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語文秋天的校園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語文秋天的校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屬于“關注自然”單元?!肚锾臁肥菍W生進入七年級后接觸到的第三首新詩。和前兩首相比,這一首,更加注重意象的選擇和意境的表達。詩不長,僅三節。但很精粹,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詩人將視野投向農家生活,采用直陳其事的寫法,在明朗純凈的詩意中表達了對秋天、對生活的熱愛與贊美之情。全詩以“秋”為主軸,平行地展開三幅畫面。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但學生對于秋天的認識比較少,因為溫州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特點,秋天的季節特點并不明顯,而對于生長在城市里的學生來說,農家的秋天更是遙遠,所以如何增強學生的對秋天認識,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秋意,感受詩歌所營造的氛圍,是本課要突破的一個難點。
本文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本課主要采用多媒體的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境。把信息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實際上是打破了傳統的“一書、一板、一粉筆”較為枯燥的教學模式,而把優美的詩文、美妙的音樂、美麗的畫面等美好事物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并進而創造美。
這堂課主要包括了引入秋天――尋找秋天(看秋天――品秋天――聽秋天)――感悟秋天幾處環節。在正式上課之前,我就用一曲《秋日私語》配上一幅充滿秋意的唯美畫面,開始秋的旅程,一下子將學生的情緒帶入秋日的寧靜悠遠中,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在這片寧靜悠遠的秋意中正式上課,揭開了秋的第一幅畫面,我用帶著恬靜而又悠揚的曲子,用藍天、白云、蜻蜓、稻谷等組成的FLASH動畫,用詩般的語言營造一個詩意的秋天,既讓學生沉靜在詩意之中,又為下面學習詩歌、解讀秋天做好了鋪墊。假若用傳統的方式導入,是將秋天“講”給學生聽,那么秋天也就不能快速地走進學生的心理。有了信息技術的加盟,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學生的情感就會隨信息技術在語言文字的海洋里自由馳騁。
“尋找秋天”是本課的主要環節。本環節主要讓學生尋找詩歌中有秋天意象的詞,通過對這些詞的品味,通過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感受到作者所營造的秋天的意境,并品味到作者優美的語言。傳統的教學僅能依靠文字,解讀方法單一,學生會越學越枯燥,而我借助了多媒體手段,介入圖片、文字、音樂,運用對比的手段,不僅讓學生欣賞到美,更讓學生在圖片與文字的比較中,在文字與文字的對比中,在不同音樂的選擇中,更深入理解文字。從而達到對詩歌語言的感悟。以第三節詩歌為例。前兩節詩歌側重于描寫外在的景物和人事,第三節詩歌則重在寫人的內心微妙的變化、感覺,提升了全文的情感。而這種微妙的情感定要借助于多媒體的手段幫助學生解讀。在這個環節中我選擇了用音樂,因為音樂最能走進人的內心。我用了兩首不同的音樂,一首是明朗歡快、情感激烈的樂曲,而另一首則是略帶憂傷,情思飛揚的《少女的祈禱》,讓學生在兩首具有強烈對比的樂曲中感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將詩歌中含蓄表達出的少女的思戀之情解讀出來。在這三個環節中,我始終以學生的朗讀為基本步驟,用個別讀、配樂讀、朗讀評價、朗讀技巧指點、集體讀等多種朗讀方法穿插使用,在課堂最后以仍以學生的配樂朗讀為高潮,避免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忽略語文所強調的文字本身。課堂結束時我將秋天進行到底,仍用詩文、音樂、圖片相配合,點出秋天在每個人的心里。秋天遲早會離去,但秋天也永遠不會有終點。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著自己對秋天的理解,因而我讓學生將秋天的感受延續下去,在網頁上提供學生大量的與秋天的有關的圖片、音樂、文章等,供學生課后學習,豐富學生對秋天的認識,通過了解不同類型的秋天而逐漸形成自己對秋天的理解。上完課后,我有如下體會。
1.本課成功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這我想是本節課的最大特色與亮點,優美的、處處彌漫秋天的氣息的課件,尤其適合詩歌的教學,極大地幫助學生理解與體會詩歌的意境。優美的課件為學生的品味、朗讀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課件用落葉、楓葉、藍天、白云、稻谷、蜻蜓、果實等等秋天的典型事物渲染秋天的氛圍;用音樂渲染秋天的意境;對于學生提高興趣及體會詩歌語言和情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2.恰當使用多媒體介入圖片、音樂、文字幫助解讀。圖片、音樂、文字都不是單純地介入,而是運用比較的手段,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大量優質資源的提供,將課內延伸到課外。詩歌的語言不能過多地去分析,所以我借助其它手段引導學生去體會。在三段的詩歌中,我分別借助圖片、文字、音樂的介入,引導學生去體會、去品味。如在“看秋天”這環節中用圖片和文字相比較,圖片既表現了文字,又有很多文字的留白需要自己去想像;在“品秋天”這一環節中,通過文字的刪減比較,學生馬上領悟到詩歌的意蘊;在“聽秋天”這一環節中,通過兩種不同音樂的比較,學生既提高了音樂的鑒賞力,又提高了學生對詩歌的意境的體驗。多種方法、多種角度,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
3.以朗讀貫穿始終,體現語文味。以朗讀為主線,就避免多媒體教學中經常碰到的喧兵奪主的尷尬。使多媒體起到真正的輔助教學的作用。詩歌重在朗讀。本堂課以朗讀貫穿始終,在朗讀中品味,又在品味之后又能指導朗讀。每一節的朗讀指導,為下文的朗讀作鋪墊;個別朗讀與集體朗讀相輔相成;最后的配樂朗讀又使整堂課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與自信心。朗讀與品味相輔相成,互相配合,互相提高。
4.尚缺少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指導。課堂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還是缺少學生寫的能力的培養。這首詩歌的形式學生比較容易模仿,若能在課堂上展開,讓學生查找到不同的關于秋天的文章,能拓展學生對秋天的全面的認識,接觸到不同類型的秋天。然后再讓學生寫寫,這樣就能升華學生的情感,并將之表達出來。
本文鏈接:http://www.svtrjb.com/v-108-4505.html生活語文秋天的校園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小學升學考試題及答案解析10-18
上學期六年級英語教學總結07-24
成語故事12-23
五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04-21
大學生的調查報告最新10-31
車間安全提示語標語10-05
信息安全應急預案08-16
幼兒園帶教工作總結01-19
在供應室的自我鑒定11-21
反三違安全承諾書01-08
傲慢與偏見名著讀后感11-16
不同名著的讀后感11-16
好人好事事跡材料簡短12-24
盼的作文300字11-09
遇見初二作文11-09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7-23
2024年內蒙古經濟師考試時間安排08-12