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后的收獲和感想(通用20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培訓后的收獲和感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培訓后的收獲和感想 1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之余,緊緊張張的培訓學習結束了,一個多月以來身心上的壓力也最終有了如釋重負的感覺。
回顧這次參加培訓學習,感觸頗多,收獲多多,不虛此行,不枉此中。
一、重塑了學習精神,磨煉了攻堅意志。
作為一個五零后的老教師,近年來雖然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可是像這次這樣,困難如此之大,時間如此之緊,任務如此之多,壓力如此之重的學習,還沒有過。
以前也參加過培訓,但要么是本專業的業務培訓,要么是作為省級專家參與指導,在一門全新的、艱深的課程面前做學生還是頭一遭。
聽課要弄懂,操作要弄通,研討要發言,作業要完成,點評要及時,感言隨筆行,測試要經過,圈變勾才行,見縫插針學,仍墜云霧中。
白天忙于上班,只能夜里加班,一個多月內,經常是晚上學到十一二點,凌晨四五點再爬起來之后學,愁鎖著眉頭迎來窗外的一縷晨曦。
好歹總算完成了學習任務,活到老,學到老,今后有這樣的精神和意志,還能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呢我不由地想起了葉帥的一首詩:讀書莫畏難,攻城不怕堅,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二、升華了教育理念,提高了教育技術。
培訓前,我認為教育技術就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學起來才進一步認識到,教育技術必須是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把新理念和新技術融為一體。
所以,參加教育技術培訓,得到的將是新理念和新技術的雙豐收。
例如,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上,在課程結構要素上,在教學策略、問題化學習、教學方法、研究性學習、教學評價、學習情境以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上,等等各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和全面的提高。
再例如,原先我市推行“課堂教學三步曲”的模式,只明白第一步是創設情境,設置教學活動,學習后才明白,一個“創設情境”其意義、作用和如何創設情境竟包含著如此寬泛而深奧的學問。
原先感覺到,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形而上學地把握教材,局限于一個框題本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看不見微觀與宏觀的聯系,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這次培訓主要圍繞著主題單元來規劃設計,從中觀上把握教學資料,這就真正做到了“宏觀在胸,微觀在握,融會貫通,游刃有余”了。
原先我的信息技術充其量只是剛剛入門,只會做個簡單的課件,經過培訓,我學會了做思維導圖、主題資源網站等,教育技術能力上了一個新層次。
三、新添了研究課題,充實了教研資料。
本次培訓學習的資料先進性、全面性、實效性都很強,有著十分高的使用和推廣價值,對實施素質教育,搞好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
如何把單元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評價、單元教學實施、單元教學資源以及研究性學習等具體資料推廣落實到教學中,并且確實發揮它們改善教學、提高效率的功能,還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還有很多困難等待著我們去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隨著今年暑期高中教師全員培訓的開展,教育技術運用于教學必定成為下一步教改工作的重點,在推廣和實施中,避免流于形式,追求務實高效,是我們首先要應對的。
這次培訓學習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教改的方向,把學習的資料運用于教學中去是我們新的研究課題,為行動而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由行動者研究,只要我們積極行動起來,我們的教育和教學必將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
培訓后的收獲和感想 2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