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蘇州拙政園有感(精選16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游蘇州拙政園有感(精選1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游蘇州拙政園有感 1
很早以前就聽別人說過,這素有“天下園林之母”美譽的蘇州園林《拙政園》。內心向往已久,這次利用假期,乘車南下來到號稱東方威尼斯的蘇州,終于親眼目睹了《拙政園》的美麗風采,那可真是叫“秀美絕倫”!從園林的結構、布局到內容點綴無不給人以美感。
據說《拙政園》是全國唯一同時集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名園、國家4A級景區,全國特殊游覽參觀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項殊榮為一身的園林,也是蘇州最大、布局最合理、觀景點最多的古典園林,占地面積約七十多畝。大小景點約有三十多處,整個景區劃分為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每一景區的景點都有其歷史出處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每一視角都能看到精心設計、合理布局的美麗景觀,三園合并景色更加迷人,因此,三園合稱《拙政園》。但三園又是相互獨立的,成為各具風格的三座園林。《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相傳康熙年間,《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祖父曹寅就曾住在《拙政園》里,據說曹雪芹在拙政園里寫了這部巨著《紅樓夢》的初稿。《拙政園》的名字是根據西晉潘岳的《閑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一句縮寫而成的。
東園即《拙政園》入園所在,一進園門,只見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前行數步,只見一座假山矗立在眼前。青翠的湘妃竹和參天的古松柏樹,還有碧綠的荷葉盛開的荷花,相映成趣,它們簇擁著一座巨大的太湖石“綴云峰”。這塊太湖石像一座屏風一樣,擋住來往游客的視線。據說這是“開門見山”的造園方法,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繼續前行穿過回廊,眼前豁然開朗,見六處亭臺各有特色,其造型明快開朗、古色古香、雕梁畫棟、樸素大方,房舍前有草地山崗、鮮花吐艷、樹木蔥郁,一湖碧水荷花搖曳、錦鯉嬉戲競自由,好一派江南田園風光。入園即是“蘭雪堂”,但由于臨近園林入口,所以游人如織接踵而至,未及細品,僅記得堂中有漆雕《拙政園全景圖》。及緩步來至“芙蓉榭”,憑欄四顧,荷擎烈日,魚翔淺底,引得眾人嬉水拍照。東園有天泉亭、秫香館、等建筑,皆優雅別致。東園長廊簡約自然,雕工細膩精美,回廊順山勢起伏別有風韻。給人留下更深刻印象的還是東園的果樹,時過仲秋當你舉頭望去,藤架上略顯稀疏的葡萄還懸掛在藤蔓間,顯然是采摘后僅存的幾串而已,但是,它們數目雖少卻不失其華麗,綠紫顏色相間,充分彰顯它們的嫵媚,在萬綠叢中透出串串晶瑩。還有那,透著陽光的棗樹結滿了成熟的棗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殷紅,仿佛是懸掛在綠樹枝頭的紅瑪瑙,閃閃發光。在墻角背陰處還有幾株闊葉柿子樹,那渾圓的葉片遮掩不住的是晶瑩碧綠的柿子,在各種色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誘人。這滿園未經任何人工雕飾的天然景觀,充滿了野趣,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代… …
當我慢步行至中園,才真正感覺到人們印象中的蘇州園林,中園是一座以水為中心的建筑群。池廣樹茂、亭、臺、樓、榭格局典雅細膩,它是拙政園精華所在。中園入口處,右手邊有“梧竹幽居”,亭頂為方,亭設四個圓形窗洞,形成四個通透的'花窗,宜觀四時之景,春山、夏荷、秋葉、冬竹,上題“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再經美麗的“綠綺亭”前行至“見山樓”,只見此樓共分兩層,上面是“悠然見南山”的《見山樓》,下面為水上建筑“藕香榭”它們依山傍水,傳說是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的辦公之所,榭外柳絲婆娑、湖面碧波蕩漾、水中荷花盛開,室內家具簡約明快、西墻懸四季山水畫,點綴其間,甚為我所鐘愛。“遠香堂”為中園的主體建筑,堂名取至周敦頤《愛蓮說》中“香遠益清”的名句;堂內僅以立柱為支,內外并行,長窗透空曠遠;堂北平臺外,池水寬廣清澈,荷葉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