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的導游詞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游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那么優秀的導游詞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甘南的導游詞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甘南的導游詞 1
各位游客們: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南與四川阿壩州相連,西南與青海黃南州、果洛州接壤,東面和北部與本省隴南、定西、臨夏毗鄰。全州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處于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境內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區在3000米以上。全州分三個自然類型區,南部為岷迭山區,群巒疊嶂,山大溝深,氣候比較溫和,是全省重要林區之一;東部為丘陵山地,高寒陰濕,農林牧兼營;西北部為廣闊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區。
州府合作市位于甘肅西南部,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處,也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海拔2960米,平均氣溫1.7℃,沒有絕對無霜期。
甘南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類開發這塊亙古荒原,甘南的'羌部逐漸建立自己的部落聯盟或依附中原王朝。
秦時部分地方已屬臨洮管轄。西漢時,東部屬隴西郡、北部屬金城郡,設白石、羌道兩縣。
隋時的臨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別管轄今甘南的西北和東南部部分地區。
唐朝初年廢郡置州,甘南境內曾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屬吐谷渾、吐蕃的范圍。
元代屬宣政院管轄,吐蕃等處宣慰司統領。
明代屬陜西都司管轄,清乾隆時,州境大部屬鞏昌府,夏河由循化撫番廳管轄。
1913年廢府設道,臨潭縣屬蘭山道,西固縣(今舟曲縣)屬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縣、改屬甘肅管轄,1937年成立卓尼設治局。
1949年9月~12月,臨潭、卓尼、夏河、西固相繼解放。1952年7月設立甘南藏區委員會,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7月1日改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設在合作市,是甘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甘南的導游詞 2
各位游客們:
在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甘、青、川三省交接處,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合作市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片綠草如茵、地闊天空的土地上,被譽為高原明珠。
一、地理概況
合作市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藏區唯一設立的縣級市,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處,位于甘肅省西南部,地理座標東經102°54′,北緯39°59′。國道213線和省道306線環城而過。北距甘肅省會蘭州250公里,南距四川省會成都860公里。全市總面積2670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246.7萬畝,林地面積56.97萬畝,城區總面積12平方公里。
合作市于199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1998年1月1日正式掛牌運作。全市現轄6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合作市總人口8.1萬人,其中藏族人口4.4萬人,占54%,轄區平均海拔2936米。氣候屬高陰濕區,地形復雜、河流眾多,生物種類豐富,自然景觀雄奇壯麗,風土人情濃郁,有豐富的草原、水利、旅游等資源外,還蘊含著豐富的礦產,夏季
受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形成濕潤涼爽的氣候特征,是夏季旅游避暑的好去處。
自古以來,這里就是內地通藏區進行茶馬互市的主要貿易點,是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必經之地,是古代“絲綢南路”聯絡西域、西藏、印度、接通中原和西蜀的重要中轉站,是內地通向青藏高原的門戶,也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紐帶。在西部大開發的有力形勢下,這里成為發展藏區經濟、振興藏族社會的前沿陣地。中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就把這里譽為“藏區進入現代化的跳板”。合作市位于甘肅省西南部,自古以來就是甘、青、川藏區唐蕃交往的重要門戶,是歷史上藏漢交流、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商貿集散地。
二、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合作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唐蕃交往的重要門戶,藏漢交流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商貿集散地。夏商周乃至秦漢,合作境域為羌人游牧之地。春秋戰國時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領無弋爰劍建立的羌族政權的北塞重鎮,而無弋爰劍則因最早將農牧業生產技術自秦地傳入青藏高原東部而著稱;兩晉南北朝時,東北鮮卑人吐谷渾率族人南下與甘南地區羌人雜居并逐漸統一羌人部落,立國號為吐谷渾。西魏北周相繼在合作北部設置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