羞恥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發(fā)勇之心。
王陽明曾言自己的學說是“致良知”之學,這個致良知就是羞恥之心。匪盜被王陽明關(guān)押起來,讓他們脫掉衣服的時候,他們依然會不好意思,這就是羞恥心。
所謂敬畏之心,就是說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東西,舉頭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情就不會太出格。
第三個是發(fā)勇之心,就是說,人意識到錯誤之后一定要在行動上體現(xiàn)出來,要勇于改正錯誤。
比如,意識到每天熬夜是一種壞習慣,知道不對,但是就是不改,這樣是萬萬不可取的。天下沒有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錯誤,我們要做的就是時刻反省,努力更正。
了凡四訓讀后感 篇2
讀該書,從她談起,一位宛如仙女的女人,和我甚為好些,20xx純屬偶然認識佛家,20xx暑期回家鄉(xiāng)與她碰面,言談間對生的坦然、對死的從容要我刮目,離別送我?guī)妆?,在其中一?--《了凡四訓》,暑期期內(nèi)有空細細地賞讀,頗有一絲沉積,借此機會機認為記。
一、運勢把握在自身手上,也可以被造就
了凡老先生在少年時,碰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看命,算他一生的使用壽命到五十三歲,擊中無子嗣,做官得話能夠 保證縣委書記。他每一年拿我國是多少工資待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